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QLC成为主流趋势势不可挡、1TB杀入百元级
PC硬件里,这几年技术提升最大的是什么?自然不是挤牙膏的处理器,也不是功耗爆表的显卡,而是容量、速度持续飞升,价格却越来越实惠的SSD固态硬盘。
SSD进入大众视线后,就迅速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HDD机械硬盘,如今绝大部分用户装机都是优先考虑SSD,顶多加一块HDD保存数据。
尤其是笔记本,SSD早已是标配,性能好,体积小,重量轻,耐冲击,2023年还开始普及1TB大容量。
当然,任何技术从推出到成熟,再到到普及,优先要考虑的一个地方就是如何不断降低成本,这是商业必经的发展路程,SSD当然也是如此。
作为SSD的基础存储介质,NAND闪存已经经历了多个阶段:SLC、MLC、TLC、QLC。
SLC每个Cell只能存放1bit数据,电压只有0、1两种变化。由于结构简单,使得可擦写寿命达到了10万次,而单Cell读写速度也有35/25MB/s,但是成本实在太高,如今已经基本绝迹。
MLC每个Cell可存放2bit数据,相同面积下可以做出2倍于SLC的容量,但是电压变化多达4种,因此在可靠性上只有SLC的1/10。目前的MLC产品可擦写测试通常在3000~10000次之间,读写速度也降到了SLC闪存的1/3。
TLC每个Cell可以存放3bits数据,在相同面积下,容量可以比MLC提高50%,但是却有8种电压变化,可靠性进一步降低,一般在300~1000次之间。单Cell读取速度仍然有10MB/s,而写入速度就大幅度降低,不到SLC的1/10,仅有1.5MB/s。
QLC每个Cell可以存放4bits数据,相比TLC,存储密度又提高了33%,而电压变化却有16种之多,导致早期的可擦写寿命仅有100~150次,而且性能也进一步下降,必须搭配足够容量的缓存,而缓外速度又会 现出原形 。
不过,随着闪存架构和工艺的不断成熟,主控和闪存技术的不断完善,QLC无论性能还是可靠性都已经完全可以日常需求。
更关键的是,QLC的存储密度更高,可以在同等价格下更轻松地做到大容量,弥补寿命方面的不足。
相信不少用户也注意到了,大容量的QLC SSD产品越来越多,价格越来越低,不少笔记本都开始标配QLC SSD。
尤其是现在1TB SSD已经杀入了百元级,如今只需要299元左右即可入手,在性价比上极具吸引力。
我们就以XPG翼龙S20 1TB SSD为例,来看看QLC如今的性能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