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行业

在非遗正当潮中,属于中国人的年味又回来了

更新时间:14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040090)


在“巳巳如意,生生不息”的高频显现中,我们离首个“人类非遗版”春节已越来越近。

“春节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只要踏入春节的门槛,就能读懂中国人。”作家冯骥才如是说道。在他看来,春节都是中华民族最大的非遗。

上个月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中国春节被正式纳入世界非遗名录。

非遗在现代生活中的生命力如何,跟传播和传承密不可分。在近日参与录制抖音非遗计划“非遗贺新春”短片时,冯骥才就以“春节申遗推荐人、抖音非遗守护人”的身份出镜。他特别提到,“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是春节的传承人,要把这样充满魅力的文化和风俗,告诉给我们的下一代。”

那,在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已成文化共识的当下,我们该怎样更好地保护作为“中华民族最大非遗”的春节?

答案兴许就藏在非遗焕新的图景里。

敲年鼓、印春贴、猜灯谜、舞龙狮……春节本就是非遗的“集大成”节点。

当这届网民在抖音上“用短视频直播方式将非遗传播重做一遍”时,当春节里的众多非遗艺术在“抖转新遗”中焕发新活力时,春节自然会迸发出更强的生命力来——它内蕴于春节文化向心力愈发强烈,外显于年味重新变得浓郁。

01

犹记得,过去很多年里,每到年关,“年味淡了”的说法总是会不时泛起。很多人一边发此感慨,一边沿着记忆河流回溯,开启“怀旧模式”。

有个与之相对的说法是:“你小时候觉得有年味,是大人们为你制造的仪式感。现在轮到你为孩子们制造了,你却拒绝了,还抱怨现在没年味了。”

民俗学者毕旭玲认为,年味淡了,其实就是春节的不少习俗与仪式渐趋淡化甚至消失,“节日之所以成为节日,从形式上看,主要是因为特殊的仪式赋予普通的日子以特殊的含义,让普通的日子变得特别。因此,让过年更有年味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恢复和加强春节的种种仪式活动。”

某种程度上,赓续春节文化,就是要抵御熵增、留住年味。一如冯骥才之前所说的,“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要救山村乡野里那些有失传危险的古老艺术,也要救人们不经意中可能丢失的年味。”

冯骥才不认为年味淡了的症结在于过年情结过时了,“当我们在年前忙着置办年货时,或在各地大小车站看着成千上万的人拥挤着要抢在大年三十回到家中……我们会感到年的情结依然如故,于是我们明白,真正缺少的是年的新的方式与新的载体。”

时隔多年后,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在拥抱“新的方式与新的载体”中,跟他打了个共鸣的响指。最直观的体现便是,他们在短视频中和直播间里,把过年时的那些非遗整出了新花样。

在他们的整活下,“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的非遗经常跟酷炫拽的后喻文化呈现方式结合,变得又“老”又“潮”,硬控了更多年轻人,吸引了大量自来水。

而作为最大非遗传播平台的抖音,也在跟这群人双向奔赴。在近年来陆续发起“非遗合伙人”“看见手艺计划”“DOU有好戏”“心动老字号”等项目的基础上,2024年10月,抖音又专门发起了“抖音非遗计划”,并在春节期间推出“非遗贺新春”系列活动。

如果说,不少网友是用“玩”非遗的途径焕新过节的仪式、唤回失落的年味,那抖音就是在不断为他们“唱戏”搭台。

种种迹象表明:年味趋淡的那些年,也是非遗失落的那段时间;如今年味渐次回归,也跟非遗正当潮的景象同频。

02

就在几天前,央视一套微信公众号在推文《看到__,过年的DNA动了!》里,介绍了多个春节时的非遗:“一剪剪出千年文化,一刻刻出东方神韵”的蔚县剪纸,永不缺席的“春节氛围组”铜梁龙舞,被网友誉为“宇宙第一灯会”的自贡灯会,集勾、刻、印、绘、裱五道工艺于一体的杨柳青木版年画,被誉为“木棍上的东方芭蕾”的海城高跷……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得看到,从冬至、腊八、小年、除夕、初一到元宵,春节串联起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20余项相关非遗代表性项目,包括潮汕英歌舞、福建游神、西安百花宴……很多人记挂老家的年味,其实就是怀念这些结合了地方性民俗、融入了地域性特色的非遗活动。

