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三间老旧脏乱的简易厂棚,墙角随意搭扯的电线,几台锈迹斑斑,且被未知污垢层层覆盖的“黑心作坊式”机器,组成了暴利的“老巢”。
原材料只需经过简单的融化、塑型加工,就可生产成塑料颗粒。成品颗粒经过特殊的工艺及配方后,便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种塑料制品。不会有人知道,水杯、脸盆的原材料可以是废旧塑料袋、凉鞋、渔网,甚至是医用垃圾。而这样的原料,在岚山区碑廓镇成片堆放着。
原料本身就是污染源,加上简陋的操作工艺,缺失的环保流程,产生的工业污染给周边土地、水源、大气带来严重伤害。非法塑料颗粒加工厂犹如一颗颗环境“脓包”,虽然小,却危害深远,与美丽乡村格格不入。
去年年初,已有当地农民通过网络发出环保求助,恳请政府介入,消除污染隐患,确保环境安全。
随即,环保部门予以回应,执法人员现场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并依法对部分生产设备实施查封扣押。
高额的利润却驱使大批违法厂主铤而走险,加上并不具备根本震慑力的查办手段,也使得违法生产一而再、再而三得死灰复燃。
今年3月,这一情况被反映至岚山区检察院以派驻检察室为依托开展的下访巡访活动中。
当地农民反映,碑廓镇20多家从事违法生产的塑料颗粒加工厂长时间排放污染物,致使附近土地庄稼无收,水体破坏,住的离加工厂近的居民因刺激性气味甚至连窗户都不敢开。群众的愤怒引起检察官们的高度重视。
在岚山区检察院的统一部署下,专项调查组深入现场,实地查看污染情况,通过走访群众,摸清企业排污实况,进行水土取样,并拍照固定证据。仅在费家湖村工业园内,就有10家正在生产的非法塑料颗粒加工厂,开工年限已接近10年。
首批现场勘查的检察官刘新华说,除废旧渔网、水泥袋、农业垃圾外,部分非法工厂甚至规模进口“洋垃圾”进行加工生产。这样的塑料颗粒不达标,却销路畅通,流入下一生产环节后,无论制成日常塑料用品,或文具、塑胶跑道等直关下一代健康的用具,后果都不堪设想。
在对碑廓镇全域进行排查后,岚山区检察院掌握了全面的非法厂家数量,并取得了确实的调查证据。遂向环保部门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行监管职能,依法查处塑料颗粒加工厂无证非法从事塑料颗粒生产经营造成环境污染的不法行为。
为加大执法巡查力度,岚山区检察院又联合国土、公安、工商、供电等多部门,形成执法合力。
由检察院牵头,相关部门悉数到场,环保部门开具证明后,国土、电力、公安等迅速采取行动,断电、收回土地,或依法拘留当事人,从根本上查处违法厂家,杜绝“脓包”再生。
“脓包”剔除后,如何修复破损表皮,即破损的矛盾关系,则需要坚持跟踪问效机制。按照专项活动部署要求,岚山区检查院监督环保部门建立定期检查和不定期巡查制度,对取缔不彻底有可能重新恢复生产的企业,责令污染企业限期全部拆除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