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举全国的兵力伐吴,结果被吴国大将陆逊打败,自己也是侥幸逃脱的。这一仗打败了,蜀国损失惨重,也意味着刘备在有生之年再也没有一丝一毫的希望去一统天下了,于是忧愤成疾,病倒在白帝城。
在白帝城,刘备自知命不久矣,连忙召诸葛亮前来安排后世。白帝城托孤,刘备还是寄希望于儿子刘禅能够完成自己一统天下的梦想的。可刘备又知道刘禅的能力不够,同时也害怕诸葛亮不忠于刘禅,所以才告诉诸葛亮能辅佐便辅佐,不能辅佐便取而代之的话。
这句话看似刘备对诸葛亮十分信任,实则更多的是试探之意。如若真的信任,刘备只会说让诸葛亮尽心辅佐刘禅的话,而不会让诸葛亮看情况自立。不管怎么样,刘备死后,刘禅顺利成为了蜀汉政权的第二位皇帝。
刘禅继位后,朝政大权都掌握在诸葛亮手里。诸葛亮夜以继日,不辞辛苦,事必躬亲,把所有事情都处理得井井有条,使蜀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没过几年,蜀国已经算得上民富国强了。
紧接着,诸葛亮率军北上伐魏,欲完成一统天下的伟大事业。可惜天不遂人愿,几次北伐都因为各种原因以失败告终,最后诸葛亮也病死在了五丈原。尽管北伐失败了,可是历史上从此便有了诸葛亮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佳话。
诸葛亮为蜀国鞠躬尽瘁不假,但是他事无巨细,无论大事小情全都自己处理,给过刘禅这个皇帝一点处理政事的机会吗?即使是北伐期间,诸葛亮率大军临走之前,那也是挑选了好几个能干大臣去处理国家内部事宜,同样一点没有留给刘禅亲政的实践机会。
试想,刘禅在政治上从来没有发言权,也从来没有被允许做过具体的什么事情,作为一国之君形同虚设,有谁能心甘情愿呢?都说刘禅不思进取,那他不整天玩乐还能干嘛呢?好比一个强势的家长,什么事情都事先为孩子做好了安排,孩子一点锻炼的机会都没有,那他长大后能有什么出息呢?能够自立就已经很不错了。其实刘禅也并非像白痴一样,而且还是很有能力的一个皇帝。
在诸葛亮死后,姜维成为了大将军,实际上就是蜀国实力最大的人物了。姜维这个人志不在小,总是想着北伐大业,可是当时蜀国的国力已经不足以支持北伐了,姜维却执意要率大军北伐。刘禅看姜维不听圣旨,于是联合宦官黄皓等人削弱了姜维的权利,最后把姜维贬回老家去了。
当然,姜维没有了权利,宦官又专权了,这也不是一件好事。刘禅想必也知道后果,于是三番五次的提拔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想靠他来扳倒宦官,可惜诸葛瞻没有抵御住魏将邓艾的大军,早早地战死在沙场了。
诸葛亮死后,刘禅还做了一件事情,就是把丞相这个位置给废了。原本的丞相之职分成了两个职位,一个管军事,一个政事,使二权相互制衡,不能造成一个人专权的现象。
从这两件事情里,显而易见可以看出刘禅不痴也不傻,反倒是很聪明,只是由于缺乏实践能力才显得政治上像个傻子而已。刘禅在小的时候,诸葛亮还经常夸赞他聪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