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上下震荡、债市萎靡不振,新基金发行一再难产。已发基金难销,手握多个过期批文难消化,上半年基金公司的日子着实不好过。市场行情不好,让很多小基金公司不敢轻举妄动。记者梳理数据发现,截至5月25日,今年以来包括宝盈基金、东海基金、东吴基金、富安达基金、国金基金、国开泰富基金、红土创新基金、汇丰晋信基金、嘉合基金、泰信基金、天治基金、新沃基金、兴全基金、英大基金以及中加基金等15家基金公司未有新基金发行。
5月新基金成立数量创新低5月股债两市的持续低迷,导致投资者入市情绪依旧不高,新基金发行市再度陷入冰点,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5月新基金成立规模和数量均已创下近一年内新低。
数据显示,截止5月30日,5月新基金成立数量为51只(A/C份额分开计算),首募规模合计为175.88亿份,与4月新基金335.65亿份的首募规模相比,环比下滑47.6%。5月单只新基金平均首募规模仅有3.45亿份,更是创下自2006年以来的历史新低。
值得一提的是,5月新成立的51只新基金中,首募规模超过10亿份的屈指可数,仅有光大保德信尊盈半年定期开放债基和嘉实前沿科技沪港深股票基金两只,首募规模分别为35.1亿份和11.68亿份。
大批新基金的首募规模则刚刚迈过两亿份门槛,如长盛盛通纯债基金、国泰量化收益灵活配置混合、新华鑫裕灵活配置混合、东方价值挖掘灵活配置混合等,首募规模均刚刚擦过2亿份。从新基金成立类型上看,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5月发行数量较多的为混合型基金达到30只,其次为债券型基金成立7只。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今年以来新基金发行数量和规模的持续走低,主要与今年以来股债市场双煞,行情不利有关,在这样的情况下,很难吸引投资者入市。事实上,记者也注意到,本月新发基金延期募集的现象依然较为频繁,数据显示,5月有多达19只基金发布延长募集期限的公告。
不过,在新基金发行陷入历史冰点时,部分基金经理却也期待着抄底行情的到来,海富通研究副总监王金祥则认为,经过4月份的回调之后,市场前期对去杠杆反应较为激烈。市场在当前位置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底部基本探明。因此,去杠杆放缓后,市场未来一段时间整体或可以找到震荡反弹的机会。
万家基金也认为,A股最艰难时刻已经过去,当前价值投资的理念依旧占据上风。从银行、券商板块的反弹可以看出,市场情绪受监管因素冲击的最艰难时刻已经过去,银监会和央行的监管表述转向温和,市场也在寻找下一个抱团行业。随着经济的企稳以及监管政策的推进,投资者的预期也在不断修正,实际上是经济企稳为持续的监管提供了保障支持,经济不会大幅下滑,而且休克式的政策也不利于金融市场问题的解决。这种预期的变化会给市场带来修复的空间。
对于债券市场,多家基金公司也认为债市左侧布局机会已经到来,万家基金指出,展望未来一段时期,债市不悲观。债市配置价值明显,央行和银监会等频频安抚市场,政策底逐步显现,温和去杠杆成基本共识。外围环境好转,7月债券通开放等也有利于债市。泰信基金固定收益投资总监何俊春也认为,今年债市机会与风险并存,经过深幅调整后的部分债券品种已经逐步具备长期配置价值。
既是风险又是机遇2017-2022年中国投资基金项目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研究分析报告表示,情绪性的宣泄是二季度初市场下跌的主要原因,对于“自下而上”选股的投资者而言,市场情绪宣泄带来股价出清,反而降低了个股估值风险,因此市场情绪的宣泄既是风险,又是机遇。从具体板块来看,大金融板块在本轮金融监管的背景下,跌出了绝对收益的配置价值,可选择进行防御。此外,消费性板块具备相对收益,绝对收益空间下降,但一线龙头个股仍具备绝对和相对收益;周期性板块短期可能存在超跌反弹需求,但地产的下行压力将逐步显现,尚未到宏观利空出尽而布局大级别反弹的阶段。
对于当前市场,中欧基金认为,投资者需要耐心等待与观察,逢低增加中长期的配置,但不宜过分激进,可以尝试遵循价值股为主的长线配置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