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理论b是什么「abc理论之间的关系分析」
发布时间:2024-11-19 13:32:37 浏览次数:1
返回列表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讲解下关于abc理论b是什么「abc理论之间的关系分析」的问题,还有关于这些的精品干货文章,经过整理总结以后,便想着写下这篇文章分享给你们,因为毕竟新手朋友还是比较多的!,4月份开学各省市开学工作如火如荼进行中,4月23日,安徽郎溪县慧园中学一名七年级女生坠楼死亡;4月26日,安徽巢湖(巢湖一中)17岁高一男生坠楼身亡(疑似压力过大)。,进入5月份,安徽某地连续发生3起孩子跳楼事件!,①:5月3日晚上11点钟左右,南陵县一名15岁女孩因为“抑郁症”走上楼顶欲轻生;,②:无独有偶,5月5日下午6点22分左右,芜湖县一名16岁男孩情绪激动的站在楼顶要跳楼轻生。,,站在楼顶的孩子,他们会害怕吗?,
所幸后两起事件在警察、保安、消防员的共同努力下,化险为夷,及时解除了警报!,
这种悲剧的陆续发生,让我不得不停下来,好好思考“怎么样才能有制止青少年的越轨行为
”,避免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因为“堆积情绪,制造压力”而做出轻生行为。,由于生活单一,青少年在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中存在着许多的压力源。父母与老师的期望、学校和社会氛围,会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他们,并对其身体、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
在应对这些影响的过程中,顿感压力过大的青少年如果采取的应对策略和处理方式与社会规范和社会期望之间有着不相一致或冲突的地方,越轨行为就可能产生。,越轨行为一旦产生就可能不受自主意识控制,做出伤害自己、伤害他人的事情。,2004年2月23日,云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鼎新校区,男生宿舍6栋317寝室“四具男尸”打破了这边境地区,往日的平静。,经过警方调查,该寝室另一名23岁的学生
马加爵有着重大的作案嫌疑,并且已经消失了好几天。随后,云南省和广西自治区公安局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了
通缉令(A)级。,,2004年,马加爵通缉令(A)级,直到2004年3月15日晚,逃亡近一个月的马加爵在三亚被抓获,2004年6月17日经过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判处马加爵故意杀人罪死刑(性质恶劣),审判结束之后,马加爵即刻被押赴刑场,执行死刑。,
16年之后的今天,为何再度回顾“马加爵杀害室友”事件?,原本马加爵共有5名室友,唯一放过的一名室友叫做“林风”,只是因为在马加爵失落的时候,给了他关心,给了他饭吃,这也就成了网友调侃的这么一句话“
一饭之恩、留你一命”!,根据后来“幸存者”林风对马加爵的描述:此人生性孤僻、极度自闭,集体生活中很难与之相处,脾气暴躁。,值得注意的是马加爵杀害的四名室友,就是他自己认为的“朋友”,只是因为在打牌的时候与其中一名室友(邵瑞杰)发生口角之争,
整件事情的导火索正是气头上的邵瑞杰这么一句话:,“没想到打牌你都玩假,你为人太差了,难怪龚博(另一名被马加爵杀害的室友)过生气都不请你去”,这下彻底把原本就不自信的马加爵击倒了,他感到自己的最后一丝尊严都被践踏,生活在这样一个密闭的环境里,精神压力更大了,索性动起了“杀心”。,,被捕后的马加爵,
什么是越轨行为?马加爵的所作所为就是典型的“越轨行为”,他凭着一碗饭、一句话决定了5名室友的生死,与建设法律社会的要求背道而驰。,
越轨行为的产生正是由这个因素决定:,
①:所处集体环境,不受待见;,
②:个人封闭的性格、不喜言语、不爱结交,不能及时与他人沟通,舒缓压抑;,
③:扭曲心理,暴力行为,没有处理问题的更好方式;,
④: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
作为一名高校学生,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自知不可能逃脱法律的制裁的情况下,还严重触犯刑法,这难道不也是一种“轻生”吗?,在“马加爵事件”中,“室友嘲讽”只是个导火索,整件事情发生的真正原因还是“马加爵长期心理压力过大”。,
