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精髓是“诚”
“中庸”一词正是源自《中庸》,作为儒家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把“诚”看成是世界的本体,认为“至诚”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
中庸之道是**古代唯心主义哲学观点论,出自儒家文化的《中庸》。中庸之道是人生的大道,事业成功、生活与健康的根本理论,基本包含三层理论:
1、中不偏,庸不易。是指人生不偏离,不变换自己的目标和主张。这就是一个持之以恒的成功之道。孔子有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2、指中正、平和。人需要保持中正平和,如果失去中正、平和一定是喜、怒、哀、乐太过,治怒唯有乐,治过喜莫过礼,守礼的方法在于敬。只要保持一颗敬重或者敬畏的心,中正、平和就得以长存,人的健康就得以保障。
3、中指好的意思,庸同用,中用的意思。指人要拥有一技之长,做一个有用的人才;又指人要坚守自己的岗位,要在其位谋其职。
扩展资料:
《中庸》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忠恕之道和《大学》的挈矩之道。进一步提出了“以人治人”,要求人们用爱自己的心去爱他人,用责备他人的心来责备自己,用自己的真诚忠恕去感召人、感化人、塑造人。
只要坚持忠恕之道,人们就会相安无事、和平共处,人们就会达到素其位而行、无入而不自得焉、上不怨天、下不尤人的思想境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庸之道
什么是中庸之道,它的精髓是什么中庸之道,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
中庸之道是人生的大道,事业成功、生活与健康的根本理论,基本包含三层理论:
第一层理论:中不偏,庸不易。是指人生不偏离,不变换自己的目标和主张。这就是一个持之以恒的成功之道。
第二层理论:指中正、平和。人需要保持中正平和,如果失去中正、平和一定是喜、怒、哀、乐太过,治怒唯有乐,治过喜莫过礼,守礼的方法在于敬。只要保持一颗敬重或者敬畏的心,中正、平和就得以长存,人的健康就得以保障。
第三层理论:中指好的意思,庸同用,中用的意思。指人要拥有一技之长,做一个有用的人才;又指人要坚守自己的岗位,要在其位谋其职。
扩展资料:
简介: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
《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
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和再传**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
中庸之道的精髓句子有哪些?中庸之道的精髓句子:
1、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____《中庸·第三十三章》
2、唯天下至诚,方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____《中庸·第三十二章》
3、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____《中庸·第二十八章》
4、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____《中庸·第十章》
5、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____《中庸·第二十章》
6、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____《中庸·第一章》
7、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____《中庸·第二十章》
8、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____《中庸·第三十章》
9、**将兴,必有祯祥;**将亡,必有妖孽。____《中庸·第二十四章》
10、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____《中庸·第二十一章》
11、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____《中庸·第二十八章》
中庸之道的精髓是什么?中庸之道,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 中庸之道是人生的大道,事业成功、生活与健康的根本理论。
中庸是儒家思想的最高道德标准和君子理想人格,也二十儒家待人处事的重要思想方法,论大即大,说小即小,它隐藏在平时、日常的细微之中,又尽显博大的精深智慧,“广大”而“精微”、至诚无息,德和天人,合外内之道,是天道与人道、仁与礼、忠恕中和的统一。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的道理是诚一不二,化育万物而不可测。“至诚”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与天也参”,中庸认为至诚尽性是可以通天的,天之德就是广博、身后、光明、承载万物,作为人是天的衍生,人就应该效仿天,做到心胸广阔,厚德载物,承应天之伟大,树立远大的抱负。
中庸之道精髓是什么?第一层理论:中不偏,庸不易。是指人生不偏离,不变换自己的目标和主张。这就是一个持之以恒的成功之道。孔子有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第二层理论:指中正、平和。人需要保持中正平和,如果失去中正、平和一定是喜、怒、哀、乐太过,治怒唯有乐,治过喜莫过礼,守礼的方法在于敬。只要保持一颗敬重或者敬畏的心,中正、平和就得以长存,人的健康就得以保障。
第三层理论:中指好的意思,庸同用,中用的意思。指人要拥有一技之长,做一个有用的人才;又指人要坚守自己的岗位,要在其位谋其职。
扩展资料
《中庸》原文之中,对中庸的定义如下:“喜怒衰乐之末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意思就是人的内心没有发生喜怒哀乐等等情绪时,称之为中。发生喜怒哀乐等等情绪时,始终用中的状态来节制情绪,就是和。
中的状态即内心不受任何情绪的影响、保持平静、安宁、祥和的状态,是天下万事万物的本来面目(基础)。而始终保持和的状态,不受情绪的影响和左右(自我控制情绪,不让情绪失控,让情绪在一个合理的度里变化),则是天下最高明的道理。
这也是古人把中庸解释为不偏不易的出处。展开来说,古人言“圣人不动情”即内心不发生喜怒哀乐的情绪,始终是平静安宁祥和的状态,此为中的状态。动情时,也始终用平静安宁祥和的内心来控制情绪,不被情绪所牵引和左右,此即“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的修行目标和修行标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庸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