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条第一股”卫龙上市首年就陷入亏损。
3月23日,卫龙(09985.HK)公布2022年全年业绩,卫龙2022年整体收入达46.32亿元,同比下降3.5%;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为1.51亿元,同比减少81.7%,全年经调整净利润同比上升0.6%至9.13亿元。这是卫龙在过去4年里首次出现营收下滑。
对于利润大幅下滑,卫龙表示,主要是由于与首次公开发售前投资有关的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此前在2022年12月,三度冲刺港交所的卫龙成功在港股上市。
以辣条起家的卫龙,在辣条领域的影响力正在下降,2022年调味面制品(即辣条)的收入和在总收入中的占比均在下滑,全年销量相比上年减少4.30万吨。
销量下滑,价格上涨。2022年1月至4月,卫龙曾两次发布产品调价通知,让消费者大呼吃不起辣条了。
而且,随着大众健康意识的崛起,辣条这一赛道的增长也面临天花板,虽然卫龙称一直将食品安全和质量放在经营的重中之重,但关于产品卫生安全的投诉依旧不断。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在黑猫投诉平台,与卫龙有关的投诉达到533条,大多涉及产品中发现异物、发黑发霉等食品安全问题。
辣条一年少卖超4万吨
近几年,卫龙“增收难增利”趋势愈发明显。招股书中披露,2019年至2021年,其营收从33.85亿元增长至48亿元,而净利润分别为6.58亿元、8.19亿元和8.27亿元,增速明显放缓,同比增长38.18%、24.41%和0.97%。2022年,卫龙开始出现营收下滑,且全年经调整净利润仅同比上升0.6%至9.13亿元。
卫龙主营业务分为三类,即调味面制品、蔬菜制品、豆制品及其他产品,其中以大面筋等辣条品类为主的调味面制品业务是主要的收入来源。
2022年,卫龙调味面制品的销量出现下降。财报显示,2022年,卫龙调味面制品所得收入由2021的29.18亿元减少6.8%至27.19亿元,销量也从2021年的19.36万吨减少4.30万吨至15.06万吨。同时,辣条在营收中的贡献由2021年的60.8%降至58.7%。
卫龙提到,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给公司的经营带来一定的影响。公司在2022年上半年对主要产品类别进行最新产品升级而作出价格调整,通过涨价转嫁成本压力。
2022年1月至4月,卫龙曾先后两次发布产品调价通知函,涨价带动公司毛利、毛利率有所提升,2022年毛利约为19.60亿元,较上年度的17.9亿元明显上涨。毛利率由 2021年的37.4%提升至2022年的42.3%。
“以前几毛钱的辣条现在要花几块钱,一包50g装的卫龙辣条售价5元,一斤就要50元,比肉还贵。”有消费者感叹道,已经吃不起卫龙。
从渠道来看,截至2022年末,卫龙与超过1847家线下经销商达成合作。但是,2022年卫龙线上直销收入和经销收入双双下跌,其中线上渠道产生的收入为4.86亿元,同步下跌12.2%;线下渠道产生的收入为41.46亿元,同比减少2.4%,线下渠道营收占比达89.5%。
不过,2022年,卫龙海外市场收入为6547.4万元,较上年大幅增长230.74%。
在上市首份财报不出彩的情况下,卫龙积极派息,卫龙董事会建议派发末期股息以及特别股息,共计派发约5.48亿元人民币,占2022年经调整净利润的60%。
直面激烈竞争健康品质化成趋势
随着大众健康意识的崛起,消费者更加倾向于选择更加健康、有安全保障的休闲食品。虽然卫龙称一直将食品安全和质量放在经营的重中之重,但相关产品卫生安全投诉不断。
在黑猫投诉平台,与卫龙有关的投诉达到533条,大多涉及产品中发现异物、食品发霉等食品安全问题。卫龙也在招股书中表示,若未能维持食品安全及始终如一的质量,可能会对品牌、业务及财务表现造成重大影响。
为摆脱“垃圾食品”的标签,卫龙不断改善生产工艺,并在包装上不断更新出圈。
不过,由于辣条加工行业的门槛并不高,相关企业在快速增加,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1年,我国新增辣条相关企业分别为226家、577家、745家、870家、565家。目前,我国有近3000家辣条相关企业。
几毛钱的小零食辣条,如今已发展成为数百亿元的大产业。智研咨询的报告》显示,预计到2026年中国辣条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达949亿元。
近千亿市场蓝海下,零食品牌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盐津铺子也开辟了辣条业务。电商数据平台统计显示,2022年全年度辣条商品的销售量近1600万件,总销售额将近2.7亿元,其中良品铺子、卫龙、三只松鼠三个品牌的辣条销量为前三。
不过,由于民众对健康饮食越来越讲究,而辣条并不是一条健康食品赛道,主流消费人群在逐渐减少。
据悉,辣条行业新的国家标准《调味面制品》QB/T5729-2022已于2022年10月1日起实施,新的标准减少了调味面制品中食品添加剂的品种数量,降低了产品的盐、油含量。
业内认为,在市场需求逐步收缩的情况下,行业标准有望提高进入壁垒,相关企业要走品质化升级、高端化发展路径才能获得长久发展。
(责任编辑:韩艺嘉)
查看余下全文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