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面膜

渠道调整不断昔日“面膜大王”美即折戟线上

更新时间:0

  10月8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从“MG美即面膜”官网获悉,美即官方商城将于2024年10月30日闭店,如有售后或会员积分问题,消费者可在10月30日之前咨询店铺官方客服;10月30日之后,会员积分将清零。

  同时,美即品牌天猫官方旗舰店、京东自营旗舰店均已停止运营。美即京东自营旗舰店客服向记者确认了闭店消息,并表示“消费者可以通过屈臣氏、娇兰佳人等线下渠道继续购买美即产品。”在社交平台上,不少消费者表示惋惜,“美即成为了时代的眼泪”“回忆起大学逛屈臣氏的日子”“十几年前面膜都是买美即的”。

  “停下来,享受美丽”是美即的广告语,也是很多80、90后消费者的回忆。回顾美即的发展历程,如同坐过山车般起伏。

  据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不完全梳理,2003年美即品牌创立,随后凭借“平价面膜+单片销售”的模式迅速占领大众消费市场;2005年,面膜市场迎来快速发展时期,美即入驻屈臣氏,借助后者门店的广泛布局,美即一跃成为“面膜大王”;2010年9月,美即控股在港交所上市,成为“面膜第一股”;2012年,美即控股业绩数据显示,公司全年营收达15.4亿港元,净利润达2.2亿港元,截至2012年6月30日,其在全国的销售终端超过10000家。根据消费者研究与零售监测公司尼尔森的报告,2012年美即品牌在国内面膜市场所占份额达26.4%,位于面膜行业第一。

  转变发生在2013年,美即控股与欧莱雅集团签订协议,欧莱雅集团拟出资65.38亿港元收购美即控股全部已发行股份;2014年4月,美即控股在港交所退市,正式成为欧莱雅集团旗下一员。彼时,欧莱雅集团表示,美即品牌的加入将与欧莱雅大众化妆品部的品牌组合形成良好互补。

  2014年,欧莱雅中国成立“美即面膜专研中心”,赋能面膜产品的研发与创新;2016年,据欧莱雅集团中期业绩报告,上半财年美即减值亏损2.13亿欧元;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美即于2018年进行渠道战略调整,在屈臣氏全面停止售卖,将目光转向电商平台;2019年开始护肤领域的新尝试,推出精华液、洁面产品;2021年入驻微信官方商城;2022年美即再次进行战略升级,宣布“重回线下渠道”,推出专研院线周年Logo(标识)和宣传短片,拓宽产品品类,持续转型美白赛道。

  截至发稿,从社交媒体账号来看,美即微信公众号的更新停留在今年7月31日,微博最近一次更新是9月10日庆祝教师节的文案,在评论区,有网友留言询问“你要离开了吗?”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9月12日,欧莱雅集团旗下高端护肤品牌TAKAMI宣布关闭天猫海外旗舰店,截至闭店,该店铺粉丝数为35.7万;6月21日,欧莱雅集团旗下平价美妆品牌“NYX逆色”也结束了海外旗舰店的运营,不再接受新的订单。

  旗下品牌不断进行渠道调整,欧莱雅集团的业绩表现如何?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欧莱雅集团上半年实现销售额221.2亿欧元,同比增长7.5%,净利润同比增长8.8%至36.5亿欧元。分部门来看,美即品牌所在的大众化妆品事业部销售额同比增长超8%,主要得益于欧洲以及新兴市场(尤其是巴西、墨西哥和印度)的强劲表现,巴黎欧莱雅品牌也保持了两位数增长。

  欧莱雅集团首席执行官Nicolas Hieronimus在财报中指出:“我特别高兴看到高档化妆品的加速发展、大众化妆品的活力以及皮肤科学美容和专业美发产品的持续增长。”

  虽然在管理层看来这是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但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发现,今年上半年,欧莱雅集团于中国所在的北亚市场实现销售额54.75亿欧元,同比下滑1.7%,按报告汇率计算下滑3.1%。

打赏
  • 0人打赏
    举报
关闭
同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