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有想法有志气,无论身处什么位置总是能够做出一番成绩的。而这不单是为了赢得别人赞赏,更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松竹梅并称“岁寒三友”,自古以来赢得无数文人骚客的赞美。如陆游就独爱梅花,一生咏梅诗词无数,《卜算子》更是千古传唱而不衰;郑板桥则独爱竹之气节,一生喜欢画竹,其竹画真品流传至今无一不是天价。自然,苍松也是诗词中的热门话题,而且因为松树寿命长久,所以有不少颇有名气,如黄山迎客松就是远近闻名。安徽有一个小伙是修脚师傅,他从事修脚行业已经30年,收集脚皮也有30年,有一次在参观完铁画后突发奇想用脚皮拼出了一幅《迎客松》,后来一富豪欲出20万求购,却被这位修脚师傅给拒绝了。
鲁可水,安徽一名普普通通的修脚师傅,生平就两个爱好:一是给别人修脚,二是收集客人修脚后留下的脚皮。前者是鲁可水的职业,后者就纯属个人兴趣了,但因为收集别人脚皮这事怎么听怎么奇怪,鲁可水也不敢让人知道自己这个爱好,免得招致非议。当然,如果鲁可水没有参观铁画而生出灵感,那么他收集到的脚皮可能永远只能在角落里吃灰了,这个喜好也会被他当成一辈子都不可告人的秘密。
鲁可水参观铁画是在芜湖举办的一次画展中。这次画展的特殊之处就在于所有画都是以铁为原料创造的,因为这个噱头吸引了无数人前来观赏,鲁可水自然也是其中的一个。与一般人看热闹的心态不同,鲁可水看着这些新颖的铁画,脑海中突然生出了灵感:既然别人能用铁来作画,那我收集的脚皮又如何不能用于作画呢?有了这个想法,鲁可水在回家之后就立即开始着手实施了,就在创作之余他也想起了自己进入修脚职业的初衷。
鲁可水修脚的手艺是从祖上传下来的,他的祖辈因为技艺远近闻名,为慈禧太后修好了脚上顽疾,于是被封为“刀王”。这对于一个民间艺人来说自然是天大的荣耀,这门修脚的技艺自然也得世世代代流传下去。到了鲁可水这一辈,父亲早逝家境贫穷,母亲在家里是独木难支,于是鲁可水和他的兄弟姐妹很早就开始替别人修脚,以这一行当来赚钱养家。不过开始干这一行时兄弟姐妹都还年轻,等到他们再长大一些后,就觉得一直干这一行是很丢人的行为,于是都抛下了这门手艺去另谋出路了,只剩下鲁可水还留在这一行当内。
鲁可水的想法也很简单,修脚本身就是正当职业,自己干着也不会觉得丢人,别人的眼光又有什么值得在意的呢?何况修脚这门技艺是祖宗传下来的,兄弟姐妹们丢掉了,如果自己再丢掉就真断了传承,百年后也就无颜面见先祖了,所以他坚持在这一行当中干了下去。
鲁可水选定的画作是黄山迎客松,这毕竟是安徽的特色,也对鲁可水的胃口。于是,鲁可水做好准备后就正式着手创作了。就像老一辈的人在刺绣前要先画出一幅画一样,鲁可水也得先自己画一幅迎客松出来,然后才能开始粘贴脚皮。不过,画画容易,粘贴脚皮却很让人犯难。要知道脚皮可不是规整的东西,有厚有薄、有粗有细、有硬有软、有长有短,所以粘贴脚皮时需要慎重选择,考虑脚皮粘上去是否会脱落或断裂,这个工作很是麻烦,让鲁可水操碎了心,但一直没有想过放弃。
终于,这幅用脚皮画出来的迎客松算是完工了,鲁可水自然也想对他人展示自己的作品。不过鲁可水心中依然还是很忐忑的,因为一旦展示出去,他收集脚皮的秘密就算公开了,别人会不会对他有不好的议论,会不会影响他做生意都是未知的。但是这些顾虑都挡不住鲁可水对作品的喜爱,他终于大胆展示了出去,结果赢得一片赞美。受到鼓舞的鲁可水紧接着创作了一张《清明上河图》,也是用脚皮做成,这下彻底火了。据悉,曾有富商准备花20万买《迎客松》,但被鲁可水拒绝了,他认为这两幅画的意义不能用金钱衡量。
鲁可水只是一个最平凡的修脚师傅,但是他之所以能受到关注,还是来源于他有自己的想法和坚持。鲁可水继承了祖辈传下来的修脚技术,并且玩出了新花样,这一点值得世人的肯定和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