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枢纽,资本市场在支持和服务普惠金融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期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提升资本市场服务普惠金融效能。当前资本市场在服务中小微企业方面还存在哪些短板?如何拓宽经营主体直接融资渠道?记者采访了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
精准高效支持科创
对于如何提升资本市场服务普惠金融效能,《意见》提出要健全资本市场功能,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差异化制度安排,适应各发展阶段、各类型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当前,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初步建成,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错位发展,形成各有侧重、互为补充的适度竞争格局,促进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的高水平循环。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科创票据、科创公司债余额约4500亿元,超过10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A股上市,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规模近14万亿元,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日益畅通。
“由于科技型企业具有轻资产、高风险等特点,传统金融机构往往对其融资持谨慎态度,这使得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较为突出。”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表示,资本市场能把各类资金高效转换为资本,为不同生命周期的科技型企业赋能。
如何精准高效满足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朱克力认为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鼓励种子基金、天使基金、股权投资基金提高风险容忍度,带动社会资本共同构建服务产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支撑体系。二是进一步优化产品、市场和服务体系,通过更为灵活的融资机制,为科技型企业初创、成长、成熟、上市等各阶段提供全方位、多元化、接力式服务,并通过产业引导基金、特定债券、“投资+贷款+IPO保荐”等综合金融服务方式,促进更多优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科技型企业具有高成长性,但存在投资周期长、投资风险高等问题,其特点与股权融资更为契合。因此,资本市场应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和服务力度。”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首先,要采取差异化措施,优先支持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科技型企业在主板市场上市,降低融资成本和企业杠杆率,并突出“更早、更小、更新”,推动更多“专精特新”科技型企业在北交所、科创板、新三板等上市,提升直接融资比重。其次,要大力发展债券市场,采取增信措施,支持更多科技型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获得持续的中长期融资,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最后,要创新投贷联动等服务模式,鼓励银行与创投机构合作,为科技型企业同时提供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不断拓宽科技型企业融资方式和渠道。
拓宽小微融资渠道
前不久,证监会批复同意在重庆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认股权综合服务试点。作为全国第二个、中西部首个认股权试点,此项试点将为拓宽重庆中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创新型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开辟新路径。
区域性股权市场是服务所在辖区中小微企业的私募股权市场,是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以来,证监会对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作出系统布局,进一步明确区域性股权市场功能定位和发展逻辑,加强部际央地协同,着力建设成为企业孵化培育平台、私募股权投融资生态服务平台、拟上市企业规范辅导平台,形成持续发现、服务和培育优质企业的良性机制和市场生态。”证监会市场二部主任王建平此前在2023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区域性股权市场共服务企业近18万家,其中挂牌公司4.31万家;累计实现各类融资2.33万亿元;累计培育上市公司和新三板挂牌公司910家。王建平表示,下一步,证监会将加强部际央地协同,不断优化私募基金发展环境,不断提升区域性股权市场的服务能力,支持私募基金与区域性股权市场共同发展,不断提升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的效能。
在畅通融资渠道的同时,对中小微企业而言,要借助资本市场做优做强,还需各方给予持续精准的支持和辅助。为此,《意见》提出,优化新三板融资机制和并购重组机制,提升服务小微企业效能。
“近年来,随着新三板修订分层管理办法等改革措施接连落地,为一批优秀中小企业提供了高效、多元、小额、快捷的直接融资渠道。”广西大学副校长田利辉表示,未来,新三板还需继续推进改革,完善市场基础功能,坚持投融两端平衡发展,持续提升市场流动性和估值定价水平,为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注入资金活水。
专家表示,要更好地提升服务小微企业效能,还应持续优化首发、再融资、股权激励等制度,畅通不同交易所之间的资源流动,打造更包容的融资环境。
切实降低融资成本
债券市场是服务实体经济融资的重要场所。《意见》提出,优化小微企业和“三农”、科技创新等领域公司债发行和资金流向监测机制,切实降低融资成本。
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一直在稳健发展,不断加深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截至10月末,债券市场总存量规模达到152万亿元,较2022年末提升11万亿元。
增量扩容,债市改革也在不断推进,企业债券职责划转高效平稳落地。近日,证监会公布,对中国电建、延长石油、北京国资、广州地铁和深圳地铁5个企业债券项目依法履行注册程序。该批项目募集资金合计350亿元,投向轨道交通工程、节能环保、信息服务、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及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领域。这是自10月20日企业债券转常规后,证监会核发的首批企业债批文。
“过去,企业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公司债等公司信用类债券,处于发改委、央行、证监会‘三龙治水’格局下,由于多头监管、审核标准不一,容易出现监管套利现象。”田利辉表示,由交易所负责企业债和公司债的发行审核工作,有助于理顺债券管理体制,有效提升企业融资效率,预计接下来公司债发行规模仍将保持增长态势。
与此同时,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债券融资仍存在诸多短板,债市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有待加强。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表示,这主要体现在中小企业债市融资渠道偏窄、债券发行规模总体较为有限、市场结构有所失衡等方面。要建立高效的债券市场直接融资渠道,切实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可适当降低准入门槛,允许更多非金融企业参与市场交易。还应继续提升债市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做大债券市场规模,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源头活水。
证监会有关负责人此前表示,将全面提升债券市场运行活力和质量。加强债市投资端改革,推动允许银行类机构全面参与交易所债券市场交易。壮大债券做市商队伍,稳步推进询报价制度改革,深化债券市场对外开放。□ 本报记者 李华林
(责任编辑:蒋柠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