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2年年报的相继披露,招商银行、天天基金等头部基金代销机构2022年的基金代销业绩随之浮出水面。其中,多家机构的基金代销业绩相比去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缩水。
虽然代销业绩表现不佳,但代销机构之间的竞争还在不断加剧。从去年四季度来看,证券公司在一定程度上逆转了商业银行和独立基金销售机构在基金代销领域的垄断地位。
代销业绩集体缩水
3月24日,招商银行披露了2022年年度报告。年报显示,2022年公司实现代理非货币公募基金销售额为3350.58亿元,同比下降了44.89%,而2021年公司代理非货币公募基金销售额为6080.35亿元。
来源:招商银行2022年年度报告
代销渠道竞争加剧
从目前披露的信息来看,虽然2022年不少机构的基金代销业绩出现不同程度的缩水,但是在商业银行、独立基金销售机构、证券公司“三足鼎立”的基金代销格局下,基金代销的渠道竞争依然在不断加剧和升级。
根据中基协此前发布的2022年四季度基金销售机构公募基金销售保有规模数据,截至2022年四季度,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规模最大的前十家基金销售机构分别为招商银行、蚂蚁基金、天天基金、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信证券、华泰证券、兴业银行。
与2021年四季度相比,前七家机构以及它们对应的位次没有发生改变。其中,稳坐头把交椅的招商银行和蚂蚁基金在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规模上的差距,已经从2021年四季度的632亿元缩小到了2022年四季度的492亿元。
此外,第八位到第十位的机构由原来的农业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变更为中信证券、华泰证券、兴业银行。值得注意的是,中信证券和华泰证券作为证券公司代表,率先进入了历来以商业银行和独立基金销售机构为主流的公募基金销售保有规模第一梯队中。
国海证券研究所统计的数据显示,2022年四季度,在基金销售机构的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规模方面,商业银行、独立基金销售机构分别同比下降了23.8%、14.9%,而证券公司同比上涨了33.8%。
国海证券研究所分析认为,银行是由于2022年市场波动造成的“固收+”产品大量回撤,加之银行客户风险偏好普遍偏低,二者叠加导致了大规模产品赎回;而第三方互联网平台竞争加剧,虽然此前得益于ETF带来的需求增量,但基于2022年以来市场的震荡行情,投资者的需求有所转换,互联网平台规模因此出现了一定的下降。
对于券商基金销售逆势增长,国海证券研究所认为主要有两方面因素,一是场内基金ETF的发行为券商提供了基金代销的特有优势;二是券商的投顾实力较银行和第三方更强,同时客户结构中投资风险偏好也更高,能够接受更大的回撤。未来随着券商财富管理转型的加快,产品类型更加多样,客户触达更加灵活,代销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张。
华西证券研究所也在研报中表示,除了基金销售机构比拼客户资源、比拼营销网络的“触达率”,在权益市场和债券市场均大幅波动的2022年,基金销售真正考验的是投顾能力,即“投”资产配置,“顾”投资者教育乃至情绪疏导的综合服务能力。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蔡情)
查看余下全文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