但这里面的很多非遗,都经历过不短的失落期:“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许多传承多年的非遗,前些年都因跟当下的文化语境脱节、跟社会的文化消费需求割裂,陷入“年轻人不关注,老艺人不好过”的境地。伴随部分非遗式微而来的,是年味变弱。

好在近几年,情况正在起变化:英歌舞、游神等都在短视频直播平台上走红。去年春节期间,“福建游神”相关话题在抖音上的播放量达86亿,“福建世子天团”一跃成了新晋顶流。

非遗“火”起来了,年味就“活”过来了。这背后,很多非遗传承人、创作者依托抖音技术赋能、流量扶持等对非遗的活态化呈现,就发挥了重要助推作用。

他们利用短视频直播呈现了非遗寓于手工形式中的技艺之美,让观众“见人,见物,见生活”,看到了红纸在巧手下翻飞的剪纸艺术美感,感受到了京剧带来的多感官沉浸式体验……

他们还通过嫁接年轻化、网感化表达让非遗从“去当代语境化”变为“再生活语境化”:在短视频直播里,人们能从年轻的抖音非遗守护人作品中,看到非遗的1000种打开方式——有人玩炫目特效,如@国翠儿 会借助动画特效去还原诠释京剧中的生旦净末丑角色;有人去探访复刻,如95后@江寻千(九月)会在拜师后在龙年春节参与雕刻出巨型冰龙;有人搞跨界融合,@跑酷拉面会将绚烂的打铁花跟时尚的跑酷结合……

在焕新呈现下,非遗变得又萌又潮又有趣,吸引了无数年轻人。小年当天,@国翠儿 出镜主持的抖音跟中国非遗馆联合打造的云逛展直播,就吸引了90万网友围观,网友们在主持人的带领下云游各地,领略春节的传统习俗和文化精髓,还互送新春祝福,气氛相当浓烈。

眼下,抖音又在打造“非遗贺新春”系列专属话题,邀请非遗创作者们从好吃、好玩、好看、好听、好运五个方面充分提升春节非遗内容热度。在多方位扶持下,加入到春节非遗传播队伍中的人会更多,他们“玩”非遗的积极性会更高。

关注、玩转、传播非遗的人越多,年味就会越浓——毕竟,这会带动更多人参与到舞龙、舞狮、剪纸、花馍、打铁花等年俗活动中去,贴近年味、感受年味、提升年味。

03

年味不是凭空冒出的,而是非遗热度的映射。而要让春节里的非遗得到赓续传承,就得依托于几个“看见”:要让人们看见非遗独特的魅力,要让各方看到非遗焕新的活力,要让非遗传承人看到“以非遗养非遗”的潜力。

换句话说,非遗新生的落点,该是让非遗本身更有看头,让非遗传承人更有盼头,非遗坚守更有奔头。这就需要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场景融合,还要让非遗艺术与文化消费市场融嵌。

多年来,由于很多春节非遗带有地域局限性和家族传承性,那些非遗珍品的销售半径与产能规模都有限,这限制了那些非遗手艺人、传承人的收入提升空间。

但随着“短视频+直播+电商”托起非遗跟大众的多维连接,特别是非遗产品功能与现代生活场景的连接、非遗产品形式与现代生活美学的连接,局面发生了改变。

抖音电商让非遗技艺突破地域限制,更精准地找到了其爱好人群、潜在受众,让那些传承人可以获得铁杆粉丝,继而借助直播带货、橱窗商品销售等多种方式变现,打通非遗内容“生产-变现-再生产”的正向增强回路。