痛定思痛!人是“群居动物”,如何有效的缓解身心压力,排除负面情绪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中就显得至关重要。,情绪 ABC 理论运用于群体交往,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经过多年的心理咨询实践得出的。它的主要观点是:人的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的本身所引起,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在 ABC 理论模式中 , A 是 指 诱 发 事 件(Activatingevents);B 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 (Beliefs),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 (Consequence)。,,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利斯,
以马加爵事件进行分析:,
A诱发事件:马加爵性情冷漠、玩牌时被误认为“作假”,没有进行辩解,认为没有辩解的必要;,
B个体信念:被室友认为做人“太假”,尊严受到侮辱;,
C行为结果:愈加逃避交往,暴力致四名室友“死亡”。,在通常情况下,往往大家都是
粗浅的认为,人的情绪反应是直接由诱发事件A引起,(即事件A的产生直接导致行为结果C成为定局)。而
情绪理论ABC则非常明确的指出:诱发事件A只是情绪作用下导致行为结果从产生的间接原因;而诱发事件个体所持有的人生信念、对待已经发生事件的看法才是行为结果c“水到渠成”的根本原因。,
简单的来讲也就是说:,“人的情绪主要根源于自 身的信念以及他对生活情境的评价与解释。”,
所以,如果时间回到16前,如果想要改变“马加爵杀害室友”这一行为,就要从改变马加爵所持的信念入手,通过心理、行为辅导,助他正确认识自我、重塑自我,悦纳自我,树立自信,以积极的情绪面对生活才行。,,形象的情绪失控行为,
当然,已经发生的事情俨然已成定局,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深刻的教训,青少年及家长朋友要意识到“情绪ABC理论”的重要性,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人物和事件:,我班级上有这么一位成绩优异、沉默寡言、身子骨瘦弱的学生,经常动不动就请假去校医院挂吊水,自然而然次数多了,课程落下了不少,愈加的努力学习。,在某天体育课结束之后,他拖着疲惫的身体找到我,眼眶通红的对我说:“老师,我不想上学了!”询问再三,我问“为什么?”他就再也没说话了,这下可真的是出乎我的意料,当下就想到可能是办公室老师较多,他“不敢”说。,随即我把他带到学校操场一处较为偏僻的地方,他也
一吐为快,终于知道了原因。,原来是长期和同学交往不愉快的事情,由于个人体质的原因,班上一群喜欢“凑热闹、爱捣蛋”的调皮学生给他起绰号为“
病秧子、书生”。在刚刚的体育课上,由于班级举办了“趣味4×100米” 接力赛上,到了他交接棒时,没有拿稳,棒子掉落,输掉比赛,同组四人被“惩罚”做10个俯卧撑,而受到同组其它三人“责怪”。,他自己也为自己的失误道歉了,哪知旁边有一位学生瞎起哄说:“
不要学习了,赶紧回家养身体吧!”让他觉得
人格尊严受到了侮辱。,,知道前因后果之后,我马上结合
“情绪ABC理论”对此作出分析
:,
A诱发事件:体质较弱,被同学戏称为“病秧子”,
B个体信念:觉得自己真的给人的印象就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没了自信、没了尊严,
C行为结果:逃离集体,欲退学,问题的症结就是围绕着“书生”一词展开,如果能改变他对这一词的认知,就能帮助他走出“
困境”!,我问他:“是不是很讨厌书生?”,他默不作声的点了点头。,我问他:“为什么?”,他说:“‘
书生‘’在他的看来就是‘
书呆子’,除了读书什么都不会的那种,甚至于说
连一桶水都提不起。班上的同学就是见我天天只知道学习,不跟他们玩到一起去,就认为我也是‘书生’,对此无时无刻都感到烦恼。”,,我问他:“书生本质上是形容什么的?”,他脱口而出:“读书人”,我说:“这不就行了嘛,你是学生,就是读书人,书生在以前是
尊称,只有文化水平高的人才能叫做书生,”,他笑着点了点头说:“的确如此,我是学生,好好学习,任务就是考取一个好的大学,金榜题名,更何况他们成绩还不如我,
我也不会用自己的短处去与别人的长处做比较了,根本没有比较性,也没有比较的意义,况且我也给别人取过绰号”,自从改变了他所持有消极态度时,他也就像变了个人一样,在努力学习的同时,
更加注重身体锻炼,科学的安排作息时间,现在他可真的是“名利双收”,更受同学的欢迎了。,
看到他融入到了集体中,更加让我确信了“情绪ABC理论”的实操性是有多强!,
通过情绪ABC理论可以快速、有效的引导青少年以积极的信念”看待“不良事件”,及时排解忧愁,舒缓身心压力。特别是对于青春期的学生而言,在面临沉重学业压力的同时还背负着长辈的期望,难免有时陷入困惑、迷茫中,这都是正常的现象,每个人成长都必经历的过程。,ok,这篇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哈,希望可以帮助新手朋友们,看完了?还是没有明白?欢迎留言一起讨论。看完感觉还不过瘾?欢迎浏览博客其它相关页面内容,保证让你看个够!,
版权声明: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即刻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