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采购经理指数(PMI)时隔6个月重返扩张区间,新增就业提前2个月完成全年目标并连续7年超额达标……最近一段时间发布的多个宏观经济数据都呈现向好趋势。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呈现稳中有进的态势。基层调研显示,企业的预期也在改善,投资意愿加强。专家指出,这些都得益于今年以来稳增长持续发力、逆周期调节效应显现,释放出当前我国经济企稳有力的积极信号,预计经济将继续企稳向好,全年经济总量有望迈上历史新台阶。
作为经济先行指标的PMI印证了经济运行积极态势。数据显示,11月,制造业PMI为50.2%,比10月回升0.9个百分点,在连续6个月低于临界点后,重回扩张区间;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4%,处于4月以来的高点。
此外,就业方面也传来捷报:我国城镇新增就业已连续6年超过1300万人,今年前10个月就完成了全年指标,城镇调查失业率始终保持较低水平。连续7年就业超额达标。
物价尤其是“菜篮子”价格也呈现出趋稳态势。12月3日,商务部监测数据显示,11月25日至12月1日,猪肉批发价格为每公斤42.35元,环比下降3%,实现连续四周下降。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近一个月猪肉价格降幅超20%。此外,鲜菜、鲜果价格近期已回落趋稳。
从前三季度宏观经济数据来看,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2%,经济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横向比较在主要经济体中依然是最快增速。与此同时,经济发展质量仍在提升。
例如,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4%、8.7%,明显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1%,与经济增长同步;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2.7%,生态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不仅仅是数据,近期对企业的调研也显示出向好迹象,企业预期明显改善。
税务部门调查数据显示,92.2%的纳税人认为减税降费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了积极影响,提振了市场主体信心。全国工商联最新调查显示,对当地经济前景的信心、本企业盈利前景的信心较高的企业占全部调查企业的比例均超过50%。中国美国商会的调研也显示,超过三分之二的美国企业将中国列为最有吸引力的投资地前三位。
业内专家指出,今年以来稳增长持续发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尤其是下半年以来,我国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明显加大,其效果正在不断显现。目前来看,我国经济企稳有力的积极信号渐强,多个方面积极因素正在不断累积,预计经济有望继续企稳向好,全年经济总量有望迈上新的历史性台阶。
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林致远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PMI近6个月以来首次回到扩张区间,与2020年春节较往年提早有关,此外可能与短期的库存周期切换有关,后续有望从被动去库存转向主动补库存阶段,有利于对经济构成支撑。民生商品价格渐趋回稳,对于抑制物价水平的继续走高起到关键性作用。
他表示,在全球经济扩张放缓、国际需求萎缩、国内动能有限的2019年,决策层沉着应对、择机运用宏观政策组合,通过继续减税降费、加快推进财政支出进度、灵活调整货币金融手段,确保了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同时在稳就业方面提前完成了全年指标,既显现了我国经济的韧性,也反映了宏观政策的弹性。另外,新经济、新产业、新基建等领域的快速增长,反映了经济结构的持续改善,也凸显了高质量发展策略的绩效。
“前期惠企的逆周期调节政策对于经济的拉动作用开始逐步显现。”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哲指出,预期的变化是投资的先行指标,PMI在连续6个月低于荣枯线以后,11月重回扩张期间,表明未来民间投资有望企稳回升。从结构上来看,PMI呈现出“三回升”的特点,即生产与需求同步改善、大中小企业同步回暖、进出口同步回升,表明本次回升是生产端和需求端共同作用的结果。
此外,新零售带动农村消费升级,内需的结构性潜力有望进一步释放。新动能持续增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这些都是我国经济当前呈现出的一些亮点,也是累积的积极因素。她表示,今年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高度重视营商环境的优化工作,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关注营商环境,《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出台等举措有望稳定企业预期、提升企业投资的积极性,改革的经济效益有望逐步显现。
“政策的出台、落实和见效,需要一段时间的传导过程,从领先指标、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和营商环境来看,目前已经出现了向好迹象。当前的改革措施抓住了经济增长的痛点和企业发展的堵点,预期的恢复有望推动中国经济平稳转型,焕发出新的发展活力。”刘哲说。
(责任编辑: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