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信息通信
P2P网贷行业合作业务丰富 整体处于汰弱留强阶段
2024-12-27 19:55:14664

  近期,P2P网贷行业“雷声滚滚”,一大批平台爆出清盘跑路。这时候部分平台祭出“保险”大旗,宣称与保险公司合作,当发生风险时,有保险公司兜底,平台投资人可以放心投资。笔者认为,投资者对此要仔细辨别,不能以此作为投资的决定因素。

  P2P网贷行业合作业务丰富

  保险公司与网贷平台合作的业务目前看起来还挺丰富,包括个人账户资金安全险、抵押物财产险、信贷审核责任保险等,其中履约保证险最受投资人青睐。履约保证险可以通俗理解为,如果借款人到期不能如约还款,保险公司会向投资人赔付本金和收益。

  由于保险机构实力雄厚,履约能力强,具备更强的公信力,不乏平台以此作为宣传要点,甚至夸大宣传。虽然2016年原保监会加强了对互联网平台保险业务的监管,规定“互联网平台不得采取扩大保险责任等方式开展误导性宣传”,但实际上既无法界定也难以追责,作用并不大。比如,某平台宣称项目由知名保险公司承保,但并未提及是哪家险企。

  还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同样是履约保证险,也有范围和保障程度上的差别,不可一概而论。具体是百分百本息赔付或百分百本金赔付,还是仅为部分本金赔付,需要投资人明鉴。比如一些平台首页标榜“保险公司承保”,其实保险公司承保的只是某款产品或其中部分投资标的,而并非所有产品;或者有的平台保险受益人并非投资人本身,而是平台或股东,这种情况下出现坏账,投资人无法获得赔偿,因此需谨慎鉴别。

  将保险引入P2P网贷行业并非近期才出现的事。从2014年开始,到2015年P2P网贷平台出于对增信的需求,引入保险保障的平台数量才大幅增加。但总体来看,目前真正拥有履约保证险的网贷平台数量占比仅为1%左右。

  目前引入保险保障的P2P网贷平台并不多,一方面是因为监管部门对于信用保证保险有专门的监管文件,对偿付能力、业务规模等均提出明确要求和限制,符合规范的平台少,保险公司的合作要求门槛也高。目前由于国内信用体系不健全,信用风险难以评估和防范等原因,网贷平台和保险的合作规模仍然较小。另一方面即便有保险保障,保险公司事前也会对平台进行尽调,但这并不能替代网贷平台本身的风控。

  笔者认为,买保险并不能让P2P网贷平台绝对“保险”。投资者还是要有正确的投资心态,铭记风险自担的原则,仔细甄别平台的风控、资产、信息披露等状况,在此基础上,将履约保证险等保障措施作为提升投资安全等级的方法之一,但不能因为有保险就吃下定心丸。

P2P网贷行业合作业务丰富 整体处于汰弱留强阶段

  整体处于汰弱留强阶段

  作为舶来品,P2P的全称是Peer toPeer,其实质是将有借款需求的个人或小微企业,通过信用模型、大数据分析等数字互联网技术,与有资金出借的投资者相连接,并最终促成债务关系的形成。

  P2P网贷平台最早在国外出现,而后引入我国,我国的网贷平台最早出现在2006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资金供求关系的变化,自2014年开始,P2P行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平台数量呈爆发式增长态势,一个月新增平台最高近300家。在行业繁荣的背后,还有包括资金链断裂、兑付困难、平台跑路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也接踵而至。

  2016年8月,原银监会会同工信部、公安部、网信办等单位共同出台实施《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同年,由国务院牵头、14个部委共同参与的全国性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工作启动。至此,P2P行业告别野蛮粗放的发展模式,正式步入正轨。

  根据P2P行业第三方信息发布机构网贷之家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P2P行业累计平台数量为6183家,仍在正常运营的平台数量1836家,累计问题平台数量2121家。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从数据变化来看,P2P行业整体仍处于“汰弱留强”的良性发展阶段。

  历史数据也表明,平台“爆雷”的情况伴随着行业发展一直存在。第三方互联网金融数据零壹数据显示,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月均出现问题平台数为88家,其中2015年有10个月、2016年有8个月出现的问题平台数均超过了该平均值。进入2017年后,仅2017年4月和2018年6月出现的问题平台数超过该平均值。而2018年上半年出现的问题平台数为369家,也低于2017年同期382家的水平。

  业内人士认为,“爆雷”并不可怕,P2P行业作为传统金融业的有益补充,能够覆盖银行等金融机构无法提供资金支持的领域,有关各方应正确看待行业吐故纳新的发展过程。

  • 举报
关闭
同类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