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催生高效节水灌溉大市场 ——第十一次全国微灌大会暨中国塑协塑料节水器材专委会2017年年会透视
8月5-6日,第十一次全国微灌大会暨中国塑协塑料节水器材专委会2017年年会在新疆举行。政商学研等业内人士齐聚一堂,共商行业发展大计。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近年来,我国高效节水灌溉行业勇于创新,迎来了“真正的春天”,焕发出勃勃生机:市场创新,潜力巨大,商机无限,超百亿元级别的大企业出现指日可待;技术创新,助推水利现代化、农业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商业模式创新,助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思路创新,破解行业发展难题,令人信心满满。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农业灌溉是用水大户,农业用水占用水总量的62.4%。而且用水效率总体不高,大水漫灌现象明显,节水潜力很大。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节水灌溉工作,提出把节水灌溉当作革命性措施和重大战略举措来抓。习总书记提出要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把节水放在首要位置。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做好农业节水工作,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灌溉面积达到10.81亿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仅为2.69亿亩,占灌溉面积的25%。“十三五”期间,我国将“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亿亩”,推进工程节水、品种节水、农艺节水、管理节水,加快实施东北节水增粮、西北节水增效、华北节水压采、南方节水减排等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到2020年,全国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力争达到3.69亿亩左右,占灌溉面积的比例提高到32%以上。
初步匡算,“十三五”期间,全国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亿亩总投资约1279亿元。业内人士分析,每年更换节水灌溉材料的投入也将以百亿元计,并且随着自动化要求的提高,实际每亩的初始投入可能更高,因此,节水灌溉行业的潜在市场空间广阔。
本次会议以“中国节水农业创新合作与丝绸之路新机遇”为主题,与会代表认为,“一路一带”战略为我国节水灌溉行业创造了巨大市场,前景令人期待。
国外专家认为,中国的节水灌溉产品物美价廉,性价比很高,迫切希望引进中国的产品和技术。参加会议的哈萨克斯坦农业科学院院士莫尔达沙夫阿登别克说,近年来,哈萨克斯坦农业快速发展,但仍有50万公顷需要灌溉的土地无法灌溉,中国的节水灌溉技术对于哈萨克斯坦非常实用,“我们希望尽快引进中国技术,未来在我国推广。”
我国节水灌溉企业已经开始抢抓机遇,大力开拓“一带一路”沿线相关国家节水市场,并且收获颇丰。
大禹节水集团立足甘肃酒泉丝绸之路节点城市,充分发挥天津、新疆等有利区位优势,按照“东出西进”海外发展战略规划,通过扩大出口、加快海外投资和技术交流合作等方式,“引进来、走出去”成效显著,公司节水灌溉产品远销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3年,公司海外营业收入仅519万元。2015年,公司与牙买加、卡特尔、泰国、贝宁、安哥拉等国签订打井、配套灌溉材料及工程等国际贸易合同订单19份,总金额8328万元,实现销售收入2000多万元,接近过去6年之和。2017年,公司进一步加快海外布局,鉴于海外市场的低原料成本、低人工成本以及对节水灌溉技术和产品的巨大需求,与南非硕丰集团签订合资协议,设立南非大禹硕丰现代灌溉公司,将出资约2亿元人民币,占合资公司股权的60%,通过南非硕丰的渠道优势,公司产品将直接对接南非的节水农业市场;与泰国SAVALIN公司签订了合同总额约16亿元人民币的销售合同,公司在海外的订单取得了快速发展。
大禹节水集团还积极引进以色列先进节水企业,建立了中以(酒泉)中小企业国际节水产业合作园区,将通过3-5年的努力,引进不少于50个节水灌溉及水处理领域优质企业和科技项目入驻园区,实现国际先进技术的本土化和产业化,打造中国乃至世界水科技创新高地和产业集群。
新疆天业节水灌溉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农业节水技术成功“走出去”的引领者,自2001年承建国家援建塔吉克斯坦棉花滴灌节水技术推广项目开始,就充分利用新疆区位优势,依托新疆现代节水农业集成创新体系,累计在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津巴布韦、赞比亚等中亚、非洲15个国家推广示范节水技术,截至目前累计推广规模超过10万亩。公司被科技部授予“节水灌溉技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上海华维节水灌溉股份有限公司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农业物联网系统等智慧农业装备远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国外政府和学术机构、大型企业等进行技术培训、项目共建等国际合作,并多次成为国家援外项目灌溉设备和技术提供商。7月,公司成功中标埃及现代设施农业项目中的智慧灌溉设备供应标段,合同金额1.38亿元人民币,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体设施农业智慧灌溉项目。公司还建立了多区域服务体系,分步推进“华维全球4S店”布局,先后在东非、英国等地设立了服务机构,配合有关部门推动上海现代农业技术和装备走向世界、服务“一带一路”大战略。
