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闻号

上海闵行七宝兴旺建材经营部

综合性公司

首页 > 新闻中心 > 今日视点:上市公司盈利修复透露三大看点
今日视点:上市公司盈利修复透露三大看点
发布时间:2024-11-17 01:09:35        浏览次数:12        返回列表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040090)


王丽新

截至8月31日,沪深两市共有5104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半年报,从中可以看到,上市公司整体经营韧性较强,盈利整体进入边际修复轨道。上半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2.4%,其中二季度下降0.4%,降幅较一季报的4.5%明显收窄。在笔者看来,上市公司盈利修复有三大看点值得关注。

一看业务。主营业务基本盘稳健,内生动力是“提利”支点。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净利润中经营性损益占比为91.3%,同比提升2.2个百分点,企业盈利内生动力进一步激活。

经营性损益占比的提升,表明上市公司对非经常性损益的依赖程度较低,主要靠核心业务的运营和发展来增厚利润规模,作为其提升盈利能力的支点。一方面,这有助于减少盈利的波动性,提高财务稳定性;另一方面,也预示着公司已夯实主营业务基本盘,核心利润增长潜力可期,有望提升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对公司的信心。

从行业表现来看,今年上半年,在28个实体大类行业中,13个行业盈利正增长,农林牧渔、社会服务、电子、汽车、公用事业等行业增幅靠前。比如,消费电子、汽车行业、食品饮料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4.4%、22.7%、14.1%。

这主要基于两大积极因素的推动。一方面,我国经济呈现回升向好态势,居民商品类消费总体稳健、旅游出行复苏等,为上市公司提升回报能力提供支撑。比如,京沪高铁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3.77%,首次突破60亿元,创上市以来新高。另一方面,内因的作用始终是根本性、第一位的。随着消费模式、产业业态、服务场景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相关上市公司通过自身努力,积极拓展市场、研发新品,提高产品和服务溢价能力,业绩“含金量”不断提升。

二看亮点。海外业务实现跃迁式增长,“全球化”成为“提速”新方向。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海外收入占比超过13%,为2005年以来最高;实体上市公司海外业务收入占营收的比重达11.9%,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上市公司海外业务收入占营收的18.9%。

从细分行业产品出口情况来看,电子、家用电器、汽车行业上市公司海外业务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7.6%、13.8%、10.7%。比如,美的集团全球生产基地出口业务上半年累计发运货量同比增长超过20%。

国际竞争实力进一步彰显之际,“全球化”正成为上市公司发展换挡提速的新方向。拓展海外业务,构建企业第二乃至第三增长极,已成多个行业上市公司的共识。一方面,企业增设海外事业部,结合当地资源与自身产业及产品优势,降低海外运营成本。以沪市公司为例,上半年,76家公司公告新设海外子公司、投资项目等“出海”动作。另一方面,从传统行业到新兴行业,企业的“出海”结构正不断优化升级,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已成出口主力军。比如,比亚迪上半年海外销量达20.3万辆,同比增长173.8%。

三看动能。研发驱动技术创新,数智化成“提质”关键词。在生成式AI蓬勃发展的驱动下,科技创新正推动生产要素向新质生产力聚集。在此过程中,研发是催生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所在,数智化转型是上市公司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也是降本增效的利器。

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沪深两市实体上市公司研发费用合计7094.6亿元,同比增长5.1%。在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驱动下,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迅猛发展,为消费电子、半导体行业“走出去”提供新发展契机。与此同时,大模型正在赋能千行百业,从传统的养殖业、制造业到高端装备、绿色环保、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数智化成为上市公司半年报中频频出现的关键词。上市公司通过搭建数字化智能化平台,为自身战略布局提供更精准的决策依据,推动业务和管理创新,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管理效率。总体而言,“研发驱动+?数智化转型”齐发力,一方面提升上市企业的全球化竞争力,另一方面促进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和转化,加快培育产业新动能新优势。

展望未来,尽管面临国内外种种复杂环境,但我们有理由坚信,上市公司盈利增速有望温和回升,中国经济亦将渐进修复向好,为世界经济繁荣注入更多活力。

(责任编辑:华青剑)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