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孟 珂
4月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提出,健全城市投融资机制。平衡好防风险与稳增长关系,在有效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前提下,推动有效投资稳定增长。统筹安排财政资金投入、政府投资、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加大对符合规划和产业政策的城市补短板项目的支持力度。
《重点任务》还指出,大力盘活存量优质资产,回收资金补充地方财力。在坚决遏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量前提下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结合各自职能定位和业务范围加大支持力度,鼓励商业性金融机构适度扩大信贷投放,引导保险资金发挥长期投资优势,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债券进行项目融资,积极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
对此,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黄志龙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前各城市的投融资机制主要是通过地方融资平台以土地为抵押,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的方式来获取资金,但是这种投融资机制已经不可持续。需要更加公开、透明、可持续的方式重建城市投融资机制,特别是在城市纯公共产品项目必须纳入财政预算,而未纳入财政预算的项目必须有稳定的现金流,在财务上必须可持续。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刘向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健全城市投融资机制的意义在于规范城市投融资行为,降低杠杆率,防范地方债务风险,促进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不过,黄志龙认为,当前城市投融资体制的痛点在于:一是政府显性或隐性担保的项目过多,地方财政和地方债务的透明度不足;二是许多项目现金流不足,财务不可持续,会形成较大的债务和金融风险。
刘向东也认为,目前投融资体制的痛点在于债务较高,投资效率不高,这其中有短贷长投的期限错配问题,也有明股实债等隐性债务问题,而且项目融资过于依赖信贷融资特别是开发型贷款融资,而投资效率不高主要是项目管理混乱,缺乏按照市场规则办事,因此可能存在公共资源浪费的情况。
“针对上述问题,就是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建设多元化的投融资市场主体,使其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同时加强项目投融资的监督监管,做好预算管理,确保每项财政支出都花在刀刃上,见到实效。”刘向东建议。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首先,要加快现有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剥离政府融资职能,支持转型中的融资平台公司及转型后的公益类国企依法合规承接政府公益类项目。这是当前管控地方政府隐性负债风险的关键所在。其次是地方政府债务显性化,开正门堵偏门。监管层可通过保持金融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出台定向扶持政策等方式,支持地方政府债券(特别是专项债券)发行,为部分城镇化项目筹集资金。第三,可以考虑通过灵活运用存款准备金率、TMLF和PSL等政策工具,鼓励商业性金融机构和政策性银行扩大对新型城镇化项目以及合规PPP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最后,可考虑引导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通过投资符合资管新规要求的非标产品,为新型城镇化项目提供融资支持。总体而言,若能依据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特点,构建多种资源组合、规范透明的中长期资本供给机制,即可实现推进城镇化与和防范财政金融风险之间的平衡。
(责任编辑:蒋柠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