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儿童的身体经常出现一些常见的异常症状时,如何能有效缓解儿童的消化不良的状,不仅可以有效避免药物对宝宝生长发育的不良影响,还可以治疗宝宝的消化不良呢?给儿童推拿**也是可以的。
如何推拿**解决儿童消化不良呢?
第一、**和推动板门穴:板门穴位于儿童手掌的足底。**过程中,用左手握住孩子的手指,用右手拇指蘸爽身粉,按揉板门穴。按压和揉捏时,可沿、逆时针方向施加。也可以使用推送方法。将拇指根推至腕横纹可止腹泻,将腕横纹推至拇指根可止呕吐,来回推可调节脾胃功能。搓2-3分钟,然后推50-100次。
第二、推脾经点:小儿脾经点在拇指桡侧。在操作过程中,操作者左手的中指或无名指握住孩子左手的四个手指,然后用拇指和中指握住孩子的拇指。操作者用右手拇指蘸爽身粉后,将儿童的脾经点从拇指指尖直接推至拇指根部50-100次,直接向一个方向推,不要来回推。它具有健脾和胃的功效。
第三、**掌:操作时,操作者左手握住孩子的手指,右手拇指蘸爽身粉,**孩子的手掌50-100次,按压时可沿、逆时针方向。
第四、腹部**:儿童采取平卧姿势。操作者用右手的四个手指或手掌以肚脐为中心在孩子的腹部做圆周运动。大肠方向为腹泻,适合大便干燥。对于大肠方向的滋补,适用于稀便。一般来说,大多数人选择按、的顺序**50~100次。操作时,操作不应过重,重量应适当。操作者的手不应太冷,应温暖。具有调理脾胃的功效。
对于消化不良的儿童,**是有一定的效果的。当孩子消化不良发生时,也要适当的给儿童选择一些帮助婴儿消化的药物。助于昂儿童能够早日康复。
小儿推拿腹胀手法图解 宝宝腹胀推拿手法小儿腹胀通常是由伤食而引发脾胃受损,可分为实胀和虚胀两种。腹胀可通过推拿手法来进行缓解,下面就来看看小儿推拿腹胀手法图解。
小儿腹胀症状表现 实胀
孩子腹部胀满呈饱和状,偶尔会有腹痛的症状,食量会有减少的情形,饮食之候,腹胀会更加明显。
虚胀
孩子腹部明显胀大,夜间腹胀症状会加剧,不思饮食,精神不振,面色萎黄,身体消瘦,通常还伴随有四肢发凉,小便清短等症。
小儿实胀推拿手法
主穴:
步骤1:揉小天心穴5分钟,揉小横纹5分钟。
步骤2:逆运内八卦3分钟,推四横纹穴6分钟。
步骤3:揉合谷穴1分钟。
配穴:
步骤1:推补肾经7分钟。
步骤2:推清板门穴5分钟,推清天河水2分钟。
步骤3:揉二人上马5分钟,推清小肠经7分钟。
小儿实胀推拿取穴功效
主穴功效:
1.揉小天心,揉小横纹,有调理肝气,缓解腹痛之功。
2.逆运内八卦,推四横纹可行气通滞,缓解腹胀的情况。
3.揉合谷穴可平和胃气,缓解恶心,促进小儿恢复食欲。
配穴功效:
1.推补肾经有滋阴的功效。
2.推清板门,推清天河水有利溼利尿,清热泻火的功效。
3.揉二人上马,推清小肠经通利小便,消除体内积水,亦可缓解腹胀。
小儿虚胀推拿手法
主穴:
步骤1:推补脾经5分钟,缓慢而微用力揉一窝风5分钟。
步骤2:推补肾经7分钟。
步骤3:揉二人上马5分钟,推清小肠经5分钟。
步骤4:揉外劳宫4分钟,掐神阙穴。
配穴:
步骤1:揉小天心5分钟,揉小横纹5分钟。
步骤2:逆运内八卦2分钟。
步骤3:推四横纹4分钟,揉合谷穴1分钟。
小儿腹胀通常是由伤食而引发脾胃受损,可分为实胀和虚胀两种。腹胀可通过推拿手法来进行缓解,下面就来看看小儿推拿腹胀手法图解。
小儿虚胀推拿取穴功效
主穴功效:
1.推补脾经,揉一窝风可健脾补气。
2.推补肾经可补肾水,有利溼利尿的作用。
3.揉二人上马,推清小肠经与推补肾经结合,有清热利溼,通利小便之功。
4.揉外劳宫,掐神阙可补脾阳,缓解腹痛,四肢发凉的症状。
配穴功效:
1.揉小天心,揉小横纹可疏经活络,缓解腹痛。
2.逆运内八卦可促进消化,缓解腹胀,增加食欲,让孩子恢复进食。
3.推四横纹,揉合谷穴可平和胃气,也可以帮助孩子增进饮食。
小儿腹胀辩证施治
小儿腹胀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有时候不合理的饮食也会引发腹胀。腹胀的致病原因较多,在治疗时要结合孩子的症状进行辨别,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
