《无常》是鲁迅的散文作品之一,主要回忆了作者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这个“无常”既是鬼,又是人;既有理性,又有情感。他的形象深受民众喜爱,因为他代表了公正和正义。
文章开篇,作者回忆起自己小时候参加乡间迎神会的情景。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热闹地庆祝着,而“无常”则成为了焦点。他身穿黑衣,脸色苍白,手持幽灵般的道具,在人群中走来走去。他既恐怖又可爱,引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和兴奋。
接着,作者描述了自己在戏剧舞台上看到的“无常”形象。与乡间迎神会上的“无常”相比,“舞台上的‘无常’更加具有人情味”。当他去勾魂时,看到母亲对死去儿子的悲伤哭泣时,他决定不再勾走这个孩子的魂魄。这种爽直而公正的行为让人们对他产生了深深的喜爱。
通过对“无常”形象的描写,作者反思了现实中那些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他们自诩为正义使者,却往往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忽视了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与之相比,“无常”以其公正和善良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在文章结尾,作者提出了一个思考:为什么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他认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这句话意味着,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很难看到真正公平和正义的存在。而“无常”的形象则成为了人们心中对公正和善良的向往。
《无常》通过对儿时经历和观察所见的“无常”形象进行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现实社会中缺乏公平和正义感到失望,并呼吁人们追求真正的公正与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