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起辛弃疾,没有人不会想起“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那种杀敌报国、恢复中原的豪情壮志,无一不触动着我们的心。
学生时代背的是诗,毕业以后寻的是意。王晨著的这本《辛弃疾的诗词人生》从十六个方面展现了辛弃疾文武双全的多样性面貌。也描绘了他才华盖世又悲壮曲折的一生。
辛弃疾于1140 年 出生在山东的一个书香家庭。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并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他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一生力主抗金,曾奏《美芹十论》《九议》等,均未被采纳。遭主和派打击,长期落职闲居。其词风激昂豪迈,现存词六百多首,有《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辛弃疾的诗词人生》中写道,辛弃疾可谓是一生蹭蹬!是因为辛弃疾是一位志在恢复山河,北定中原的英雄之士。然而他的文武奇才却没有能给自己铺就一条功成名就之路,相反他却饱经仕宦之之险恶,此为“蹭蹬”。
他的诗词就是他的人生,诗如人生,人生如诗。他写豪迈悲壮,也写渴望杀敌报国;他写清新质朴的农村,也写细腻温婉的言情。
辛弃疾的诗词意境开阔,气势飞动,多用比兴、博征典故。他将自己的爱国情怀、人生经历和理想抱负融入到诗词创作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为豪放派词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与苏轼并称“苏辛”,有“词中之龙”的美誉。
读辛弃疾的诗词,犹如踏上一段波澜壮阔的征程。
其词时而豪迈奔放,如置身金戈铁马的战场,能感受到他渴望收复失地的壮志豪情。“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那磅礴的气势令人心潮澎湃,为他的英雄气概所折服。
时而又充满悲愤,壮志难酬的无奈如影随形。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自己报国无门的惆怅,令人不禁为他的遭遇扼腕叹息。
晚年的辛弃疾,虽仍心怀北伐之志,但已深感恢复事业阻力重重。韩侂胄当政时,他一度被起用,但很快又遭罢官。1207 年,辛弃疾带着遗憾离世。
辛弃疾的一生是充满传奇的一生。他满怀壮志豪情、英勇无畏;却又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始终心系家国、笔耕不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