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闻号

沈阳市多米妮商贸有限公司

护肤膏霜|洗面奶|沐浴液|洗发精|粉底|面膜

首页 > 新闻中心 > 蔚来李斌,最新发声!
蔚来李斌,最新发声!
发布时间:2024-11-17 21:31:48        浏览次数:4        返回列表

12月14日,蔚来媒体面对面活动上,蔚来创始人、董事长李斌回应市场关切问题,深度解析了蔚来在换电、产品、技术、战略等方面的布局逻辑。

李斌表示,回顾蔚来的发展历程,公司自我评估做得不足的地方在于:没有对外部的风险以及公司经营的风险进行足够的预估。

展望未来,蔚来对风险的预估会更谨慎。同时公司也会继续保持对长期主义的坚持,提升在研发、营销网络建设等各方面的效率。

换电不是包袱而是护城河

最近一段时间,蔚来相继与长安汽车、吉利汽车宣布就换电业务展开合作,成为“换电合伙人”。此举在业内引起巨震。根据合作协议,合作各方将在推动换电电池标准建立、换电网络建设与共享、换电车型研发、建立高效的电池资产管理机制等方面展开合作。

在12月14日的媒体面对面活动上,李斌重申了蔚来换电体系的重要性。他表示,可充可换可升级能源体系,是蔚来的护城河。

“目前打造一座换电站,所摊销的成本并不高,同时换电也可以参与部分地区的储能业务,从这个角度来看,换电业务不是蔚来的包袱。”李斌透露道,蔚来从做换电业务第一天开始,就在考虑着开放,因此与吉利、长安等车企合作开放换电,是水到渠成的时期。

在他看来,之所以彼此能达成合作,主要原因在于这些车企对于换电业务是有理解的,也尝试过做这方面的业务,因此上述车企更能认识到打造换电网络的重要意义。

李斌呼吁道,建议所有车企都可以研究探讨观察下旗下的哪款车型适合做换电改造。据悉,12月14日当日上午,蔚来与某车企进行了新的换电联盟业务签约,换电朋友圈进一步扩大。

高端纯电车市场有望爆发 子品牌会择机入市

针对目前越来越卷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李斌认为,高端纯电动车的爆发式增长还没有来临。

在他看来,此前两年,受制于基础设施不足、锂价飙涨等因素,高端纯电动汽车市场还没有爆发。

李斌表示,结合目前的市场走势,可以判断,2024年—2025年,高端纯电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的拐点。

为此,李斌强调,蔚来品牌会继续向高端发力,ET5将是蔚来售价最低的产品,不会有比这款车定价更低的蔚来产品推出,蔚来品牌也坚决不会下沉至20万到30万元的市场。

而针对20万到30万元的市场,蔚来的子品牌已做好了准备。“我们希望这一市场再卷一卷,时机合适时再推出针对下沉市场的子品牌。”李斌表示,虽然子品牌准备充分,但对于具体的入市时间,我们还需要再等一等。

对于2024年—2025年的市场,李斌判断,市场竞争会非常惨烈,目前很多同行都是负毛利做业务,蔚来的首要任务是保障公司先活下来。同时,蔚来会把以下领域作为公司发展的优先级:一是保障产品的技术领先;二是保障销售服务网络稳定;三是保障三个品牌9款车的技术研发。

“其实活下去并不是蔚来的唯一目标,公司肯定是要活下去且进入决赛圈的。进入决赛圈,还需要赢得这场比赛的胜利。”李斌认为,汽车行业是一个需要强产品、强技术进行驱动的行业,因此蔚来要做好跑马拉松的准备。

在第三季度的财报电话会上,李斌就曾透露道,不论汽车产业变化多快,蔚来始终以跑马拉松的心态来进行长远布局,践行长期主义。

打造三个品牌可以覆盖更多用户

对于推出子品牌的意愿,蔚来已在多个公开场合进行了明确表达。李斌透露道,蔚来希望用三个不同的品牌覆盖不同消费需求的用户,这更符合消费者的认知和常识。

“我们希望我们的NIO品牌在高端品牌有很高的份额、很好的毛利,我们希望我们的第二品牌,能服务更多的用户。”李斌透露道,蔚来的第二品牌和蔚来品牌会复用在软件层面的能力,但是品牌之间的能量,彼此是不能复用的,所以蔚来推出新品牌的原因,不是因为蔚来亏损严重,而是因为蔚来前期的投入要进行变现。

李斌认为,在20万到30万元的市场,是有机会产生单款车月销量达到5万—6万辆的车型。因此,蔚来的第二品牌会立足家庭市场,以效率为导向,目前只规划了三款车型。

针对此前的产品定义,李斌反思道,汽车行业最核心的战略就是产品战略。如果可以重来,蔚来现有的产品规划、定义包括一些细节,会做得更好。

“因为产品定义不精准,我们确实损失了一些销量,这也是蔚来交的学费。”李斌表示,对于后续的产品定义,蔚来会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我们的产品需要卖给谁,用户的真实需求是什么。

李斌表示,目前,蔚来作为新势力其实已经不“新”了,和比亚迪等公司相比,蔚来的进步空间还很大。

对于海外业务,李斌表示,对于已经进入的市场,蔚来会更加专注。

(责任编辑:徐自立)

查看余下全文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