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天气现象有雨,雪,雾,霾,闪电。
雨(rain):滴状的液态降水,下降时清晰可见,强度变化较缓慢,落在水面上会激起波纹和水花,落在地面上可留下湿斑。
雪(snow):固态降水,大多是白色不透明的六出分枝的星状、六角形片状结晶,常缓缓飘落,强度变化缓慢。温度相对较高时多成团降落。
雾(fog):视程障碍现象的一种。在水气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接近地面的空气冷却时,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微小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能见度小于1.0 千米。分为三个等级:0.5 千米≤能见度1.0 千米为雾;0.05 千米≤能见度0.5千米为浓雾;能见度0.5 千米为强浓雾。
霾(haze):视程障碍现象的一种。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悬浮在空中,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0.0 千米。使远处光亮物体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能见度低于3 km时,成为灾害性天气的一种。
闪电(lightning):发生在大气中强烈的放电并伴有发光的现象。根据在空中发生的位置不同,可分为云中、云际和云地间三类。根据闪电通道形状不同,可分别称为线状、带状、片状、球状、叉状、火箭状、串珠状闪电等。
拓展资料
还有的其他天气现象有:
尘卷风(dust devil):因地面局部强烈增热,而在近地面气层中产生的小旋风,尘沙及其他细小物体随风卷起,形成尘柱。
以上资源来自于百度词条-天气现象
天气现象的种类一、降水现象(11种)
液态降水;雨、阵雨、毛毛雨;固态降水;雪、阵雪、霰、米雪、冰粒、冰雹;混合型降水;雨夹雪、阵性雨夹雪
二 、地面凝结现象(4种)
露、霜、雾凇、雨淞
三、视程障碍现象(9种)
雾、轻雾、吹雪、雪暴、烟幕、霾、沙尘暴、扬沙、浮尘
四、雷电现象(3种)
雷暴、闪电、极光
五、其他现象(7种)
大风、飑、龙卷、尘卷风、冰针、积雪、结冰
扩展资料:
天气现象简介:
在一定的天气条件下,在大气中、地面上出现许多可以观测到的物理现象。
在**气象局编定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将这些可观测到的物理现象分为降水现象、地面凝结现象、视程障碍现象、雷电现象和其它现象等5类计34种。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天气现象
天气现象包括哪些方面内容?把其他用来预测气象变化的因素结合起来,天气现象包括能见度(几英里或几千米内)、云状和云高度以及在天空聚集的比例。以前的风力,一定时间内降雨量。最后还包括降雪厚度和雪中所含的水量。
至少每小时一次,全球气象台站进行地面观测并将观测结果发送到所在**气象部门。
这些读数大多经加工几分钟内告之公众。这是国际间的合作及国际互联网的功劳。另外,自愿观测者们也控制近万家气象台站,每人每天进行一至两次观测。观测报告连同国际数据奠定气候观测的基础。
在过去几年里许多**,包括日本和美国,对地面观察网站实行全部或大部分的自动化。这样,观测员只是为了检查和保养这些网站。这些网站配有最新技术水平的电子设备,经常在10~15分钟可传递一次观测结果。
在气象用气球发明之前,人们对大气运动的观测只是与地面有关。19世纪起,用气球作实验获得地面以上的大气运动状况,这些高度上气流对天气的运动和变化起到关键作用。
无线电问世于20世纪20年代,待到无线电探空仪的出现,那些有气象气球的台站改变了人们对高空大气的看法。最典型的就是无线电探空仪通过小型气压表确定气压并测量温度和湿度对电传导性的影响。随着无线电探空仪的上升,它用无线电发回报告,并根据某一地区探空仪的变化测定风速及风向。大约一小时后,一种特制无线电探空仪上升15英里(24千米)以上。气球膨胀最终爆炸。仪器包已完成使命,用一个微型降落伞把它降落到地面。
到了20世纪40年代,每天无线电探空仪传播的信息遍布全球。气象学家们很快就会算出高空急流和其他的特征。现在,全球每天都会发射1000个无线电探空仪,大部分在北半球。
雷达是最佳追踪器,在雷雨天里,可以跟踪风;也可以将雨和雪的区域绘咸地图。第一部雷达在二战期间研制并改进,随后变成民用雷达。雷达发送电磁信号,通常是微波,遇到雨滴、冰雹和雪花时就会返折回来;通过测算信号返回到雷达所需的时间及有多少信号返回来,科学家们可以算出降水区有多远,降水量有多大。
请问天气现象主要有什么?1、天气现象主要有降水现象:包括毛毛雨、阵雨,降雪、冰粒、冰雹等;冻结现象:包括露、霜、雾淞、雨淞等;视程障碍现象:包括小雾、大雾、浓雾等;雷电现象:雷暴、闪电、极光等。
2、天气现象,是在空中和地面产生的降水、水汽凝结物(云除外)、冻结物,以及声、光、电等大气物理现象,也包括一些与风有关的特征。
更多关于天气现象主要有哪些,进入: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