再者,父母平时应该让孩子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切忌让孩子暴饮暴食。
小儿积食怎么推拿?小儿推拿效果还是挺好的,主要就是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发汗解表,清胃经、清大肠、掐揉四横纹、顺时针摩腹消积导滞,补脾经补益肺气,培土生金。
开天门:
就是从将眉毛中间的印堂穴向头顶方向直推,300次。
推坎宫:
就是推眉毛,从内向外推300次。
揉太阳:
太阳穴比较好找,就在眼角的外侧,有个明显的凹陷就是太阳穴,揉100-300次。
清大肠:
大肠经是在宝宝食指桡侧缘,从指尖到指根成一条直线,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即为清大肠,300-500次。
胃经是在宝宝大鱼际的外侧,由大拇指指根到手腕成一条直线,从手腕方向直推至指根,为清胃经,300-500次。
顺时针摩:
腹揉肚子5分钟。
掐揉四横:
纹四横纹就是我们常说的四缝穴,100-200次,如果食积时间长,可以用三棱针点刺四缝穴,会出来好多油质的黄水,对于改善食欲,效果还比较明显。
揉板门:
板门就是在小孩的大鱼际处,按揉100-300次。
补脾经:
脾经就是孩子的大拇指桡侧,从指尖到指根成一条直线,从指尖向指根直推就是补脾经,200-300次。
上面这套手法,做下来大约15分钟左右,效果非常好。家长千万不要小看食积,时间久了,孩子不光是反复感冒发烧的问题,个子也会比同龄人矮,容易乏力,就是没劲儿,严重的就会面黄肌瘦。到时候再去治疗,效果就会很慢。
分享一个宝妈的亲身小儿推拿的病例,对积食引起的睡不安立竿见影!相信会对您有启发。
很多宝宝睡不安,不容易入睡都与积食有关,胃不和则卧不安啊!乳食积滞是宝宝睡不安最常见的原因。最大的特点就是舌苔厚或黄,唇红口臭,腹部胀满,入睡后翻来覆去,反复折腾。
1月3日,当晚一位有爱心、爱学习的成程妈分享了她的经验:孩子嘴巴酸臭,她做了小儿推拿积食等手法,不到10分钟就睡着了!
“小宝贝很烦躁,也不吃东西,嘴巴有股酸臭味,观察了很久,可能是积食了,我就给孩子分腹阴阳的推个几分钟,又揉中脘 ,天枢穴,最后,又给孩子,清补脾,清肝经,运内劳宫,捣小天心,孩子没有哭,很配合,可不到十分钟,就睡觉了,心里真的好高兴,我把我的经验分享出来,希望张老师给我更多的建议,或者意见,也让那些不相信推拿的家长们,让他们知道,推拿不仅是简简单单的动作,是可以帮助的到你的,特别是小孩子消化不良的这一块!”
这位妈妈很学习有用心,辩证正确,思路清晰,做的穴位也是很到位的,评价嘛,以结果为导向的,棒棒哒~
我们来分析一下她的7招穴位:
1、分推腹阴阳
这个穴位有健脾和胃,理气消食的功能,从孩子中脘至肚脐中线向两肋方向分推,治疗恶心呕吐,积食腹胀、消化不良等症。
2、清补脾
脾胃相表里,清补脾不仅可以健脾益气,也可以消积清胃热,特别适合消化不良爱生病的宝宝。来回推清补脾对于妈妈来讲是很安全的!
3、内劳宫
这个穴位,我认为很多人都找错了,造成错误的根源在简易取穴法---即让人自然握拳,中指屈曲,中指端所触及之处。我认为内劳宫正确的位置是在手掌中部正**,应该在第3掌骨正中。希望大家注意哦~
内劳宫能去心火,提神醒脑、清心安神,有助睡眠。
4、平肝
肝主惊,肾主恐。平肝可以去肝火,疏肝理气,镇惊安神,让宝宝安然入睡。
5、捣小天心
6、揉中脘
主要消食和中,推中脘能降逆止呕,常用于治疗胃气上逆、嗳气呕恶等症。
7、揉双天枢
可以并拢三指,肚脐向左右三指宽的地方就为天枢穴。有理气导滞,调理大肠之功,**可治疗消化不良、便秘腹胀等症。
这一套手法7个穴位,4个清食导滞的手法,3个镇惊安神的手法,即能治好积食,又能促进睡眠,再赞一个。希望大家收获满满,真正用自己的双手,做好宝宝日常的保健和简单常见病症的推拿调理,让宝宝少生病更 健康 ,生病也能早康复!
小儿推拿调理病症,穴位不是唯一不变的,有效而适用的就是最好的。比如这套手法7招中,内劳宫可以改为清天河水,效果会很好!
小儿推拿:遇积食,八步走!脾胃不好的孩子建议这样吃这个!
