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认识了校长曲比史古,你就认识了一个愚公移山式的平凡的人。他已在四川大凉山深处的一所小学里教了20年书。前几年,他在学校组建了女子足球队,希望足球能帮助女孩子们走出大山。这个最初听上去堂吉诃德式的浪漫想法,现在却一点点成为了现实:最近,他的学校建起了一座略显惊艳的漂亮的球场,这座球场让他的学校看起来不那么像孤岛了;更好的消息是,县里的一所重点中学说,可以给他女子足球队的队员,优先录取的机会。
1、
曲比史古生活在大凉山昭觉县深处。对很多人而言,这地方更像一个平行宇宙。
从西昌坐车到昭觉县城要翻100公里的国道山路,因道路狭窄,进山搞基建的大货车又很多,所以常堵。沿途会路过一些乡镇,正好碰到赶集,很多彝族人披着蓝色的羊毛坎肩在路上晃悠,或者围在家门口的坡地上席地而坐晒太阳。
昭觉县北部的阿并洛古乡海拔2700米的山顶,有一块开阔平缓的谷地,车沿着陡峭的悬崖公路从县城开上来,10公里的盘山路大概要开40分钟,其中很长一段,两边均无护栏。曲比史古的瓦吾小学孤独地修建于此,从幼儿园到6年级,这里聚拢了周围村落的220多名孩子。
冬天刚过,老师带学生在学校周围山坡上撒下土豆种子,漫山遍野还是黄土一片,略显荒凉。但因为学校的存在,一切又显生机盎然。
瓦吾小学彝族校长曲比史古
今年43岁的曲比史古是这所公办学校的校长,也是学校足球队的教练,因为一座特别的球场,他和他的足球队,最近备受关注。
这座球场叫“玫瑰梦想球场”,也是全国第二座中国女足主题球场。
2022 年 12 月,玫瑰梦想球场在瓦吾小学落成
一大块绿色的人工草皮在冬天土黄色的山地里过于显眼,以至于显得不真实。它好像不应该出现在这里。但曲比史古能感受到它的真实——为了不让牛羊误以为这是真草来胡啃,他预支了自己的6万块钱给球场修好了一圈围栏。他说:“你看,我们学校的足球场肯定不比北京、上海、成都的差!”
2、
2003年,曲比史古从西昌学院毕业,被公派到山里的教学点做老师,当时试用期每个月的补助是150块。
当时的瓦吾小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校,它只是洛伍阿莫村瓦吾社里的一个牛棚。牛棚里最初有4名学生,1块黑板,几头牛……。23岁的曲比史古在牛棚里给听不太懂汉语的彝族孩子上课,像一头来自遥远的现代的“怪兽”。
20年前,曲比史古在牛棚中给孩子们上语文课
2000年前后是很多中国人心里的黄金时代,人群朝气蓬勃、社会高速发展,国家充满希望,到处接轨现代文明。但大凉山的世界是停滞的,洛伍阿莫村进山出山的路还没有修好,一根电线杆都没有,山上的彝人还在点油灯照明,用木柴烧饭。
很多人的命运如刀。曲比史古则命运如山。
他家住县城,每天往山里跑,真正意义上的“跑”。10公里上山的泥土路难走,单程要两到两个半小时。最初一段时间,曲比史古没等天亮就往山上去。曲比史古说:“我有时候走一会儿跑一会儿,想快点到学校。年轻嘛。累的时候,我看到沿途的孩子们刚好站在高处的台子上等着我。我又来劲儿了。我接上他们一起往上走。”
曲比史古站在瓦吾小学老校舍的简易黑板前
曲比史古在县城中学念书的时候,迷上了杂志上的罗伯特·巴乔,他喜欢踢足球。但他刚在牛棚里教书的时候,山里的孩子里离这项运动很遥远。
他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让更多的孩子来读书。那时候很多彝族人认为孩子读书没用,不如在家里干点放牛放羊的活儿,曲比史古挨个家访,做思想工作。
到学生家里辅导功课也是以前曲比史古的日常
后来,孩子多了起来,牛棚渐渐坐不下了。瓦吾教学点就搬到了土坯做的柴房。没过多久,土房子塌了,曲比史古把教室搬到村里的空地上。
“我记得有个冬天刚下完雪,我们第一次在空地上召集村里的家长们开会,我告诉大家不管条件怎么艰苦,让孩子读书都是唯一的出路。家长们坐了几排,黑压压一片,我觉得眼前的每一个家长都是一座山。”
曲比史古召开露天家长会
山村教育相当于愚公移山。
3、
现实的残酷在于,老师比家长更容易放弃。也有公派的老师来教学点工作,但坚持不了多久就离开了。曲比史古理解他们,因为他最了解现实。
2014年,在他当老师的第11个年头,上下山到水泥路终于修好了,村里终于通电了,脱贫攻坚的成果在一点点显现。
上学的孩子也越来越多,原先的教室又不够用了。曲比史古把家里5万块存款偷偷拿出来,在阿并洛古乡的垭口处盖了三间瓦房。慢慢的,在政府和公益组织的帮助下,学校越来越有模有样。
