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蚜虫属重大农作物虫害之一,寄主范围广、繁殖代数多、危害重,是玉米**病害的主要传播者。在玉米开花授粉阶段,蚜虫的为害使玉米雄花败坏授粉不良,形成不孕果穂,同时蚜虫刺吸玉米汁液使玉米早衰甚至枯*,排泄的蜜露粘着在玉米叶片上影响光合作用,造成产量下降。
玉米蚜虫爆发成灾有三个原因:一是七月中下旬高温干热的气候适宜于蚜虫的繁殖,有翅蚜数量大,传播速度快;二是蚜虫的天敌数量少,七星飘虫百株虫量不足五头,草蛉很少发现,天敌控制不了蚜虫的蔓延;三是玉米汁液丰富,为玉米蚜虫的大发生提供了充足的营养。如不及时控制,将会在大范围内进一步蔓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玉米起起蚜虫必须得打药,如果不打药将一直危害到秋收,减产特别明显。防治腻虫的第一种方法可以打乐果,第二种方法可以打抗蚜威。建议打这两种农药时均按说明书的要求来。最好用普通喷雾器,就是背后喷雾器进行喷洒,不要因为费事,采取如扬洒、熏蒸的方法,那样效果不好。另外建议是群防,这样效果会比较好,否则在自家地打完药后,由于受周围玉米地的影响,用不了多久还会起腻虫。同时提醒农民,喷洒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玉米杆上生了蚜虫怎么办?玉米蚜虫是玉米最为常见的一种虫害,我们当地称为玉米密虫,应该是玉米腻虫的地方音变。该虫子有聚集性,一旦发生会在叶片和茎杆上密集,直接影响玉米的光合作用及玉米授粉,并且能传播**,引起玉米矮花叶病,而且玉米蚜虫是内吸性害虫,如果危害玉米穗部,主要吸取玉米的汁液,妨碍玉米的生长,对玉米的危害极大,会造成玉米大幅度减产。
要想很好地了解玉米蚜虫的防治方法,最好先了解一下蚜虫的发生规律。蚜虫一年可以生20代左右,从三四月气温上升后开始在越冬寄主上活动繁殖,到六七月开始迁往夏玉米上为害,到玉米抽雄前主要在心叶为害,7月底至8月上旬玉米进入抽雄期的时候,玉米蚜虫会迅速增殖。
一般到8月下旬,草蛉、瓢虫、食蚜蝇、蚜茧蜂、蚜霉菌等蚜虫天敌大量出现,加之气候逐步干燥凉爽,蚜虫会急剧下降,集中在雌穗苞叶或下部叶片,到玉米收获前会产生有翅蚜迁飞其他寄主。
对于玉米蚜虫,要坚持防治并重,首先在种植时就要搞好药剂拌种。我们当地从上世纪80年代就推行种衣剂拌种包衣,种子发芽后,在喷洒一次药物,就能有效预防蚜虫。一般用70%噻虫嗪种衣剂包衣,或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拌种,对苗期蚜虫防治效果较好。
再是,要注意改善玉米生长环境,如果不打除草剂,就要在玉米苗期开始及时锄掉田间杂草,减少早期虫源。同时,要营造田间通风的基本箱单,提倡间作套种,高秸玉米与低矮的大豆等套种,增强光照和通风。因为蚜虫多是在高温潮湿的环境发生。
而一旦发现玉米蚜虫为害,应该及时进行药物防治。玉米心叶期,在蚜虫盛发以前,可以用3%辛硫磷颗粒剂撒于心叶内,或15%毒*蜱颗粒剂拌细沙土均匀撒于心叶内,不仅可防玉米蚜虫,还兼治玉米螟。
玉米苗期和抽雄初期是防治蚜虫的关键时期,可以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者10%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2.5%三氟氯氰菊酯2500倍液,以及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25%噻虫嗪水分散剂6000倍液等农药对玉米进行喷雾灭虫。一般每隔一周喷一次,三四次就可以控制住蚜虫为害。
玉米起密虫是怎么回事是受到了蚜虫的危害。
蚜虫俗称腻虫或蜜虫等,隶属于半翅目(原为同翅目Homoptera),包括球蚜总科Adelgoidea和蚜总科Aphidoidea。蚜虫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温带地区和亚热带地区,热带地区分布很少。目前世界已知约4700余种,**分布约1100种。前翅4~5斜脉,触角次生感觉圈圆形,腹管管状的蚜虫。其中小蚜属、黑背蚜属及否蚜属为**特有属。
可选用氧化乐果乳剂、马拉硫磺乳剂、敌敌畏、定虫脒、吡虫啉、毒*蜱、高效氯氟氰菊酯等农药按说明用量喷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