中医讲,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尽量不要让孩子吃的太饱,会影响孩子的日后的食欲,而且时间长了,还会引起一些脾胃不和的症状,其中小儿推拿治疗积食效果最好,下面介绍一下小儿推拿治疗积食的方法:
1、运内八卦
内八卦穴,是小儿推拿中的临床常用穴位之一,具有宽胸利膈、理气化痰、行滞消食的作用。主要用于痰结喘咳、乳食内伤、腹胀、胀闷、呕吐等症。(3-5分钟)
2、清补脾经
3、清胃经
在拇指掌面向指根方向直推,推100次,具有和胃降逆的作用。
4、清大肠
从食指末端起始(商阳),沿食指桡侧缘(二间、三间),3分钟。
5、揉腹
一般采用顺时针的方式,使大肠沿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的方向运动,坚持操作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积食引起的便秘腹胀可重点操作此部位。轻揉100下,手法轻柔不宜用力。
6、揉足三里
足三里是胃经上的一个主要穴位,常按揉有健脾胃、促消化的作用,5分钟。
7、揉板门
板门重按有酸麻感,为胃全息反应点。严重的积食也可以用指甲掐,揉3掐1。(3-5分钟)
8、下推七节骨
向上推温阳止泻,并治脱肛;向下推治便秘等症。(3分钟
除了按揉穴位之外,两岁以上的小孩子,可以食用食疗方辅助。
组方:山楂、麦芽、鸡内金、芡实、莲子、茯苓、橘皮。
针对小儿脾胃不好引起的积食症状。比如小孩子腹泻、不消化、腹胀、大便多、平时吃饭也不怎么好,吃不胖,比普通的孩子瘦弱等等。
都可以用一下这个方子。
不要小瞧了脾胃虚弱这个毛病,长时间的脾胃虚弱可能会引起孩子后天的发育不良,身子瘦弱,甚至影响身高。
积食是中医的说法,其实就是消化不良,宝宝吃的太多太好,超过了消化吸收功能的最大需求,损伤脾胃,使消化功能变差,形成积食,所以控制饮食是最根本的解决方法。小儿推拿对消除积食有很大的帮助,手法主要是以下8个:
清 大肠经 (3分钟)
从食指末端起始(商阳),沿食指桡侧缘(二间、三间)。
揉板门 (3-5分钟)
板门重按有酸麻感,为胃全息反应点。严重的积食也可用指甲掐,揉3掐1。
顺运内八卦 (3-5分钟)
内八卦穴,具有宽胸利膈、理气化痰、行滞消食的作用。主要用于痰结喘咳、乳食内伤、腹胀、胀闷、呕吐等症。
推小横纹 (3分钟)
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称为推法,四横纹穴为改善积食等问题的要穴。
掐揉四横缝 (5分钟)
四横纹是常用的消积穴位之一,也是民间挑疳的部位之一。
下推七节骨 (3分钟)
位于腰骶正中,命门至尾骨端一线。向上推温阳止泻,并治脱肛;向下推治便秘等症。
分腹阴阳 (5分钟)
以双手拇指沿肋弓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主治腹痛腹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
顺摩腹 (5分钟)
一般采用顺时针的方式,使大便沿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的方向运动,坚持操作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成人也是。
稍大点的孩子可以采用揉腹的方式,即有一定的渗透力进行。积食引起的便秘腹胀可重点操作此部位。
最后,爸爸妈妈们一定要让宝宝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才能有效杜绝宝宝积食问题哦。
如果宝宝整的吃伤积食了,请按照以下九步,给小孩**
(一)清大肠经(3分钟)
从食指末端起始(商阳),沿食指桡侧缘(二间、三间)。
(二)揉板门(3-5分钟)
板门重按有酸麻感,为胃全息反应点。严重的积食也可用指甲掐,揉3掐1。
(三)顺运内八卦(3-5分钟)
内八卦穴,是小儿推拿中的临床常用穴位之一,具有宽胸利膈、理气化痰、行滞消食的作用。主要用于痰结喘咳、乳食内伤、腹胀、胀闷、呕吐等症。
(四)推小横纹(3分钟)
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称为推法,四横纹穴为改善积食等问题的要穴。
(五)掐揉四横缝(5分钟)
四横纹是常用的消积穴位之一,也是民间挑疳的部位之一。
(六)下推七节骨(3分钟)
位于腰骶正中,命门至尾骨端一线。向上推温阳止泻,并治脱肛;向下推治便秘等症。
(七)分腹阴阳(5分钟)
以双手拇指沿肋弓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主治腹痛腹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
(八)摩腹(5分钟)
一般采用顺时针的方式,使大便沿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的方向运动,坚持操作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成人也是。稍大点的孩子可以采用揉腹的方式,即有一定的渗透力进行。积食引起的便秘腹胀可重点操作此部位。
(九)揉足三里(5分钟)
足三里是胃经上的一个主要穴位,常按揉有健脾胃、促消化的作用。
儿推对于一般的小儿疾病都有显著效果,咳嗽、便秘、积食、发烧等都可以。
但我不提倡非专业人员进行推拿,在儿推之前都需要根据孩子一系列症状进行辨证,从而判断应该对应的穴方。
其次,儿推需要严格的手法,需要亲授。根据病情不同,推拿次数也有不同,专业人员会因人而异调整穴方。
小儿百病积食为先,小儿脏腑娇嫩,脾胃未全,不可食无节制。积食后,严格忌口肉蛋奶水果生冷油腻食物,饮食以五谷杂粮为主蔬菜为辅!
