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汽车机械
水下机器人助力海洋科学 成果应用慢核心技术缺乏
2024-09-20 01:01:45796

  近年来机器人产业作为新兴行业成为广泛关注的话题,工信部牵头制定的《机器人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指出目前中国各类机器人保有量与市场需求间存在较大缺口,各类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水下机器人行业更是供不应求,有广阔的市场需求。

  上世纪70年代末期,时任自动化所所长、被誉为“中国机器人之父”的蒋新松院士在国内率先提出了发展水下机器人的设想。从此,沈阳自动化所锁定了“下海”为海洋开发服务,搞智能机器人在海洋中应用研究的战略目标。

  水下机器人广泛应用于海洋科学、深海资源勘测、援潜救生等领域,2016年以来,由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自主研制的深海自主水下机器人“潜龙二号”和自主遥控混合式水下机器人“海斗”号先后成功完成试验性应用,前者取得我国大洋热液探测的重大突破,后者在我国首次万米深渊科考航次中成功应用,最大下潜深度10767米。

水下机器人助力海洋科学 成果应用慢核心技术缺乏

  据了解,我国水下机器人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技术水平,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成果应用慢、生态体系建设差距大等问题,宜乘势而上,从战略高度加快发展新一代水下机器人。

  据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水下机器人设备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水下机器人是一种技术密集性高、系统性强的工程,涉及到的专业学科多达几十种,主要包括仿真、智能控制、水下目标探测与识别、水下导航(定位)、通信、能源系统等六大技术。

  我国首台万米水下机器人“海斗”号,在我国第一次综合性万米深渊科考即“探索一号”船航次中,成功获得了2条9000米级和2条万米级深渊垂直剖面的温盐深数据,为研究海斗深渊水团特性的空间变化规律和深渊底层洋流结构,以及万米无人/载人潜水器的设计提供了宝贵的基础资料。

  技术到应用面临“几道坎”

  据了解,目前我国水下机器人技术先进,但可应用产品还很少,先进技术水平转化成实际应用相对缓慢,对海洋开发等方面都有所影响。

  专家表示,一是当前对水下机器人发展理念不一,缺乏顶层规划。目前国内的很多部门和单位从各自角度陆续提出和研发了多型水下机器人原理样机,呈现了万马奔腾大发展的态势。但由于各单位之间缺乏沟通了解,很多原理样机所解决的关键技术都是低水平的重复,浪费了科研经费。

  二是研发到产业化及应用面临断层。“国外做完的东西可以马上用,用完了检验哪个地方不合适,马上改,已形成了一个良性的迭代关系,而我们现在产品少,应用机会少,美国一台自主水下机器人年潜数可达几百次,潜龙一号 只有几十次。长此以往,可能和国外技术差距逐渐拉大。”刘健说。

  封锡盛院士指出,我国水下机器部分单机性能与国外差不多,但生态体系建设相差甚远。国外在水下机器人方面,已经形成研究、设计、制造、应用、服务、科普、比赛、教育和人才培养的体系,已经建立了独立工业部门,形成从材料、零部件、整机、配套系统到专用船舶等产业链。“而我国还大多是科研机构主导研发,企业参与很少。”

  三是关键零部件研发和人才储备存在问题。“ 潜龙二号在本体、控制器、载体结构都是我们自己研制的,但高精度传感器、核心的导航定位,主要依靠进口,这是我们和国外的一大差距。”刘健说。

  海洋技术装备研究室主任李硕说,水下机器人的发展与能源、传感器、控制、通信、人工智能等密切相关。此外,由于与海水介质接触,低密度、高强度的材料以及密封、防腐等也是水下机器人特有的技术。实现水下机器人向更深、更远、功能更强的目标发展,关键技术的研究必须先行。当前技术人员也难满足应用保障需要。“一次出海试验保障机器运行至少要派十几个人,一去就是100多天,主要负责人都要求去,有时候根本派不出人。”

  专家表示,水下机器人是建设海洋强国、捍卫国家安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需的利器。我国水下机器人研制经过多年追赶,部分技术已与国外看齐,亟待进一步整合产业链条资源,积极推动水下机器人成果转化,应对新一代全海深、全海域、组合化水下机器人研发。

  一是整合资源,带动多学科联合攻关。二是加强转化,进一步把水下机器人技术转变成生产力。三是精准定位,重点支持无人化、智能化、信息化等水下机器人研发,规划形成水下机器人产业。

  专家建议,宜鼓励、引导借助先进的信息、电子、传感器、材料以及智能控制等技术,大幅提升单体水下机器人的环境感知能力、自主决策能力及作业能力,在实现单体水下机器人技术重大突破基础上,快速发展机器人集群技术,形成水下机器人产业。

  战略上考虑,以大深度水下机器人装备为突破口,带动我国深海高技术装备体系化发展,强化支持国内自主研发,填补深海机器人空白。只有我国自主拥有如快速反应的AUV及具备水下打捞的深海ROV装备,在类似马航M370失联事件发生时,我们才可能有机会彰显国家实力。

  • 举报
关闭
同类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