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曾先后评价过近10个矿化斑岩体,部分可圈出矿体,形成小型矿床,现将曾经评价过的矿化斑岩体特点归纳如下(典型矿床三十三、三十四、三十五)。
(一)斑岩体的一般特点
1)岩性和时代:主要属燕山早期第二、第三阶段石英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二长花岗斑岩、花岗斑岩,部分为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岩体相带一般不明显,个别有脉动侵入现象。已获得年龄值为153~135Ma,多数为钾-氩法结果(表3-5-8)。
2)岩体形态、面积:多数呈小岩株,长轴多平行区域构造走向,岩株产状一般较陡、外倾。个别为脉状体。面积一般1~2km2,部分仅为0.02~0.3km2。
3)侵位特点:多数岩体为被动侵位,沿先有的褶皱、断裂侵位,对围岩未有叠加的破坏,同化混染作用不明显。上虞横塘岩体侵入前锋部位有侵入角砾岩,显示主动侵位的特点。
4)岩石化学组分特点:岩石酸度在63.28%~68.40%和72.19%~75.14%之间,大多数岩体Al′>0,个别小于0(桐村) 李健明,浙江开化常山一带斑岩体特征与铜钼矿化关系研究,1982。 杨永勉,浙江省云和县三枝树钼矿普查地质报告,1978。
根据一些判别指标,桐村、三枝树岩体属同熔型花岗岩类,横塘、洋滨、里山岭属重熔型岩体,银坑、乌金山属于过渡型岩体。
(二)围岩
斑岩体侵入的围岩差别很大,一部分是中生代火山岩,围岩蚀变矿化都较弱(图3-5-14)。一部分是古生界奥陶-志留系砂泥质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夹层,碎屑岩具角岩化,碳酸盐岩形成矽卡岩,有时具小型矿化(图3-5-15)。以元古代变质岩为围岩时,在岩体接触带外侧可形成较宽的矿化蚀变带,成为矿体或矿体的一部分(表3-5-9)。
(三)赋矿部位
主要取决于成矿前的构造条件,沿岩体接触带内外侧形成矿化蚀变最为多数。这是因为岩体是循先期的构造薄弱带侵位的。成矿期间,沿这些薄弱地段再次发生活动,有利矿液活动,形成了斑岩体内外侧的矿化。此外岩体侵位过程中形成的侵入角砾岩带、隐爆角砾岩带也是成矿有利的空间(横塘、里山岭)。
图3-5-14 金华银坑钼矿区地质略图
(据浙江省区调队,浙江省区域矿产总结,1998)
1—压性断裂;2—压扭性断裂;3—性质不明断裂;4—节理;5—地质界线;6—蚀变带界线;7—含钼石英脉;8—多金属方解石脉;9—黄铁矿化;10—钼矿化;11—绢云母化;12—黑云母钾化带;13—硅化;14—磁铁矿化;15—剖面图
(四)矿化类型 李健明,浙江开化常山一带斑岩体特征与铜钼矿化关系研究,1982。 杨永勉,浙江省云和县三枝树钼矿普查地质报告,1978。 梁修睦,浙江省安吉—淳安一带钨矿成矿规律与预测,1982。 浙江省区调队,浙江省区域矿产总结,1988。
1)矿化种类主要有钼(银坑、三枝树)、锡(洋滨)、铜(桐村、里山岭、横塘)、钨(乌金山)几种。多数含矿斑岩都有微量的钼矿化,仅个别没有出现钼。
2)矿石类型以蚀变含矿斑岩最为常见,另有部分是含矿蚀变变质岩(三枝树、横塘)。含矿矽卡岩也属常见。
3)矿石结构构造:以浸染状、细脉状、网脉状矿石为主(如洋滨),少量含矿构造岩,个别为脉状、大脉状矿石(三枝树)。含矿构造岩、裂隙带、网脉体值得重视,可能达到一定规模(如桐村)。
表3-5-8 浙江省燕山期含矿中酸性—酸性斑岩体特征
表3-5-9 浙江含矿斑岩赋矿特点
图3-5-15 临安乌金山钼钨矿Ⅱ-Ⅱ′地质剖面图
(据梁修睦,1982)
1—硅质泥岩;2—硅质岩;3—角岩;4—含砂角岩;5—碳质硅质岩;6—角岩化粉砂岩;7—泥质粉砂岩;8—花岗闪长岩;9—花岗斑岩、流纹斑岩脉;10—霏细斑岩;11—断裂及编号;12—破碎带;13—钨矿化;14—钨钼矿化;15—钼矿化;16—钼、钨矿脉
4)含矿品位:一般的铜、钨矿化仅达到边界品位,个别钼、锡矿可达到工业品位,成为小型矿床。
(五)蚀变类型
已知含矿斑岩都具有一般斑岩型矿床的蚀变类型,锡、钨矿化伴有云英岩化。其他如钾化、硅化、绢云母化、青磐岩化都普遍存在。围岩的角岩化、矽卡岩化广泛出现。
(六)成矿时代
已有部分斑岩的成岩时代年龄值,都属于燕山早期,其余斑岩体按期次对比,也都是燕山早期的产物。矿化年龄数值少,尚不宜引用。
近年桐村岩体周围找矿取得可喜进展。在两个小岩体间的鞍部,角岩化、矽卡岩化长坞组中发育厚约100m的浸染钼矿化,品位在0.01%~0.09%之间,分布长宽在300~400m之间,有可能达到中小型以上的规模。总之,我省对斑岩型矿床的勘查和研究不够,需加强对邻省相关矿床的研究借鉴,深化对斑岩矿床找矿标志和评价标志的认识,以期在勘查实践中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