另外附食疗方:
双皮水:雪花梨皮和白萝卜皮各一整个,水开后三分钟内关火,(可以加一点冰糖)可以去痰、夜咳、干咳、消积食。
焦米粥:把大米淘洗三遍再用沸水泡半小时,先沥一下水,把炒锅烧热(不加油)把湿米倒入锅中翻炒至米微黄,转中火继续炒至**,再转小火把米炒至黄黑色,倒入平盘或平板上约一小时,去火毒,装瓶备用。可以用来煮米粥喝可去米面吃得多的积食。
胡萝卜山楂水:山楂10片加半根胡萝卜切丁,水开煮三分钟一天两次,一次一碗,可去肉食吃的多的积食、消化不良。
鸡内金饼:把炒过的鸡内金捣碎,以1:5的比例和面粉混合在一起,少放或者不放油,烙成很薄的饼给孩子吃。
祝, 健康 。
首先要判断小儿是否积食,俗话说:对症下药!积食是孩子常见问题!由于小孩子的脾胃比较脆弱,所以吃的太多、吃的不当,食物停留在脾胃,引起消化功能紊乱,损伤了脾胃,而导致小孩突然发烧、咳嗽、流鼻涕、厌食、烦躁等等问题!道理很简单,如果我们把孩子的肠胃比做童工,那么让宝宝吃得过多、过饱、就像是让一个童工完成一个成年人的工作量,那么长时间超负荷的工作就会使它病例、**了。
现在说一下,怎么判断小儿积食:
1、掌握体温
每天小孩睡觉后要摸摸他的胸口和腹部是不是比其他地方热。如果是热,就要小心了,因为食积发烧和感冒发烧不同,一般都是胸口先热起来。
2、看大便
每天观察孩子一天几次大便,是稀还是稠,颜色和前一天的是否不同,有没有增多次数,如果是1天1次,忽然一天3次,那也是前兆。
3、看舌苔
每天观察舌苔,如果舌苔忽然变厚,或者1块红1块白,还有黄苔,也是脾胃出问题了。
4.看鼻梁
看孩子的鼻梁上,是不是有青筋,如果平时没有,忽然出现,那离食积也很近了。
5.看食欲
每天吃东西很香,忽然食欲不太好,或者不吃,或者挑食。
6.看眼睛
最近两天眼睛没精神,象睁不开一样。
7.看睫毛
正常的睫毛是一根一根微翘,最近两天睫毛几根几根的粘在一起了,就是要食积了。
8.看睡眠
如果孩子一般睡眠都很好,这两天忽然夜里翻来翻去,一会一醒,那也要注意,中医有句话叫胃不和而卧不宁。
9.呕吐症状
吃点东西就吐,这已经严重了,胃主升清,脾主肃降,现在不降反升。
10.咳嗽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积食过久,脾胃虚弱,日久就容易生痰,导致咳嗽不止。
11.口气
孩子这两天忽然口气很重,那也是食积了。
12.腹涨
肚子没吃什么东西,肚子也很涨,那也是食积了。
13.反复呼吸道感染、扁桃体发炎。
积食的时候容易“化火”,而火的特性是向上的,所以就会上攻到扁桃体,小孩子就容易反复扁桃体发炎,呼吸道感染。
推荐小儿积食推拿手法:
1、捏脊(5—10遍)
捏脊除了有调阴阳、理气血、各脏腑、通经络、强身健体的作用外,还可以在日常保健过程中与摩腹、按揉足三里、补脾经等合用,无论是先天不足还是后天脾胃失和的宝宝都可以用。单独使用捏脊也可以对肠胃病、小儿疳积等消化疾病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2、揉板门穴
揉板门穴2~3分钟。在宝宝手掌大鱼际的位置做揉法,力度适中,平时保健揉2~3分钟,如果生病则揉3~5分钟。揉板门可以健脾和胃、消食导滞,可以解决宝宝脾胃蠕动慢、吸收差、胃动力不足的问题。
3、运内八卦
运内八卦300次,在宝宝掌面上的掌心外围区域做顺时针方向运转,力度要非常轻柔,划过掌面后有一种痒痒的感觉。如果宝宝月龄大,建议每次运300~500次。运内八卦的作用和揉板门很像,也是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导滞的作用。
4、补脾经
补脾经300次。在宝宝大拇指螺纹面做顺时针旋推,频率要高,300次最好在2分钟之内完成。这个手法使用时最好使用宝宝**油推拿,这样会使**更加顺畅,也不会摩擦宝宝娇嫩的皮肤。
5、按揉足三里
按揉足三里3分钟,告诉宝妈们一个简单的取穴方法:1是从宝宝外膝眼开始向下,宝宝四横指下方,胫骨外侧面。给宝宝批这个穴位更加推荐这个方法。
作用:足三里为人体第一保健穴位,按揉足三里可健脾和胃、调中理气、通络导滞,对于孩子因脾胃不和引起的食积不化有调理作用。
6、揉腹部
揉腹部100,腹部涂上**油油,顺时针轻揉腹部100下,手法轻柔不宜用力。
7、掐四缝穴
掐四缝穴10~20遍。用大拇指指甲逐个掐揉分别位于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第一指关节的四横纹,在四缝的位置上找出颜色深的血管来掐,力度不需要太大。
作用:健脾和胃,理气消食,多用于防治腹痛、腹胀、便秘、疳积等症。
8、下推七节骨(3分钟)
位置:该穴位于腰骶正中, 第4腰椎至尾椎成一直线。 手法:用一手拇指或者食指、中指外侧缘自上而下直推,约100-300次。 作用:向上推温阳止泻,并治脱肛;向下推治便秘等症。
特别提醒:推拿要坚持,一天一次到两次,根据孩子的情况而定。推拿手部的情况 下,只推小儿的左手。
很多宝宝发生积食都是在暴饮暴食之后,尤其是在家庭聚会或是节假日期间,朋友聚餐后,因为亲戚朋友在一起,家长往往不好意思严格地限制孩子,任由孩子敞开肚皮吃。这样往往一回家,孩子就开始积食了。这里我特别提醒宝爸宝妈们,外出就餐更要帮孩子把好饮食关。不要因为碍于面子而让孩子暴饮暴食。无论什么情况下,对于孩子的喂养都是要坚持“三分寒,七分饱”的原则。
遇到问题,随时 我!