曲比史古自掏腰包给瓦吾小学修建的三间瓦房
妻子在县城里起早贪黑摆摊卖菜,很辛苦。她把偷偷拿钱的丈夫打了一顿。曲比史古说那是妻子唯一一次打他,妻子边打边哭。
曲比史古带学生铲平了学校旁边的一块坡地,用作体育课场所。他和支教老师用两根木头做成架子,凑了4块木板做篮板,再从县城带来一个篮球框,做成了学校第一个运动设施——篮球架。你从未见过那种篮球架。
动员学校老师一起用锄头和铁锹“挖”出了球场
曲比史古带男孩们打篮球,也带男孩们踢球。但足球运动终归需要更开阔的平地曲比史古带着孩子们踏平了学校后面的一块泥地,修成了最早的5人制足球场。
学校越来越像个学校了。
4
作为一名教师,曲比史古也在成长,他对教育的看法也在不断变化。
因为师资和物资相对缺乏,乡村小学的教学质量肯定不能跟外面比。曲比史古渐渐意识到,寻找机会让从小闭塞的孩子们跟外面的世界发生交流,是一件价值不亚于文化课教学的事。他的方式是足球。
曲比史古给孩子们讲解足球战术
“体育是儿童教育里很重要的一部分,可以让孩子感知很多东西,有益于身心健康,况且体育是一个对外交流的渠道,学校组个足球队可以出去打比赛。这是山里孩子需要的。你要知道这里8年前才通电,2022年才开始通网络。孩子们对外面的世界往往不太了解。”
自己也喜欢踢球的曲比史古是孩子们的榜样和偶像
在公益组织的牵线下,曲比史古曾带球队到南京和北京打比赛,对手分别是江苏苏宁和北京国安的梯队。“我们在工人体育场和国安的U13梯队交手!如果没有足球,孩子们怎么可能去一趟北京啊。”
孩子们对世界的好奇是本能且显而易见的。放学的盘山路上开车路过,他们会跟着车子跑很长一段路边跑边喊,像看到了宇宙飞船。
5
变化是慢慢发生的。最初踢球的只是男孩子,但有一天,曲比史古意识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女孩子不可以踢球?
曲比史古说:“女孩子跟男孩子一样,本来都应该有踢球的权利。”于是他开始组建女子足球队。
女孩们最初在泥地上坚持一天两到三练
曲比史古把男足交给了一位来自吉林长春的支教老师,自己在三年前开始组建瓦吾小学女子足球队。他带队训练、比赛。不断有女生想加入球队,踢得最好的小姑娘吉牛伍作一次性能颠球600多次,球感好极了,很多男生把她当了偶像。
吉牛伍作在新建的球场上练习射门
一些细微的改变通过足球发生了。本有家长深受彝族传统观念影响,不让女儿在学校穿短裤,但现在她们接受了。学校里组织比赛,家长们围着球场看姑娘们甩着马尾穿着短裤在场上挥汗如雨。很多家长其实看不懂足球,但也兴致勃勃地站着看,这样温馨的场面此前罕见。
曲比史古日常带领女足球队训练
瓦吾小学能有一座让人羡慕的球场,某种程度上正得益于他组建的这支女子足球队。
2022 年 8 月,瓦吾小学入选了由蚂蚁公益基金会联合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人民日报体育部发起的“追风计划”乡村校园女足扶持项目,获得了包括资金、装备和教练员培训资源等资助。去年12月,由中国女足和支付宝共同捐赠的第二座中国女足主题球场,取代了原先的泥土地,“盛放”在了大凉山上。
“玫瑰梦想球场”中圈的玫瑰异常显眼
球场当时落成,吸引了很多媒体的报道,外界也开始了解瓦吾小学女足的故事。曲比史古说,他最近开始期待一件事:县里一所重点初中看中了瓦吾几个踢球不错的姑娘,准备招她们入校。最初的梦想成了真,“足球真的给女孩们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曲比史古说。
最近两三年曲比史古更加忙碌。学校的孩子越来越多,他既要带着支教老师进行日常教学、处理学校各种事务,还要带着孩子们训练比赛,他说:“每天排得满满的,我好累!!!”
曲比史古在检查学生寝室
“不过乡村教育本来就是这样的,我肩上的责任还是很重。不过我相信,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之下,像我们这样的乡村学校会越来越好。”曲比史古说。
曲比史古的愿望,是在瓦吾小学再待 20 年
虽然肩上有千斤重担,但孩子们在学校和球场上的快乐是显而易见的,所以他动力不减。
曲比史古还有雄心壮志:“我还想在这里再干20年,我希望现在这批学生的孩子还会是我的学生。”但他话锋一转:“这么说也不对。我其实也希望眼下这群孩子以后都能走出去,不要再回来。”
文/列基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