大市场才能孕育大企业。业内人士预测,我国将会出现一批百亿元级别的国际节水灌溉大企业,“这一天不会太久,指日可待”。
在干旱地区还能种植水稻?记者在新疆石河子天业化工生态园膜下滴灌水稻示范基地看到,水稻长到齐腰高,有的绿油油的,有的已经泛黄,饱满稻穗,即将迎来丰收。
新疆天业节水公司董事长陈林介绍,这是他们通过8年的努力,成功研发的世界首创的高产、高效、优质、生态膜下滴灌水稻现代化栽培技术。该技术打破了水稻水作的传统,全生育期不建立水层,灌溉用水从2000立方米/亩降到600-700立方米/亩,节水60%以上。还省去了田埂、水渠等占地面积,节约用地7%-10%,大幅度提高水肥利用率和土地利用率。实现了水稻铺管、铺膜、精量播种一体机械作业有机结合,节省了劳力投入80%,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和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水稻栽培技术还大幅度降低了肥料和农药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显著减少甲烷气体排放。
“平均亩产达到600公斤,高产段超过800公斤,高于全国平均亩产。”陈林说。2012年至今,新疆天业节水公司积极推广膜下滴灌水稻高效栽培技术,先后在新疆南北疆和江苏、黑龙江农垦等地建立膜下滴灌水稻高产示范合作点10余个,对促进当地水稻由传统生产方式向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高效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起到革命性影响。参加“2012年全国绿洲现代农业发展战略高峰论坛”的23位院士对膜下滴灌水稻的成果表示高度赞扬,并建议:“继续加大科研力度,不断更新培育新品种,为高效农业作出更大更新的贡献。”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实地考察了膜下滴灌水稻示范基地,对该技术给予充分肯定,并开启了杂交水稻和膜下滴灌水稻栽培技术的合作研究。
膜下滴灌水稻高效栽培技术只是我国近年来高效节水领域技术创新的一个缩影。目前,云计算、物联网、移动应用、大数据、自动化控制、远程操作等最新科技技术已经开始应用在高效节水灌溉领域,驱动我国“数字水利”向“智慧水利”转变,成为水利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有力推手。
高效节水灌溉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屡获国家大奖。新疆天业节水公司承担的“西部干旱地区节水技术及产品开发与推广”项目、主持完成的“节水滴灌技术创新工程”项目分别获得2009年、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大禹节水集团承担的“精量滴灌关键技术与产品研发及应用”项目荣获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公司还荣获首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首届“甘肃省人民政府质量奖”、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拥有“压力补偿滴头”等300多项专利技术。公司创始人、原董事长王栋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并当选中共十八大代表,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慰问。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农业节水灌溉行业,这个一直以政府单独投资为主的领域,活跃着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
大禹节水集团首先试水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承建了全国首例社会资本投资农田水利改革试点项目云南陆良县恨虎坝中型灌区创新机制试点项目。该项目创新了水权分配、水价形成、节水奖励以及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建设和运营管理等七大机制,实现了工程建设、维护管理、使用经营、收益增效一体化的良性运行,实现了政府、企业与农户三方合作共赢的新局面,得到国务院副总理汪洋、水利部部长陈雷在不同场合的多次褒奖。
目前,公司组建了一支结构合理、经验丰富的专业PPP项目运作中心,2017年与河北衡水市、吉林双辽市、甘肃阿克塞县、安徽阜阳市、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大兴安岭农垦集团等签订了多项农田水利PPP项目合作框架协议,总投资额超200亿元,成为水利行业PPP项目的领跑者。大禹节水集团党委书记王冲说,公司作为20年一心一意专心致志研究水利、服务水利的节水企业,将坚持以领跑的姿态去尝试新技术、新模式,通过将金融产业和节水灌溉产业的有机融合,打破目前节水灌溉市场“低成本优势”陷阱,真正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升级。