很多家长对于小儿积食,应该是非常熟悉了,同样是吃了饭,但是小孩子的肠胃,总是赶不上大人,所以时常会有积食出现,对于这些问题,家长们也是非常担心,但常常苦于没有好的解决办法。比如,经常受家长们重视的推拿手法,对于缓解小儿积食,可以发挥一定的效果,但是具体有哪些好的积食方法呢?
一、轻柔腹部
很多时候,积食的主要部位集中于腹部,所以在宝宝吃饭以后,家长们可以对宝宝的腹部,进行轻轻的揉几下,这样可以很好地缓解胃部的积食,同时可以促进食物直接释放入肠道,然后加快宝宝对食物的吸收。一般来说,家长们可以在等到宝宝吃饭以后,半个小时以后开始进行,揉的时候不宜过重,可采取顺时针和逆时针交替的方法进行,这样反复进行三至四个周期,就可以对积食发挥很好的效果了。
二、捏提脊柱
让宝宝吃饭以后,可以在半个小时后,采取俯卧的方式,然后家长们可以用手轻轻的捏提宝宝的脊柱,这样可以通过**脊柱,以及周围的皮肤,由此达到缓解宝宝积食的症状。但是,家长们在捏提的过程中,不要用力太猛烈了,这样不仅会使宝宝的皮肤受损,还会加重宝宝的恶心不适,所以力度要尽可能的轻柔为主,不宜太重了。
三、揉足三里
这个穴位,是与人的胃部息息相关的,所以在宝宝们吃完饭以后,家长们还可以找到这个穴位,然后轻轻的按压数十次,每次都这样进行,也可以很好的缓解宝宝的积食症状。一般来说,按照这个穴位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促进宝宝的肠胃消化,所以在缓解积食的同时,还可以促进宝宝对营养的吸收。
四、运内八卦
宝宝的手掌虽然很小,但是也是消食的好部位之一,当宝宝进食以后,大概半个小时之后,家长们可以选择宝宝的掌心,然后按照一定的方向进行揉搓,力度不要太重,重复数十次,也可以达到很好的缓解效果。
我是康复科李医生,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小儿积食该如何通过推拿治疗。
小儿积食主要原因就是平时饮食不节,喂养不当造成的,小儿不知道饥饱,你给多少往往就吃多少。还有一些婴儿哭闹时,为了哄孩子母亲就给予其母乳。这也造成了孩子积食,还有一些老人喂奶粉,害怕孩子吃不饱只要孩子一直吃就一直喂。
《诸病源候论》曰:“小儿乳食不调,伤于脾胃,脾胃衰弱,不能饮食,血气减损,不荣肌肉而柴辟羸露。其脏腑之不宣,则吸吸苦热,谓之哺露也。”哺露与厌食极为相似。
临床表现
不欲纳食,甚至拒食,面色萎黄,形体偏瘦,精神疲惫,全身乏力,倦怠懒言,易出汗,大便夹有食物残渣,酸臭。舌淡苔薄白脉虚弱,指纹色淡。
治疗:健脾胃,助运化。
清补脾10分钟,位于大指末节外侧,赤白肉际处。屈指向心推为补,离心推为清,来回推之为清补。具有健脾益气,调理中焦的功效。主治积滞,腹泻,便秘,虚劳哮喘,口舌生疮等。
运八卦10分钟,位于掌中围绕掌心内劳宫穴一周,顺时针方向推为运八卦。具有行气宽中,利膈消滞的功效。主治胸腹胀痛,咳嗽痰喘,积滞,纳呆等。
推天河水10分钟,位于掌面自横纹中点起,向肘横部至肘横纹而止,具有清心除烦,镇静安神,退热发表功效。主治感冒发热,惊慌不安,口舌生疮,烦躁不寐等。
推大四横纹10分钟,位于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根连掌面之横纹正中。以拇指侧面自小儿食指根推至小指根,来回推之。具有调理脏腑,疏通气机功效。主治腹胀,腹痛,干咳少痰,积滞,纳呆,便秘,泄泻等。
一般情况推拿3次就可看见效果,连续推拿半月左右即可。同时要注意,避免让孩子过度饮食。俗话说:“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
不少细心的父母,都会发现自己的孩子存在积食问题,孩子积食,多半少吃药的好,因此大家对小儿积食的推拿方法很重视,多少想要更加了解并熟悉一下。
孩子容易积食,主要是由于他们的肠胃功能还没有发育完善,加上饮食没有办法做到自控的能力,而积食的孩子特别容易生病,俗语说:“十病九积”就是这个道理。
推拿,确实可以 缓解小儿积食,能够 发挥一定的疗效。 那么,具体应该怎么推拿,怎么操作呢?
