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汽车机械
国内汽车后市场逐渐成为投资客眼中“香饽饽”
2024-11-15 11:45:52160

近两年来,中国共享经济大行其道,但多集中在出行、住宿、物流、金融、生活服务、教育、基础设施和二手货等领域。现在,汽车后市场也杀入了共享经济领域。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进行注册,整个过程非常简单,注册过后只需要点击自助设备上的按钮即可参与自助洗车。 如今,国内大大小小的城市均出现了共享洗车点,24小时运营,洗一次只要6元,对不少车主而言,颇具吸引力。


对于自助洗车,在国内还是新兴行业,但是发展趋势越来越有爆发的趋势自助洗车也一直被看作是汽车后市场的切入口,那么,当传统的洗车行业与自助洗车机的智能开始碰撞的时候,谁才是赢家?


洗车也能共享


生活中,有两件事常常困扰着有车一族,一是停车难,二是洗车难。据中国公安部公布的统计数据可知,截至2017年底,中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1亿辆,其中汽车2.17亿辆,而这个数字还一直在扩大。


刷卡、取枪、喷水、打泡沫、冲水 细心的民众会发现,近段时间以来,许多地方都出现了共享洗车设施,手机扫码后便能完成支付。 节省一点6元就能洗一次车,比洗车场便宜多了。 第一次尝试了共享洗车后的某女士说,自买车以来,车都是在传统洗车场洗,算下来,每月洗车费要一百多元。 相比共享洗车,传统洗车场洗车时内部也会清洗,但更多时候内部没必要清洗。


共享经济下的洗车属于一种公共式的洗车形式,主要的目的就是为车主们提供便利。目前,市面上的共享洗车平台主要包括:壁虎爱车、非洗不可、易快洗车、U洗车、白洗车等。


事实上,扫码支付就能洗车,方便又节约,很多人都愿意尝试。据了解,共享自助洗车机有扫一扫、刷卡(会员卡)、投币三种方式。用户只需要用微信扫描机器上的二维码,关注其公众号后,便可扫码支付,支付完毕后,就可以拿起水枪洗车了。


在共享自助洗车机上,还分别有清水、泡沫、吸尘等按钮,需要哪种模式,按下按钮即可,操作程序并不复杂。


通常选择6元共享洗车,大概可以清洗10多分钟,不少老司机表示,如果洗得快,4分钟足够了。在共享自助洗车机的侧面,还有一个水龙头,下方还放有抹布,洗完车后,还可以擦一擦车身。


市场潜力大,分一杯羹却不容易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壮大,国内汽车后市场逐渐成为投资客眼中的 香饽饽 。各种自助洗车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就是一大明证。


与传统养车模式相比,新兴模式确实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优势也非常明显。但是,如果仅仅依靠融资来一味的扩张,并不是长久之计。此外,消费者的养车意识也必须是考虑的因素之一。截至目前,多数消费者养车依然会选择去4S店或大型修理厂。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养车模式,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


不过,如今的传统保养后市场,也已经显露出了疲态。价格不够透明化的诟病依然存在,4S店价格高昂不说,对汽车零配件还具有强制性等等。种种迹象显示,传统的汽车后市场早就需要来一场彻底的脱胎换骨了。


如今,面对汽车后市场的潜力巨大,在经历了一轮市场淘汰后,一众生存下来的互联网企业开始逐步摸索成型,有专家表示,借助互联网技术,未来的汽车后市场将会更加向终端倾斜,销售模式也将由原来的店铺式销售逐渐向 仓储式销售+物流配送 的电子商务模式转型。


整合生态链,品质为先


在许多创业者的思维中,高性价比=价格便宜,忠实拥趸=大量用户。因此,想要吸引忠实拥趸,首先必须有大量用户,而用户就要用低价、补贴甚至红包 圈 起来。这理论虽然听起来没错,但实施起来真的能够让创业项目获得高质量、高忠诚度的用户群,从而为品牌IP、增值服务、生态产品买单吗?


洗车费用是共享洗车现阶段主要的营收来源,用户具有明显的群体消费特征。相比于共享单车用户流动性大,共享洗车拥有较封闭的消费环境,用户群体相对稳定,因而平台拥有营收渠道扩展的多种可能性。


但要扩展营收渠道就要建设市场口碑。所谓的市场口碑,并非是简单粗暴的低价拉客,用补贴圈用户圈地盘。而是真正在服务体验、产品质量上下功夫。当高性价比的服务、产品被消费者接受之后,才有所谓的口碑可言,才能谈及粘性和忠诚度。


在一个商业闭环中,处于中心位置的永远是用户。任何产品都是为了服务用户而存在的。虽然不是每个项目都能把产品变成流量,把品牌变成IP,但却可以从最开始去考虑业务所要面对的用户群体,是否有进一步的发展空间,是否愿意为了服务而买单,为了品质而掏钱。只有这样,创业者才不会在所谓低价、补贴的 漩涡 里苦苦打转。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相关研究成果《汽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拥有专业的细分市场研究团队和丰富的研究经验。我们以最新的准确可靠的数据为依据,常年为政府部门,全球500强企业提供下列细分市场研究咨询服务:
1. 行业分析:研究行业发展关键因素、规模和发展趋势、发展环境
2. 产业链分析:从上下游产业链的角度看行业机会
3. 产品分析:研究产品产销情况、销售模式、进出口状况、市场需求
4. 企业分析:针对潜在企业的研究、发现潜在的投资机会
5. 市场分析:行业市场分析、预测市场前景和投资机会
6. 竞争分析:行业竞争格局及企业竞争分析
7. 盈利能力分析:行业和潜在重点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

  • 举报
关闭
同类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