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综合

子路为什么被剁成肉泥(揭秘子路之死的真相)

来源:天天语录网更新时间:49

孔子一生仕途坎坷,便着力于教育方面,其主张“有教无类”,对后世的教育影响颇深。

据司马迁《史记》所载,其门下弟子三千,贤者有七十二人,而子路便是这“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子路(前542年-前480年),姓仲名由,字子路,其少时出身贫寒,但是为人豪爽正直,又十分鲁莽,年轻时候尚勇好斗,曾多次欺负孔子门下的弟子。

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所载:“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

大致意思就是子路经常穿着奇装异服,佩戴有公猪装饰的宝剑在孔子及其弟子面前耀武扬威,还轻侮过孔子。

不过,作为圣人的孔夫子,其并没有就此而厌恶子路,反而是看见了子路身上可贵的品质。

子路不仅为人正直勇敢,其对待父母十分孝顺,在我国历史上***的“二十四孝”之一的“百里负米”说的就是子路孝顺父母的故事。

孔子从其这些优良的品质中,看出子路肯定是可以被教化并造福百姓的。便多次言语上教导子路,子路在孔子的教育下,逐渐开明了心智,便身着儒服,拜孔子为师了。

子路在孔子门下学习的时候,也总是保持着他自己的鲜明个性。

子路十分敬仰孔子,但是又不像颜回那般对孔子唯命是从,其在发现孔子的错误后会义正言辞的指出来。

在孔子周游列国时期,其一边像孔子学习学问,一边做孔子的车夫、侍卫。

子路虽然为人有些鲁莽,而且还曾轻侮过孔子,可是他却是侍奉孔子最久的一位弟子,令人意想不到。

孔子在教育弟子时,大致开了德行、政事、言语、文学这几门功课,而子路对政事尤其感兴趣,并逐渐成为了孔子众弟子中的佼佼者。

据儒家经典《论语》所言:“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子路;文学:子游、子夏。’”。

这段话中,孔子指出了一些门路中的佼佼者,子路便是在政事一门中与冉有列位,子路也由此被称为了“孔门十哲”之一

孔子评价其:“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

但是,又有谁能想到,就是这么一个为人率直狭义又满腹经纶的古之圣贤,会惨死乱刀之下,被人***为肉泥。

子路一生共有过三次出仕为官的经历,其最后一次做官是作为卫国执政大臣孔悝府上的邑宰。

在这一段的为官时间里面,子路取得了颇多的政绩,但是不多久,卫国便发生了动乱。

公元前493年卫灵公卒,趁着卫灵公新丧,太子蒯[kuǎi]聩[kuì]领兵联合孔悝之母回国发动政变夺取了国君之位,还囚禁了孔悝。

此时卫国内部人心动荡,大臣子民们纷纷逃出城外以活命。

而当时正处在城外的子路听闻消息后,逆着人流赶往城内,路上碰到了子羔劝告他不要多管闲事,逃命要紧。

子路义正言辞道:“食其食者不避其难”,便不顾生命安危,毅然前往囚禁孔悝的广场。

子路在面对蒯聩时,毫无畏惧,大义凛然,使得蒯聩也不由得心生敬意。

但是子路一再要求蒯聩释放孔悝,并威胁他,将以火***之。

蒯聩惧怕子路勇力伤了自己,便命令身边士卒将其斩杀。

子路骁勇,以一人之力与蒯聩手下士卒血战,广场之上已然血流成河,独见子路一人于千百士卒中奋力舞剑。

奈何,子路的体力终究有限,其已经明白自己今日必然要死于此地,但是依旧毫无畏惧。

面对成百上千的冰冷刀斧,子路丢下了手中已经残缺的宝剑,巍然挺立,双手扶正自己的头顶缨冠并系紧,欣然面对死亡无所畏惧。

在子路做这些的过程中,蒯聩手下的士卒们也是一拥而上,将大义凛然的子路***为了肉泥。

据太史公《史记》所载,子路临死前所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

如此气节,如此为人,当为后世传扬千载,学习不止。

子路作为我国的古之圣贤,我们能从他身上学习到的东西简直就太多了。

其为人正直勇敢,但是又懂得学习充实自己的精神,这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我认为,其一身的气节忠义最应当被我们去学习传扬。

“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君子死而冠不免”,倘若我们能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能做到一点这种负责、无畏的精神,那么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还有什么能够阻碍我们前行的困难呢?

<
阅读全文
打赏
  • 0人打赏
    举报
扫一扫访问当前网页
关闭
同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