一、 首先,掌握小儿积食推拿原则:
据专业人士介绍, 推拿有原则: 小儿积食的推拿有一些基本原则需要注意。比如只能推拿孩子的左手,并遵守“从轻 柔的 手法 开始”原则,主要起到让孩子适应的作用。毕竟,如果为了追求所谓的好效果,最开始就用过重的手法,不仅让孩子无法接受,还容易伤到孩子。
二、其次,了解小儿积食推拿的次数:
小儿积食推拿不是随便想起就多做,想不起就不做,它针对不同的症状,有不同的讲究,有一定的次数,才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比如,如果是最 基础 的小儿积食保健,每日建议做一次推拿,适当多一次也可以,但一次 即可起到保健作用 ;如果是小儿积食的 调理: 每周起码要做到2次;如果用于 疾病治疗的话: 每天3次以内即可,如果没有缓解,建议及时就医。
三、最后,掌握5种小儿积食推拿手法:
小儿积食推拿,根据经络不同,有不同的身体区域和具体手法。以下以图文的方式,一一介绍:
以上是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图片皆取自**,希望可以帮到您,祝宝宝 健康 成长。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孩子各种鼻炎鼻塞,图解六步推拿法秋冬季节,鼻炎的孩子越来越多,小儿推拿是强项!
鼻子问题表现形式是鼻子局部的问题,而各种药物口服后,通过脾胃的吸收,有效成份要达到鼻子可能都少得可怜了。特别推荐一套简单易操作的“鼻炎”推拿手法,可有效调理鼻(窦)炎,帮助鼻涕排出,有助于鼻炎的康复。此推拿法主要分六步走:
最近一次见他是在武汉,很憔悴,说工作后 每个月 还得还钱,都没有了正常的生活,也不敢找爸妈要。问他现在还欠了多少,他比了一下是5W,三四个借贷的平台轮流还……
第一步,四大头面部手法(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揉耳后高骨)3分钟
第二步,揉印堂2~3分钟
第三步,揉按鼻通穴(又名上迎香)2分钟
第四步,揉按迎香穴2分钟
第五步,揉黄蜂入洞200次
第六步,鼻翼两侧晴明至迎香来回擦50次
五个操作重点:
1、记住:推拿的部位要局部潮红和发热!局部血液循环加强了。血液循环加强的最终结果肯定是充血和肿胀减轻,炎性产物被带走,自我修复更快更好的进行。于是,鼻炎可以很快得到控制,可以很快痊愈。
2、揉按鼻通穴,位于鼻子正中间两侧的鼻唇沟处,如果小朋友好动,家长可以其他四指固定小朋友头部,同时使用拇指揉按此穴位。
3、揉按迎香穴,在鼻孔两侧鼻唇沟处,迎香穴是胃经的起点。很多鼻塞的大小朋友,闻不到味道,按压这个穴位就可“迎接香味”,通鼻窍作用显著。另外,但凡上牙痛,均可用此穴配合合谷穴按压。
4、擦鼻翼两侧,用拇指从鼻根部从上下来回推。小孩鼻炎,家长用双手八个手指固定住小儿头部,左右轮流用拇指推。
5、日常可配合两个鼻炎保健手法
一个是双手合拢“大鱼际”部位上下对擦,擦热为止。
另外一个是揉双合谷穴,哪个鼻孔堵塞就多揉对侧合谷穴。
6、给小孩子做,做的过程中好好安慰小朋友,如果小朋友哭闹得很厉害,可以在他睡着后做。这几个动作,简单实用,经过大量临床观察,对各种鼻炎有非常好的疗效。
----------
鼻炎临床中分很多种,以上手法适合各种鼻炎,包括成人。不同的鼻炎侧重点又有所不同,说明如下:
第一种,过敏性鼻炎。
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常在早晨发作,一过性短暂流涕,打喷嚏或者咳嗽。
治法:汗法以增强鼻粘膜的适应能力。
处方:拿风池、拿肩井,推上三关等。或艾灸双肺腧30分钟左右。
第二种,肥大性鼻炎。
鼻塞更加严重,鼻部通气困难,常常张口呼吸,因张口呼吸而**咽喉出现咳嗽。检查发现鼻甲肥大,充血肿胀非常明显,也包括鼻中膈偏歪。鼻部胀痛,症状长期存在。
治法:清热消炎与化痰法消除肥大肿胀。
处方:热重用清法,如清天河水、平肝清肺、揉板门或鱼际穴等;
鼻涕多用化痰法有运内八卦、四横纹、清补脾,揉天突等。
第三种,鼻窦炎。
长期鼻流浊涕或黄涕粘稠、腥臭,头昏脑胀,头痛。
治法:清热排脓
处方:平肝清肺,清天河水,搓摩胁肋、揉太冲等。
搓摩胁肋 太冲
第四种,萎缩性鼻炎或鼻窦炎后期 。
鼻干燥、鼻痒,嗅觉减退,头昏记忆力差,注意力不集中。
治法:滋阴法恢复粘膜功能,活血法缓解干痒症状。
处方:补法有清天河水配二人上马,清补脾等;活血法为纵擦脊柱和横擦头颈之交的风池与风府,擦热为度。
特别温馨提示:推拿后,很多孩子当时就会流出鼻涕, 切记:擤鼻涕时,一定一个鼻孔一个鼻孔擤,两个鼻孔一起擤容易中耳炎!