近年在节水灌溉领域异军突起的京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频签PPP订单。公司实施了财政部首个农田水利建设PPP示范项目河北威县“建管服”一体化智慧节水灌溉与水权交易PPP项目,投资总额约18亿元;中标内蒙古翁牛特旗生态治理项目,《智慧生态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成功落地。此外,公司与内蒙古敖汉旗、巴林左旗隆昌县政府和宁夏贺兰县、沙坡头区也有数个PPP项目合作。
在我国节水灌溉市场最大的新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改变了以往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主要由师团建设的单一模式,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充分发挥兵团企业的技术力量,组建了由新疆天业(集团)公司、新疆兵团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疆农垦科学院共同出资的大型节水建设企业中新农现代节水科技有限公司,采用工程总承包的方式承担南疆4个师50%的新建高效节水灌溉任务和微灌自动化工程。
分析人士认为,PPP模式、工程总承包模式订单规模较大,往往几亿元甚至几十亿元,不再是单纯的销售节水灌溉产品或者建设工程,而是要提供从设计、施工、产品供应到工程运营管理一条龙服务,对企业的综合实力要求比较高,特别适合像大禹节水集团、京蓝科技、中新农现代节水科技有限公司这样融资能力强、品牌影响力大、产业链健全、建设经验足、运行管理水平高的企业。
毋庸讳言,我国高效节水灌溉行业发展至今,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会代表也提出了很多新思路、新建议。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朱文玮说,我国在节水器材的生产装备、工艺技术、产品性能等方面已达到或超过国外先进水平,但在节水灌溉技术及产品推广与应用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中小企业多、产品质量差、低价竞争等问题亟待解决;缺乏具有节水灌溉专业经验的设计人才和能力较强的设计机构;农业节水技术应用基础理论研究薄弱,农业节水灌溉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不高;标准体系也有待完善。
针对农田残膜污染,中国工程院院士、新疆农垦科学院研究员陈学庚表示,治理农田残膜污染是系统工程,涉及法律法规、补贴政策、地膜减量化应用、可降解地膜应用、地膜机械化回收、回收残膜资源化利用等一系列问题,要“综合施策、常抓不懈”,针对残膜治理制定相应政策和法规。首先,要在全民中树立土地保护意识,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片净土。明确规定农用地膜的强度,凡不可降解的农用地膜强度应达到规定标准,为秋后机械化回收创造基本条件。其次,要确立“谁使用谁回收”的原则,严格规定当年新铺地膜的残膜回收率,达不到回收标准的,应用经济手段予以处罚,达到回收标准的,应明确给予奖励。要尽快制定当年新铺地膜的回收率标准。再次,要把残膜污染治理的意识变成全民的自觉行动。
中国农业节水与农村供水技术协会秘书长吴玉芹,对节水灌溉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新的思路和观点:农田水价改革、小型农田水利产权制度改革等管理改革将成为高效节水灌溉发展的新引擎;高效节水灌溉投入方式将发生重大变化,以项目建设为主向项目建设、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社会资本投入、PPP模式等建设模式并存转变;用水计量、监控设施建设将成为工程建设的必需品;灌溉施肥施药一体的喷灌设施应成为研发方向;信息化管理会成为国家重点项目管理的重要手段,将会得到快速发展;水肥一体化要与高效节水灌溉同步发展,实现节水、增收、绿色、生态发展的新理念;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低压小流量微灌设备、地埋式喷灌设备等新技术、新设备将得到相应的发展。
新疆天业节水公司董事长陈林认为,就目前整体水平而言,我国膜下滴灌技术尚处于初级阶段:器材设备整体先进性不高,性能参数和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差距;用户使用高效节水灌溉的意识不强,多数还停留于浇地,灌溉不够精准;现有水利基础设施与水资源调度还不能满足按需供水;社会服务体系还不健全,科研、企业、农户还没形成紧密合作机制;技术集成度还有较大提高空间;运行管理以经验为主,农业用水尚处于高耗低效的粗放阶段。目前的主要任务是提升器材设备性能和质量,研究区域性作物需水规律,为精准化提供硬件支持和理论基础;完善服务体系,加强职工培训,提高作物用水管理意识;加强水利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基于灌区作物需水进行水资源优化调度;膜下滴灌技术应用需进一步加强技术体系的集成创新;建立远程控制系统的试验示范,为整体水平提升奠定基础。
中华民族历来讲究精耕细作,在几千年的历史中,绝大部分时间中国的农业在世界上都居于领先地位,近代以来,因为种种原因,我们的农业落后了。相信通过创新和合作,通过一代接着一代人的努力,中国的现代农业和中国的节水灌溉技术都将屹立在世界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