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040090)
见习记者 金婉霞
2月18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发布了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病理大模型“瑞智病理大模型”。另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2月份以来,已有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宣布接入大模型。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这是“AI+医疗”概念落地应用的积极信号。“在医疗领域,AI最主要的应用场景在医院,后者的诊疗大数据可帮助大模型优化迭代,同时大模型也可以赋能临床一线提升效率。近期,医院对大模型展现出的积极拥抱态度,让我们看到了‘AI+医疗’的商业化可能性。”一位分析师表示。
从已公布的信息来看,导诊与读片,是现阶段大模型在医院的主要应用场景。例如,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的“小红”AI患者助理融合了情感分析技术,可提供相应的情感回应和更清晰的医疗咨询解答;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瑞智病理大模型”拟应用于病理科图像的辅助分析;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的大模型则拟应用于医学知识库和智能问答、健康宣教、流程优化等场景。前述分析人士认为,AI在上述两大场景相对容易落地,且对其智慧化改造效果明显。
上海润达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润达医疗”)是较早布局“AI+医疗”相关大模型及业务的公司之一,目前,该公司已推出了病历自动生成、检查报告智能化解读等应用产品。2月19日,记者从润达医疗进一步获悉,公司的相关产品已在上海长海医院等医院应用。“以公司的临床检验智慧应用平台为例,该产品于2023年12月份在上海长海医院上线后,仅一个多月的时间,患者端总使用次数已达110万余人次,报告查询近百万人次,其他操作(如查看异常解读、检验百科等)近10万人次。”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此外,记者注意到,辅助诊断、手术智能导航等更为复杂的医疗场景也逐渐开始拥抱大模型。上海某大型三甲医院心内科主任向记者表示,该科室正在积极开发AI大模型,专注于心脏疾病的诊断,“很快就会对外正式宣布。”
前述行业人士表示,AI大模型还有望进一步与基因组学、影像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多学科数据深度融合,实现真正的个性化治疗,并打通从诊断到治疗、康复的全流程。
展望未来,摩根大通亚洲医疗健康投资银行主管、中国投资银行联席主管刘伯伟对记者表示,一项创新科技面世后往往需要经历一段发展期,待积累到足够的技术水平、数据及使用量后,则有望进入爆发期,“我们在早几年就已经发现了AI与医疗相结合的一些应用,并进行了跟踪观察,发展到今天,我认为市场已经看到了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潜力,新的浪潮很快就会到来。”
(责任编辑:蔡情)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