砭石怎么用的呢?砭石的真假鉴别

内容摘要{导读}本文主要讲述关于砭石怎么用的呢?砭石的真假鉴别的内容, 本文有1781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9分钟。 砭石是很有价值的石材,是一种有着疗效的石头。很多人自己买砭石回家做理疗按摩,小编今天就跟你说说砭石的用法,让你在家也能享受高级的按
{导读}本文主要讲述关于砭石怎么用的呢?砭石的真假鉴别的内容, 本文有1781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9分钟。

砭石是很有价值的石材,是一种有着疗效的石头。很多人自己买砭石回家做理疗按摩,小编今天就跟你说说砭石的用法,让你在家也能享受高级的按摩和砭石的功效。

砭石怎么用的呢

刮法  

利用砭具在皮肤人表面,按照十二皮部和经络的位置进行刮蹭的方法称做刮法。砭板,是实施刮法最常用的砭具。利用砭板不同薄厚的唇齿或刃,配合不同轻重的手法及不同的方向,用以刺激十二皮部和经络,达到疏通气血、调整阴阳、排除病气的目的。多用于四肢及向躯干。目前常用的刮痧疗法,就是砭术中刮法的活化石。  

擦法  

利用砭具在皮肤的表面,按照十二皮部和经络的位置进行摩擦的方法称做擦法。擦法是刮法的演变,只是砭具作用于皮肤的表面积比刮法大,作用面积大,相对人体的刺激更加弱。多应用于面部、手心等,起到保健、养颜的作用。如在手中揉转砭石球,就是擦法的演变。  

刺法  

用砭锥的锥尖和其他砭石的尖端处,根据不同的病症,按照一定的穴位施行扎、刺的手法为刺法。针刺疗法,是在金属工具出现后、取代了砭石的刺法而形成的。砭术中的刺法,相对于针刺疗法,有无创口、刺激较弱等特点,比针刺疗法安全,容易掌握。

  

叩法  

为刺法的演变,连续的刺法为叩。所不同的是,叩法可以不必拘泥于刺法一样选穴精确。以锥型或钝型砭石依照穴位的大致位置都可以实施叩法。而刺法则不然,必须以砭锥尖或砭石的尖端处方可实施。叩法,较刺法易于掌握,且刺激较弱,便于自我施术。  

划法  

为刮方兴未艾和刺法的结合。即用砭锥的锥尖和其他砭石的尖端处刺准某一穴位,不离皮肤,沿经络或顺或逆划动。是一种刺激较强的手法,但不容易掌握。应用时需注意不要划破皮肤。  

温凉法  

将砭砧用物理的方法或加热或降温,放在选定的穴信及周围,一定时间后,待其与周围皮肤温度一致时取下,以通经络或排毒,也可以连续施术增强效果。砭石温热,为补;砭石寒凉,为泻。但在施术时要掌握好砭石温度的冷热。尤其是在采用温法时,万不可使砭石温度过高,以避免烫伤皮肤。 

 

感法  

将砭石制成的饰物或生活用品,如砭佩、砭石手串、砭石项链、砭石帽佩、砭石腰带佩、胸罩、腹带佩等,佩戴在身上,利用泗滨砭石能产生远红外和超声波的这一特性,作用于周围的经络和穴位,以取得保健治疗的效果。但要注意的是,感法是基于泗滨砭石独有的特质而产生的方法,因而只有用泗滨砭石制作的饰物或生活用品才有这一作用,而用其他石材制作成的砭具应用感法没有任何疗效。  

闻听法  

如果说感法是利用了泗滨砭石能产生远红外和超声波的两个特性,那么闻听法还利用了泗滨砭石有良好的音频效果的这一特性。它是把泗滨浮石制作成磬、琴等打击乐器,在击打乐器的同时,感受远红外和超声波的疗效。同时,石磬和石琴发出的悦耳的声音也是一种音乐疗法。而五行磬所演奏出的五音,也可以对应人体的五脏。  

组合法  

上述8种施术手法可单一使用,也可几种手法交替组合使用,如在旅行完刮、擦、叩、刺等砭术后,可佩戴泗滨砭石制作的饰物或击打磬、琴等,以巩固治疗后的效果,以期达到最佳的疗效。

砭石的真假鉴别

目前由于泗滨砭石储量少,价值高,随着砭石、砭术事业的发展,假冒砭石的砭具纷纷上市,近两年来砭石伪品泛滥,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可疑的砭石产品:

1、没有国家检测报告的砭石产品:有些企业所销售的砭石产品上仅有商标或个人检测机构出示的检测结果,没有国家权威部门颁布的检测报告。产品商标仅作为企业所售砭石产品的品牌,任何企业均可注册。更有甚者以珠宝鉴定证书冒充产品医疗器械许可证,混淆视听,迷惑消费者。砭石指的是可以治病的石头,属于中医医疗器械范畴(并非属于珠宝),只有经过国家权威部门检测,确定其具有医疗价值,才可称为砭石。

2、能大幅打折的“砭石”产品:泗滨砭石真品原料成本很高,大幅打折的余地不大。假砭石或赝品的成本极低,可轻易地以5折、4折的折扣出售。

3、炒作各种颜色、珠宝鉴定证书和其他概念的砭石:砭石是可以治病的石头,但不是所有的石头都能称为砭石。砭石属于中医一类医疗器械,是制作中医医疗器材的上品。单凭颜色不能辨别是否为砭石。国家珠宝鉴定标准中尚无“砭石”一项,请消费者购买时注意。

4、依靠珠宝鉴定证书和红、绿、黄等矿石颜色偷换概念,无法提供真实可靠的、或篡改砭石国家相关部门生产注册批号、质量技术执行标准、企业注册和经营地点、化学成分检测报告、放射性检测报告的,不明成分的砭石佩戴或使用后会引起慢性重金属中毒,请消费者购买时注意。

  •  
    举报 收藏 打赏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