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闻号

广州市京津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防水涂料|防腐涂料|防水、防潮材料|保温、隔热材料|隔音、吸声材料

首页 > 新闻中心 > 惊弓之鸟的主人公是(惊弓之鸟,一个被误读了千年的典故,可惜至今还被误读)
惊弓之鸟的主人公是(惊弓之鸟,一个被误读了千年的典故,可惜至今还被误读)
发布时间:2025-01-11 07:40:22        浏览次数:2        返回列表

惊弓之鸟,出自《战国策· 楚策四》,魏国大臣、著名射手更羸(gēng léi)与魏王的对话,后人将之浓缩为惊弓之鸟。

更羸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更羸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有间,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

随后,魏王惊奇,更羸作了惊弓之鸟的解释。然而,这一家喻户晓的典故,却被误读了千年。原因很简单,难道只要拉空弦,就能让受惊之鸟空中坠落吗?学者直言根本不可能!

首先:射箭时能不能放空弦?

按照射箭基本规则,是严谨放空弦,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拉满弓弦之后释放时,就是把50%的动能传递到箭上,没有箭的话,100%的动能就直接作用到弦、弓片、轮组上,直接造成弓的永久性损伤,或直接断裂损坏。更羸放空弦的话,就代表对弓箭不在乎,以更羸和魏王的身份,这种可能性的确存在。

二,由于动能无处可去,除了破坏弓之外,还会对拉弓人造成伤害,即力直接释放到弓身会反震持弓人。可以说,轻一点伤手,中度一点伤脸,重一点就不好说了,但是真能危及生命。作为著名射手,更羸身体强壮、技巧纯属,也的确有可能不在乎这一点。

但战国时代的射箭技术,已经非常纯熟了,因此从射箭的普遍规则来说,更羸与魏王应该不会不懂或不在乎这一点。更为重要的是,无论是孔子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包含射,还是史书中对射箭礼仪的隆重描述,都说明射箭很神圣,不允许违反基本规则。

因此,在惊弓之鸟典故中,更羸不会是放空弦而下鸟。

其次:虚发真的是放空弦吗?

惊弓之鸟典故中,更羸对魏王说:“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这一句话极为重要,其中“虚发”常常被理解为“放空弦”,那么果真如此吗?

汉朝司马相如 《上林赋》:“箭不苟害,解脰陷脑;弓不虚发,应声而倒。”曹植 《七启》之四:“机不虚发,中必饮羽。”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四回:“鲍癸见乐伯矢无虚发,心中正在惊惧,因其献麋”

从这司马相如、曹植、冯梦龙的用词中,联系上下文,不难看到所谓“虚发”,不是“放空弦”,而是没有射中目标而已。所谓“箭无虚发”,就是没有射不中目标的。

因此,更羸不是放空弦,而是故意不射中目标,让受惊之鸟由此落地。

当然,《战国策· 楚策四》中记载的这一则故事,只是比喻故事,并非真实发生的事迹。毕竟,想要找到一只缓慢飞行的受伤之鸟,基本上不太可能,更别说其后一系列神操作了。令人遗憾的是,如今课本上却还是更羸放空弦而下鸟,这一典故还在被误读!

其实,战国时代的孟子、庄子等学者,非常喜欢和擅长使用比喻,用一个个鲜活有趣的具体案例来揭露问题的本质,而不是用空洞枯燥的大道理劝说国君。在这一过程中,郑人、宋人等就经常被拿来开玩笑,比如拔苗助长、守株待兔、买椟还珠、削足适履等,让人深思之余,却又是妥妥的地域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