在全域兴趣电商的助力下,许多非遗传承人、商家都迎来了增量生意机会。《2023抖音电商助力非遗发展数据报告》就显示,平台上非遗传承人带货成交额同比增长194%,货架场景带动非遗产品成交额同比增长370%。《2024非遗数据报告》显示,1年里购买非遗团购商品的用户数同比增长328%。

当一条条短视频、一场场直播带动了线上线下活动联动、非遗商品售卖,交织成一条文化经济新风景线,最终惠及的是非遗传承人、创作者、商家等多方。

这次春节期间,抖音电商也上线了春节非遗手工艺特色专区,通过开展非遗技艺直播周、产区宣传推广、达人溯源直播等活动,助力销售非遗传统手工艺产品。

让传承非遗的人得到丰厚回报,他们才更有动力“以非遗养非遗”,将传承继续下去,春节里的这些非遗才会“生生不息”。到头来,春节非遗的经济价值得到发掘,也能助益其历史价值、精神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的拓展。

04

年味也非空洞抽象的,而是非遗感染力的外显。在当下,“为了看一种非遗奔赴一座城”的现象已蔚然成风。

2024年,佛山赛龙舟、泉州簪花围、壮族三月三等非遗相关内容,视频热度实现数十倍增长后,就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目的地打卡,带动佛山、泉州、南宁旅游订单量分别同比增长131%、110%和146%。

在短视频直播“传播(种草)-打卡(拔草)-再传播(再种草)”链路的反哺下,非遗带动了产业带和地方文旅融合发展,不是偶然。

春节的那些非遗,也极具带动地方文旅的潜力。很多观众看到短视频和直播间里鲜活的非遗后,经常会被故事、场景、声音、气氛、视觉、符号、典籍里萃取的点状精华信息吸引,心生共鸣或产生好奇,进而萌发去线下打卡的想法。

蛇年春节,抖音生活服务就正在通过非遗城市宣传、非遗线路推广、非遗旅游产品助销等方式,帮助地方非遗文旅出圈,项目重点扶持的黄山鱼灯、宝鸡社火、佛山醒狮、揭阳英歌舞特色非遗内容目前人气就很火爆,已吸引许多网友前往线下目的地去亲身体验。

在春节非遗的串联下,那些参与者——无论本地的或外地的,都可以踏入了同一条名叫“文化传承”的长河中。当越来越多人以共创形式加入传承非遗的队伍中来,春节文化的“弦歌不辍”景象也就愈发可期。

非遗文化向外扩散的过程,就是年味不断发散的过程。在流动和共振中,年味会堆得更厚、扩得更远。

05

冯骥才说:“年文化不是哪一天建立起来的。它是数千年历史中不断创造、选择、约定俗成和不断加强出来的。它通过大量密集的民俗方式,五彩缤纷的节日包装,难以计数的吉祥图案,构筑起年的理想主义的景象。”其中既有视觉(颜色与图像)的、听觉(鞭炮与拜年的呼声)的、味觉(应时食品)的、又有嗅觉(香火和火药)的,它们占有了我们所有感官,直到心灵,让我们被自己创造的文化迷住。

言下之意,非遗是春节文化的精华所在与根脉所系,它的活力正是春节的魅力的底部支撑。

而要激发春节非遗的活力,就该让非遗在“短视频+直播+电商”的场景中重现生机、“遗”显风采,让非遗文化在“旧”范式加载“新”形式、“新”消费带动“老”手艺中焕发新光彩。就此看,抖音非遗计划从内容、电商、文旅等多维度助力春节非遗传播,来得颇具针对性。

无非遗,不年味;非遗兴,年味浓。蛇年春节,抖音上的春节非遗大赏想必也会戳动无数国人的“过年DNA”。

当过年的仪式感被非遗的活力“激活”,人们也会真切地感受到:在非遗正当潮中,属于中国人的年味又回来了。(佘宗明)

(责任编辑:田云绯)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打赏
  • 0人打赏
    举报
关闭
同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