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这是无数家长和学生非常关心的问题。在一些家长看来,教育不就是为了让孩子能够读书写字,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吗?
诚然,教育可以有效地启迪孩子的智慧,增长他们的知识,从科学和文化中获得才能和技能。但这些只是教育最基本的东西。真正的教育不仅仅是让孩子学好,更是让孩子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和塑造爱和善良的因素。
什么是明辨是非的能力?
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他的曾祖父陶侃,小时候家境贫寒,母亲靠给别人做点针线活,辛辛苦苦把陶侃养大成人。长大后的陶侃,起初是个小地方官。他也学着周围一些同事的样子,以权谋私,拿些咸鱼回家给母亲吃。
看到这里,母亲不仅没有露出高兴的神色,反而忧心忡忡地教训儿子: 做官,把官的事情留给我,不但不能使我受益,反而会增加我的忧虑。
陶木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原来,陶母郑重告诫儿子,你这种以权谋私的行为,对我没有任何好处,反而增加了我的心理负担!
大义深重的陶穆的话,让陶侃羞愧不已。从此明辨是非,悔过自新,始终以一条正直诚实的行为准则要求自己,终于在历史上留下了伟大的印记。
心中种下爱与善良的因子是什么?
在一个阴冷的秋夜,一对年轻的母子匆匆走过一个街角。昏暗的灯光下,一个老婆婆守着仅剩的几个小吃摊。她很瘦,面对呼啸的秋风。
年轻的母亲和孩子已经走过了小吃摊,但她突然停了下来。当时是空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下起了雨,细细的秋雨落在行人身上。路人忍不住缩起身子,加快脚步往家走。
年轻妈妈转过身,走到老婆婆的菜摊前,简单询问了一下价格,把剩下的菜都打包买了。回来的路上,儿子不解地问妈妈: 房子里的冰箱似乎满了。为什么我们要买这么多蔬菜?
好家伙,这么冷的天又下雨了。我们把它买回来,奶奶能早点回家吗?等你长大了,如果你有能力,尽你所能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明白吗?
我知道! 孩子抬起稚嫩的脸,郑重地点点头。或许在一瞬间,爱与善良的因素已经在他的脑海中悄然萌发。
两个小故事说明了什么?教育不仅仅是人才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在良好的家风和家庭教育的影响下,让孩子能够拥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和高尚的美德,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好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