相信妈妈爸爸们,对孩子的鼻炎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只要坚持按以上图解六步推拿法用心操作,一定会取得满意的效果。
小儿推拿21种常见手法,还不知道的赶紧收藏01
天河水
位置:前臂掌侧正中,自腕横纹中点至肘横纹中点呈一直线。
作用:泻心火,安神,除烦,利尿,化热痰,退心火引起的发热等。此穴性凉,虚寒证者忌用。
手法:向心推,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10分钟。
02
总筋穴
位置:掌后腕横纹中点处。
作用:清心火,除心烦,消口疮,降血压,镇静安眠。此穴性凉,虚寒忌用。
手法:顺时针揉或左右揉3~5分钟。
03
小天心穴
位置:手掌面大、小鱼际交接处的凹陷中。
作用:通全身经络,清心火,发汗祛邪,安神,止惊,促进睡眠等。
手法:顺时针揉3~10分钟。
04
阴阳穴
位置:手掌根部,从小天心穴开始向两侧分推,为阴阳穴。只推向靠拇指大鱼际侧的为阳穴,只推向靠小指小鱼际侧的为阴穴。
作用:平衡阴阳,消积食,化痰,帮助消化等。分推阳穴适用于体内“寒大”者;分推阴穴适用于体内“火大”者。
手法:分推阴阳,用双手拇指指腹自小天心穴向两侧分推,操作2~5分钟。①分推阳穴:从小天心穴开始向大鱼际分推2~5分钟。②分推阴穴:从小天心穴开始向小鱼际分推2~5分钟。
05
新板门穴
位置:在大鱼际手掌与手背交界的赤白肉际处。
作用:清脾胃热,调理气滞,化积食,止胃热引起的吐泻和发热等。
手法:来回推(清法)5~10分钟,用于有些胃火,但胃火不是很大者;离心推(泻法)5~15分钟,用于胃热或胃气上逆者。
06
脾土穴
位置:在拇指桡侧缘,赤白肉际处。
作用:增脾阳,化脾湿,散脾寒,增进食欲,化寒痰,退寒邪引起的发热,止寒咳、寒喘。脾土是个热性的穴位,体内有热者忌用。
手法:拇指弯曲,向心推,由拇指尖推向拇指根,为补法。脾阳虚时,用补法3~10分钟。
07
内八卦穴
位置:在手掌面,以手心为圆心,以圆心至中指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作圆周,八卦即在此圆圈上,分别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个卦区。
作用:逆运左手内八卦可降气,消导,化痰,止咳,平喘;顺运左手内八卦可提气,用于阳气不足、食欲亢进、气陷而致脏腑下垂等。
手法:做圆形运法。①顺运左手内八卦:由乾卦起,顺时针方向连续运转,最后停止在兑卦,操作2~10分钟。②逆运左手内八卦:由兑卦起,逆时针方向连续运转,最后停止在乾卦,操作2~20分钟。
08
新小横纹穴
位置:手掌面,第5掌骨和第5指骨关节间的缝隙处。
作用:通肺气,化痰,退热,消腹胀,疏肝郁等。
手法:顺时针揉或左右揉5~10分钟。
09
肾水穴
位置:整个小指掌面。
作用:补肝明目,补肾益脑,止肾虚喘。与热性穴位搭配可补肾阳,与清热穴位搭配可补肾阴。没事不要过度补肾水,否则会引起脾胃消化不良。
手法:向心推(由小指尖推到小指根)5~20分钟,肾水只能补不能泻。
10
新肾顶穴
位置:小指末节的整个指腹。
作用:止汗,消水肿或囊肿,收敛元气。
手法:顺时针揉2~10分钟。
11
肺金穴
位置:整个无名指掌面。
作用:清肺热,利咽止咳,降气化痰,通便。
手法:来回推(清法)3~10分钟,用于有些肺火,但肺火不是很大者;离心推(泻法)3 ~ 1 0分钟,用于肺火旺者;向心推(补法)3~10分钟,用于肺气虚、肺寒者。
12
上三关穴
位置:前臂桡侧,腕横纹至肘横纹呈一直线。
作用:补阳气,活血化瘀,散寒气,发汗,退热(寒邪引起)。此穴性热,体内有火者忌用。
手法:向心推2~10分钟。
13
大肠穴
位置:食指桡侧缘,自食指尖至虎口呈一直线。
作用:止泻,清大肠热。
手法:来回推(清法)3 ~ 1 5 分钟, 用于有些肠热,但肠热不是很明显者;离心推( 泻法) 3 ~ 1 5 分钟,用于肠热很明显者。
