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太监是怎么排尿的(太监身上有股臭味怎么回事)

在皇权专制的封建社会,为了延续皇族的***,皇室内部可谓奇招百出。最直接的办法,莫过于对生育繁殖的把控。

所以,皇宫里要尽可能地减少成年男性的存在。包括皇帝的亲儿子,除了东宫太子以外,在成年后必须搬出皇宫,到自己的封国就封。

说句玩笑话,皇宫是一个男人,和若干女人,以及一群不男不女的人居住的场所。而那些不男不女的人便是太监。

太监的起源由来已久,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但是史料中并没有相关的资料记载。只有《周礼》中提到说“宫者使守内,以其人道绝也”。

直到秦朝,一位名叫赵高的太监出现后,那些“太监”“宦官”才开始见于史书,并登上历史舞台,甚至左右历史的进程。

如何成为一个太监

在古代社会,穷人想要跨越阶级跻身***社会,往往只有两条途径。

在天下大乱的年代,投身行伍脑袋别在裤腰带上,依靠战场上卖命博取军功。在和平年代,除了净身当太监,似乎再无他法。

在影视剧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个人稀里糊涂被送进小黑屋,嘴巴那块布堵住,四肢被固定起来,裤子一扒,师傅挥刀手起刀落。那边咔嚓一声,这头“嗷”的一声,一个太监便诞生了。

实则,并非如此简单。从一定程度上说,太监不是你想当就能当的。

目前已知的文献中,清朝选太监的标准有明确的记载。想要成为一名太监,必须符合以下三项条件。

1.皇宫里招人。

2.家里兄弟超过四人者,可以允许一人申请当太监。

3.净身后,生命力顽强能够存活下来。

以上三关通过后,然后到礼部递交材料,等礼部批下来后,才能算得上正式的太监。

在以上三项条件里,只有第三关风险系数最大。在医术不甚发达的古代社会,真正精通净身术的人凤毛麟角。

这一类人被人称为“阉役”或“刀儿匠”

这项绝活往往都是秘传,***不会随便授予外人,好歹也是一门吃饭的手艺。

净身的手艺好坏,是成为太监的基础。万一一刀下去,直接躺在架子上,所有的努力都是白费。

因此,那些掌握净身绝活的刀儿匠,在私下成为很多人争相巴结的对象。有人为了当太监,不惜带着重金收买师傅,三跪九叩不在话下。

师傅被感动后,双方签订一份生死状,内容很简单,就是一句话“生死不论”。

现在看来,似乎有点不负责任。即便如此,依然有大量的人趋之若鹜。因为太多的人梦想着“富贵险中求”,受够了穷苦的折磨,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到鬼门关走一遭。

“太监”是真的臭

影视剧里,那些公主格格、皇子阿哥们看着哪个小太监不顺眼,往往吐槽一句“臭太监”。其实,这句话并不是没有根据,“太监”是真的臭。

那些被净身后的太监,自然没法像过去正常小解。小解的过程中,往往不再像以前那样自如。

好比一个螺丝坏掉的水***,拧不紧一样。水流经常不自觉地流出,小解失常时有发生。

单单小解失禁就罢了。更要命的是,因为净身的缘故,太监上厕所的方式也异于常人。

他们根本无法像正常人那样或蹲着,或站着。他们的小便方式是半蹲着,尤其是赶上尿急,要像扎马步一样半蹲在厕所里。

这还不算!要想成功小解,还必须想办法引流,只得拿着毛巾拖住净身处,慢慢地把小解引出来。这时切莫着急上火,越着急越出不来。

也有说借助一根芦苇竿、大麦杆子引流的。总之,需要引流是铁定的事实。

因为如此,太监身上必须常备毛巾,以防不时之需。万一在***主子面前失态了,岂不是会招来坏脸色。

因为需要毛巾引流,又达不到经常更换的条件,洗也洗不干净。再加上,衣服上经常淅淅沥沥地沾上小解。时间一长,太监身上总有一股挥之不去的“恶臭”味。

“臭太监”由此而来。

所以,为了驱散臭味,他们会在裤囊里放一份熏香,明武宗时期的大太监刘瑾,据说房间里的香味浓到上头,无非为了遮住身上的尿骚味。

宁遭鄙视也要做太监

在《宫女谈往录》里,有一段大太监张福的感慨,老张太监深深地叹口气说:

俗话说,打人不打脸,说人不揭短。咱们老祖宗说过,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太监就占了这第一条。谁要揭太监的短,我们就骂他不是吃人饭长大的。咱们大清国列祖列宗,对太监是天高地厚的,太监犯罪轻易不送菜市口,体恤我们已经挨过一刀了。我们非常的惨啊,没法细跟姑娘们说。

明知道自己六根不全,遭人鄙视还要进宫当太监,并不是太监的福利有多高,而是太监作为皇室近侍,未来的前途有一万种可能。

<
 
举报 收藏 打赏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202103070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