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匿名
点击 209回答 3 2020-04-08 09:40

诗句:“万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全诗

已解决 悬赏分:0 - 解决时间 2020-04-08 10:22
反对 举报 收藏
最佳答案
  • 匿名
支持 反对 举报 2020-04-08 09:40




《观家书一封只缘墙事聊有所寄》

清代:张英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1333431343134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译文:千里寄信而来只是因为墙,让他三尺又有什么关系呢?万里长城如今仍在,可是再也看不到当年的秦始皇了。

扩展资料:

文章赏析:

这是一段关于文华殿大学士张英的故事,发生在清朝康熙年间,安徽桐城县发生了一件当朝宰相张英与邻居叶秀才为了墙基争地界打官司的奇闻。 因为张英家要盖房子,地界紧靠叶家。叶秀才提出要张家留出中间一条路以便出入。

但张家提出,他家的地契上写明“至叶姓墙”,现按地契打墙有什么不对,即使要留条路,也应该两家都后退几尺才行。这时张英在北京为官,其子张廷玉(雍正、乾隆两朝名臣)也考中进士,在朝为官,老家具体事务就由老管家操办。

俗语说:“宰相家人七品官”,这位老管家觉得自己是堂堂宰相家总管,况且这样建墙也有理有据,叶家一个穷秀才的意见不值得答理。于是沿着叶家墙根砌起了新墙。

这个叶秀才是个倔脾气,一看张家把墙砌上了,咽不下这口气,秀才自己能动笔,一纸状文告到了县衙,打起了官司。

一个穷秀才与当朝宰相打官司,而且理由也不十分充分,亲朋好友都为叶秀才担心,怕他吃亏,劝他早点撤诉,但叶秀才就是不听,坚持把官司打下去。

张家管家一看事情闹大了,就连忙写了封信,把这事禀告了北京的张英。不久,就接到了张英的回信。信中没有多话,只有四句诗:“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观家书一封只缘墙事聊有所寄 



  • 匿名
支持 反对 举报 2024-11-27 09:55

《观家书一封只缘墙事聊有所寄》

清代:张英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译文:千里寄信而来只是因为墙,让他三尺又有什么关系呢?万里长城如今仍在,可是再也看不到当年的秦始皇了。

扩展资料

清朝康熙年间,在安徽桐城,有一对好邻居:张家和吴家,他们的宅子紧挨着。这张家可了不起啦,书香门第,世代为官,桃李满天下。

家主是张英。说起这张英,那可是赫赫有名的人物,非常有才干,是辅佐康熙皇帝的宰相。吴家的来头也不小,世代经商,掌控江南一带的茶道、盐道,非常有钱。

两家都是当地有名的大户人家,一直相处得很融洽,从来没有红过脸。两家宅院之间有块空地,本是属于张家的地盘,一直以来都作为双方家人来往的通道。

有一天,吴家大兴土木,准备对吴宅进行改造,只见运砖的运砖,抹灰的抹灰,很是热闹。听到嘈杂声音的张老爷急忙赶去看:这下可不得了啦,吴家盖房居然占了张家的地儿,把院墙建在了通道上。张府老爷,立刻火冒三丈,与吴老爷开始了争吵。

张老爷说:“你们好大的胆子,你吴家的墙竟然盖在我张家的界线上。这是我张家的地,你们不知道吗?”吴老爷也不甘示弱,说:“这地是我家的,我也有祖上的地契。”

张老爷看吴老爷强词夺理,大声呵斥,说:“你到底让不让。”吴老爷说:“不让,不让,我就是不让。”张老爷气得脸红脖子粗,说:“我家老爷可是当朝宰相,咱们走着瞧。”

双方争执不休,都说是自己家的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不肯退让。双方因为盖房的事儿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事情越闹越大,到了无法解决的地步。

张老爷回家以后,就写了一纸诉状,将吴家告到了县衙。县令接到官司之后,左右为难,非常发愁。县令和师爷说:“这个官司并不复杂,只是牵涉到的张吴两家都是惹不起的大户。既不能得罪吴家,更不能得罪张家,这可怎么办呢?”

师爷说:“这件案子绝对不能轻易了断,先拖着吧,看看宰相大人会不会有明确的指示。如果有,这样就好办多了。”县令觉得师爷的建议不错,于是就将案子放在一边了,迟迟没有判决。

张家人见县太爷拖着案子不办,就给远在京城当大官的张英写了一封家书。这封信的主要意思啊,就是求老爷做主,跟地方上打个招呼,好好地收拾收拾吴家。 

吴家听说张家已经向宰相大人告状的事情之后,感到十分不安,不知道宰相大人会怎么惩治他们?毕竟,是他们自己理亏在前。吴家人越想越害怕,越想越后悔。现在事情闹到了这个地步,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收场才好。

张英接到快马飞书后,心中一惊,以为家中发生了要紧的事情。看完之后,却抿嘴一笑,当即提笔沾墨,洋洋洒洒地在家书上批了四句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这首诗的意思就是说:你们千里迢迢送封家书,就为了告诉我争墙的事情。那点事算什么呢。即使是秦始皇,建造了万里长城,得到了天下的人,最后不是也不能把一切都带走吗。让他三尺又怎么样呢? 写完家书后,张英就命人快马加鞭速速送回老家。

张府的人在家成天盼星星,盼月亮,盼着老爷回信。十天后,一听说宰相大人回信了,张老爷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迫不及待得打开一看,立刻像泄了气的皮球,蔫了。他本以为,家书里面肯定会提出一个制裁吴家的强硬办法,或者是一条锦囊妙计。

结果打开书信一看,宰相大人只e5a48de588b67a6431333431343037写了一首打油诗。等到仔细看完诗后,张家人顿时明白了张英要求他们谦让邻里的良苦用心,他们感到非常地惭愧,立刻主动后退,让出了三尺地基,并表示再也不与吴家相争了。 

吴家原本一直在胆战心惊地等待着宰相大人的惩罚,没想到张家突然主动让出了三尺地。他们简直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这一幕啊。直到张英的这首诗传到了吴家人的耳朵,他们深感羞愧,同时也深受感动。吴老爷对家人说:“张家这么有权有势,却不仗势欺人,真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啊。

张家这样谦让,我们也不能为了这几尺地而伤了和气。这样吧,我们也让出三尺地。”吴府上下一致同意老爷的决定。当即将院墙向后移出三尺。这样,双方都让出了三尺,就形成了一个六尺宽的巷子。张吴两家也不计前嫌,重归于好,和睦如初。 

当地的老百姓知道这件事情后,纷纷传颂此事,成为美谈,并给这条小巷子,起了个名字,叫“六尺巷”。张英失去的是祖传几分宅地,换来的却是邻里和睦和流芳百世的美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观家书一封只缘墙事聊有所寄

  • 匿名
支持 反对 举报 2024-11-27 09:55
出自清代诗人张英的《观家书一封只缘墙事聊有所寄》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追问
全诗有多少句,好像还有几句?我想了解全诗的内容
浙ICP备202103070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