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家沪市民企发布经营数据、对外投资、合同中标等公告,积极投身生产建设,经营发展势头强劲。同时,部分面临暂时性压力或存在风险的公司,也实现风险有效化解,重展生机与活力。借力资本市场,沪市民企正在谱写高质量发展之路的新篇章。
投资扩产显活力
近期,沪市民营上市公司频传经营发展喜讯,合同订单获得开门红,业绩情况呈现边际好转,投资扩产动力十足,研发创新驱动增长,充分彰显出民营经济的活力。
“我们真切感受到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和复苏。今年以来市场需求显著恢复,公司经营情况进入快速修复期。”春秋航空宣传部部长毛懿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2023年1月,春秋航空国际旅客周转量同环比双升,分别增长1447.74%、219.86%,同时凭借85.03%的客座率居行业首位。横店影视副总经理、董秘孔振钢也表示,公司参与发行的《流浪地球2》《熊出没·伴我“熊芯”》分别位列春节档票房第二名和第三名,获得21.6亿元和7.5亿元票房。
业绩层面,沪市民营企业顶住压力、稳健经营,2022年业绩情况呈现边际好转态势。据统计,截至目前,沪市合计687家民企披露2022年度业绩预告,约占沪市民企总数的48%,同比增加31家。其中,预告盈利公司432家,盈利平均数由6.11亿元抬升到6.18亿元至6.84亿元,合计盈利金额约2669亿元至2956亿元,较上年业绩增利约877亿元至1164亿元。沪市主板民企中,约198家公司2022年第四季度同比表现优于前三季度,约有14家预亏公司2022年第四季度净利润为正,呈现边际好转。
同时,今年以来,沪市民企积极扩产加单,投资研发步履不停。1月18日,隆基绿能披露公司上市以来披露的最大一笔对外投资——拟投资452亿元建设单晶硅片项目及单晶电池项目;同日,复星医药称,公司控股子公司自主研发的创新型抗PD-1单抗上市注册申请获国家药监局批准。
提质增效挖潜力
近年来,沪市民营上市公司积极投身转型升级浪潮,暂时性面临下行压力或风险的,努力通过内部挖潜、市场化手段,提质增效、焕发新机,踏出高质量发展步伐。
去年四季度以来,金融支持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政策频出,沪市民营上市房企积极响应相关政策,困难房企风险化解取得积极进展。股权融资方面,沪市已有8家民营房企披露再融资相关公告,约占沪市披露再融资房企的半数。债券融资方面,新城控股、金地集团均申请了新增债务融资工具。同时,部分困难民营房企债务重组和延期展期取得积极进展。
此前发生债务危机的永泰能源和安通控股等公司,均已通过破产重组化解风险并重回良性发展轨道,在公司管理层与各方努力下,公司通过多种配套措施进行清偿安排,顺利实施破产重整,各方实现多赢共赢。
此外,*ST方科、*ST瑞德、*ST博天等退市风险警示公司,也积极通过破产重整,纾解了公司的债务困境。上述公司均已在2022年执行完破产重整计划,资产负债率均有明显降低,净资产均实现由负转正,财务状况明显改善。
高质量发展路通畅
借助资本市场的“东风”,沪市民营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证监会、上交所等相关部门多措并举,助力民营上市公司实现合理融资需求,通过资本市场做强做优做大,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随着亚通精工和龙迅股份近日分别登陆沪市主板和科创板,今年新上市的沪市民营上市公司数量已有10家,首发募集资金净额超过92亿元。而随着全面注册制的启航,民营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将进一步畅通。
再融资方面,据统计,今年以来,已有14家沪市民营上市公司完成增发,合计募集资金超过258亿元。同时,今年已有2家沪市民营上市公司完成可转债发行,夯实主业发展。
借力资本市场,沪市民企实现了公司发展战略,提高了经营质量。“科达制造上市以来,开展了3次再融资、3次资产重组、1次GDR发行、4次股权激励,借助这些资本运作,公司业务层面从单一业务发展为三大核心业务板块,整体营收从上市时的2亿元发展到如今的百亿元。”科达制造证券事务代表黄珊表示,公司上市不仅意味着企业拓宽资本渠道,更是企业的品牌声誉、业务市场增长、板块多元化、经营管理规范全面提升的重要里程碑。
隆基绿能证券事务代表王皓也对记者表示,公司上市以来借助资本市场累计融资超260亿元,优化了资源配置,有效支撑了公司利用技术创新进行成果转换和先进产能扩建,公司自上市以来的营收复合年增长率达到53.52%。“这充分体现了监管层支持优质民企利用资本市场做强做优做大的政策导向,增强了民营企业发展的信心和动力。”王皓说。
(责任编辑:关婧)
查看余下全文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