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提到 蜜蜂 时,你可能会想到一种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动物 蜂巢中的群居蜜蜂,这些蜜蜂拥有蜂后,蜂后为整个群体产下所有的后代。
但如果 蜜蜂 指的是蜜蜂总科的所有物种的话,那么实际上大部分蜜蜂并没有蜂后。
蜜蜂总科是一个大类群,全世界大约有2万种,种群数量可能超过2万亿只,而它们中绝大多数甚至都不是群居的,它们在没有蜂后或蜂群的情况下也能过得很好。
这些无蜂后的蜜蜂,雌性独自在一个简单的巢穴中产卵 要么在植物茎中,要么在地下隧道中。
它们只为每个卵提供一个花粉球,其中混合了她从花朵中收集的花蜜,然后让卵自己孵化和发育,整个过程不需要任何帮助。
Sharadpunita
这些蜜蜂的外观通常非常美丽,是许多作物和植物的重要传粉者,只是许多人可能没有意识到它们也是蜜蜂而已。
那么有趣的问题是,既然许多蜜蜂在没有蜂后的情况下也能成功地生活,那么蜂后到底如何如何进化的?
蜂后、工蜂和雄蜂
除了采蜜蜜蜂之外,蜂类中还有两种拥有蜂后,一种是除澳大利亚和南极洲以外所有大陆上都有分布的大黄蜂,以及主要在热带地区发现的无刺蜂。
采蜜蜜蜂的蜂巢最多可以拥有超过5万只蜜蜂,而肉食性的大黄蜂群体通常只有几百只,无刺蜂群则通常更小,但有些和最大的蜂巢一样大。
这些蜂类的社会结构除了产卵的蜂后之外还有两个共同的 岗位 工蜂和雄蜂。
很多人可能并不太了解蜂群的各个岗位到底是如何分工的,这个其实相当有趣。
蜂后毫无疑问就是产卵的 整个蜂群的蜜蜂都来自蜂群中的蜂后,但是它还有一个工作就是初步调节工蜂和雄蜂的数量比例。
我们看到的蜜蜂基本是工蜂 Marc Andrighetti
所有的工蜂都和蜂后一样是雌性 是由蜂后的受精卵发育而来,蜂群的所有工作都是由工蜂完成,包括打理蜂群,收集食物,捍卫巢穴 等等。
虽然工蜂很少产卵,但是确实有许多研究都发现了它们也会产卵,只是工蜂产下的卵会迅速被其它工蜂吃掉,这种情况被认为是为了确保蜂群中的工蜂和雄蜂的比例不会紊乱。
之所以必须严格控制工蜂和雄蜂的比例,是因为雄蜂在蜂群中除了吃饭啥也不会做 甚至连吃饭都要工蜂来喂养,是妥妥的资源消耗者。
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发育来的,是单倍体,它们连尾刺都没有,但是体型却更大,它们的唯一职能就是传播蜂群基因。
图:标记上的这个就是蜂后,和普通工蜂没啥差别
被孤立的 女王
也许你会想象一个王或者后掌管一切,命令所有人的存在,但对于蜂群社会而言,这样的事情不存在的,蜂后不像人类的王和后那样领导他们的人民,蜂后不会统治他们的工蜂。
相反,蜂后在蜂巢中发生的事情是相当隔绝的,它就像是个机器,只负责产卵,以及产什么卵,它会根据蜂群需求通过产下受精或者非受精的卵来初步调节工蜂和雄蜂的比例。
但是,仅仅只是初步的调节,最终的决定权还在于工蜂,它们会根据蜂群的资源情况,来选择性喂养或者杀死雄蜂。
另一方面,一旦蜂后产卵能力下降,它就会被工蜂杀死,这个时候工蜂会在所有的受精卵中选拔一枚来成为下一个蜂后,只要在它孵化之后喂它食用蜂王浆即可。
很多人可能都知道,一只蜂后一生只交尾一次 所以随着时间推移产卵能力都会下降,或许很多人会好奇为什么会这样。
其实,原因特别简单,因为蜂后的交尾风险非常高,蜂群没有理由让同一只去完成多次交尾。
图:背上有圆点的就是备选蜂后,工蜂在鼓励它婚飞
蜂后交尾的时候会进行雄蜂选拔,一只备选蜂后在前面飞行,数千只来自不同蜂巢的雄蜂在后面追,这个被称为婚飞。
婚飞是蜂界最壮观的集体表演,一大堆捕食者对此虎视眈眈,试图吃掉它们(关于蜜蜂婚飞有个有趣的事实,它们每年都在同一个地方开始,没人知道蜜蜂如何做到的)。
所以,蜂群不可能让同一只蜂后飞两次,选拔出多个备选蜂后,在老蜂后产能归零之前找到新蜂后会是更好的选择。
图:这个是个蚁巢你敢想象吗,来自巴西切叶蚁
那么到底为什么要有蜂后呢?
其实,不止是蜜蜂,其他动物也生活在社会分工明确群体中 它们也在繁殖和维持群体成员之间进行明确分工,比如蚂蚁、白蚁,甚至是裸鼹鼠,同时它们也都进化出了 王后 。
在自然界,如果生物存在只有一个目的的话,那肯定就是将自己的基因传递下去。
生物体传递基因的一种方式是自己生育后代,这是相当常见的,而另外一种方式是帮助近亲,而不是独自生育。
虽然,不用自己生育来传递基因,听起来很不靠谱,但实际上很多动物都被观察到在这么做,甚至连生物的利他行为很可能就是这么进化的,其实这个原因很简单,因为你的近亲和你有相似的基因。
那些分工明确的社区动物,很明显就是将帮助近亲繁殖做到了极致。
你可能还会问,它们到底为什么会走向 蜂后 这种极端。
我这边找到的答案是,复杂的巢穴结构,以及明确的劳动分工,这两个是促进 王后 进化的主要因素。
这些动物的祖先,要么为了搭建更复杂的巢穴来维持种群,要么为了促进劳动分工,也可能两者同时发展,最终走向了 王后 这种生存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