14
小肠穴
位置:小指尺侧缘,自小指尖到小指根呈一直线。
作用:止腹泻,利尿,去心火。
手法:离心推,即用拇指、食指或中指指腹,由小指根推向小指尖5~15分钟。
15
下六腑穴
位置:前臂尺侧,从肘横纹至腕横纹呈一直线。
作用:凉血,止血,解毒,退实火引起的发热,消炎,消肿,化热痰等。此穴性寒,虚寒证者忌用。
手法:离心推3~10分钟。
16
一窝风穴
位置:手背腕横纹正中凹陷处。
作用:发汗退热,祛外邪。
手法:左右揉3~10分钟。
17
新阳池穴
位置:在前臂背面,一窝风穴上1寸多,桡骨和尺骨相交的凹陷中。简易取穴法:用中指的中间指节从手腕关节正中向小臂背面量起,新阳池穴距离一窝风穴正好是中指的中间指节的长度。
作用:利水肿,清脑,止头晕、头痛,降颅内压,降血压,通便。
手法:顺时针揉2~10分钟。
18
外劳宫穴
位置:手背中,与内劳宫相对,手背第3掌骨的1/2处。
作用:补阳气,止腹痛或关节寒痛,收敛阴水。此穴性热,体内有火者忌用。
手法:顺时针揉3~10分钟。
19
二人上马穴
位置:手背无名指、小指掌指关节间的凹陷中。
作用:利尿,利湿,补肾阴,能把“火”往下引。与热性的穴位搭配,可以补阳利尿;与凉性的穴位搭配,可以清热利尿。
手法:顺时针揉或上下揉3~15分钟。
20
二扇门穴
位置:手背中指根本节(中指掌指关节前方)两侧的凹陷处。
作用:发汗,退热,止喘。
手法:上下揉,即用食指、中指指腹按住穴位,上下揉动2~10分钟。发热的同时伴有汗多者,此穴不宜用。
21
合谷穴
位置: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简易取穴法:将拇指和食指并拢,骨缝处的肌肉最高点处即是该穴。
作用:降肺胃之气,清咽,止喉痛、牙痛, 止呕吐, 增进食欲, 清肠热,通便。
手法:顺时针揉或上下揉2~10分钟。
22
肾纹穴
位置:手掌面,小指第2指间关节横纹处。
作用:清心热﹑肝热,明目,消除眼睛红肿、热痛、干涩,化热瘀,止眼出血、鼻出血,退高热,可用于真热假寒证。
手法:顺时针揉或左右揉5~10分钟。
23
精宁穴
位置:在手背,第4、5掌骨歧缝间。
作用:化热痰,活血,破血,散瘀结,用于眼睛出血﹑红肿疼痛﹑胬肉﹑白内障等症。
手法:按住穴位,上下揉2~10分钟。
儿童积食怎么**手法图小儿推拿效果还是挺好的,主要就是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发汗解表,清胃经、清大肠、掐揉四横纹、顺时针摩腹消积导滞,补脾经补益肺气,培土生金。
开天门:
就是从将眉毛中间的印堂穴向头顶方向直推,300次。
推坎宫:
就是推眉毛,从内向外推300次。
揉太阳:
太阳穴比较好找,就在眼角的外侧,有个明显的凹陷就是太阳穴,揉100-300次。
清大肠:
大肠经是在宝宝食指桡侧缘,从指尖到指根成一条直线,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即为清大肠,300-500次。
胃经是在宝宝大鱼际的外侧,由大拇指指根到手腕成一条直线,从手腕方向直推至指根,为清胃经,300-500次。
顺时针摩:
腹揉肚子5分钟。
掐揉四横:
纹四横纹就是我们常说的四缝穴,100-200次,如果食积时间长,可以用三棱针点刺四缝穴,会出来好多油质的黄水,对于改善食欲,效果还比较明显。
揉板门:
板门就是在小孩的大鱼际处,按揉100-300次。
补脾经:
脾经就是孩子的大拇指桡侧,从指尖到指根成一条直线,从指尖向指根直推就是补脾经,200-300次。
上面这套手法,做下来大约15分钟左右,效果非常好。家长千万不要小看食积,时间久了,孩子不光是反复感冒发烧的问题,个子也会比同龄人矮,容易乏力,就是没劲儿,严重的就会面黄肌瘦。到时候再去治疗,效果就会很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