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企业风险管理主题活动系列报道之一
编者按
近期,国内新冠疫情对大宗商品产业链企业造成一定冲击。为引导和总结推广疫情下期货服务实体经济的经验与案例,帮助产业企业更好地利用期货衍生工具应对当前疫情下的企业经营风险,郑商所与中期协近日联合举办“稳企安农护航实体”——疫情下企业风险管理主题活动,邀请龙头企业、期现公司等具有风险管理实践经验的讲师进行授课,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稳定经营提供了有效的期货经验。即日起,本报推出“疫情下企业风险管理主题活动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防控形势更加严峻,这对大宗商品产业链企业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产业企业生产经营所面临的“痛点”“难点”持续增多,尤其是原料价格的波动及部分地区物流受阻等给企业造成了巨大压力。
在此之际,为帮助疫情下的产业企业特别是棉花产业链企业渡过难关,由郑商所、中期协联合主办,中国棉花协会支持的疫情下企业风险管理主题活动第1场“期货助力疫情下企业原料采购不断供”于近日举办。与会嘉宾分别就“疫情下棉纺企业面临的原材料供应形势”“基差贸易缓解棉花原料供应难题”“‘中棉模式’拓宽棉花原料供应新渠道”进行了线上探讨,通过典型案例分享为涉棉企业稳健经营提供新的思路。
疫情下涉棉企业面临较多“痛点”“难点”
中国棉花协会信息部主任王丹表示,今年以来,全球范围内的通胀压力显著增大,俄乌冲突更是为全球经济蒙上一层阴影。国内外棉价均创近十年新高,当前国内棉市更是同时出现了购销倒挂、内外价差倒挂等情况,表明棉市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进一步增多,我国棉花企业面临着更大的生产经营压力。
据王丹介绍,当前棉市需求整体呈现出国内平衡、国际偏紧态势。“从棉价表现来看,国内外棉价总体处在高位,其中国际棉价涨幅较大,涨速较快。”王丹说,从棉价上涨的主要原因分析,一是俄乌冲突导致了石油和粮食价格上涨,带动棉价上涨。二是印度棉花产量下降和美国棉花销售预期较好,引发市场对供给端的担忧。三是受到了种植成本增加等因素的推动。目前,北半球已经进入关键播种季节,全球农资价格上涨,再加上石油价格带动运输成本走高,导致农产品种植成本增长非常快。此外,受俄乌冲突影响,全球面临粮食危机,部分国家增加了小麦和油料等农产品播种面积来保证民生,从而给下一年度全球棉花生产、供应带来了一些不确定因素。
“而受疫情多发影响,国内纺织业没有明显起色,且纺织品库存偏高、纺织消费低于预期。另外,2021年虽然新疆棉农植棉成本增幅较大,但由于收获期籽棉价格大幅走高,使得棉农收益较好,利于棉花种植面积的稳定。因此,国内棉价上涨乏力。”王丹认为,当前国内纺织企业面临的困境比较多,如疫情造成市场供需对接较差,物流效率低,消费低迷,已对部分企业产生实质影响。
另据了解,当前国内棉花成本较高,销售缓慢。王丹表示,当前全国棉花库存总量增幅较大,但工业库存较低。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成本不断增加,企业经营更加困难。如果后期经济没有明显好转,需求又不能快速恢复,棉花价格上涨到成本线的困难比较大,企业应该做好风险防控措施。此外,今年棉农种植成本继续上涨,为下一年度籽棉收购价格带来很大压力。
面对疫情多发的形势,王丹建议产业链各个环节企业均应开拓创新经营模式,控制好经营风险,并借鉴龙头企业等的创新风险管理模式等来稳定经营。
灵活运用基差贸易来纾解棉花原料供应难题
中纺集团商情研发部总经理助理黄兆龙认为,在疫情下利用好棉花期货、期权等衍生品市场,可有效帮助企业解决原料供应难题。自2016年以来,中纺集团积极探索并灵活运用棉花期货、期权进行套期保值交易,期现货相结合为业务稳健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如何运用基差贸易疏解棉花原料供应难题呢?”黄兆龙表示,基差交易实质上是将价格波动风险转移出去的一种套期保值策略,跟传统现货购销价格风险转移不同是,基差交易是把价格风险等从买卖双方,或者从价格本身转移到市场中去。对买卖双方而言,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规避掉的,这提高了我们风险防控的水平和成果,也是基差贸易近年来比较流行的原因之一。而灵活进行基差贸易,就是进一步丰富基差贸易的形式。为此,黄兆龙举例进行了深入讲解。
第一个案例为“基差+延期点价+商业折扣”助力降本增效。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极大冲击,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为商品市场创造了大量的流动性。2021年,全球通胀预期不断升温,大宗商品价格攀升,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面临着输入性通胀压力,棉花等原材料价格也随之上涨,下游企业经营压力增大。在传统的基差贸易基础上,中纺集团采取延长下游点价期14天和商业折扣的组合模式,通过让利的方式帮助下游企业降低成本。
2021年4月23日,A纺企锁定中纺集团基差销售资源2000吨,+300对CF2109合约,相较市场价格让利50元/吨,同时予以14天延期点价的优惠,5月27日,客户选择月度价格低点点价,点价价格为15340元/吨,现货成交价格为15640元/吨。
从模式效果来看,对下游企业来说,不仅享受了50元/吨的让利,还能有更长的时间选择较为合适的价格点价。客户最终点价价格较锁定资源期间郑棉CF2109合约结算均价15818元/吨低178元/吨,节省成本约46万元。“基差+延期点价+商业折扣”模式助力下游纺企降本增效,不仅帮助产业降低经营成本,实现产业共赢发展,还有利于不断向市场提供流动性,积极落实国家“保供稳价”政策要求。
第二个案例为“基差+一口价”模式助力产业共赢。中纺集团主动下调利润预期,采用“基差+一口价”模式,对加工企业采用高基差采购、对纺企采用低价一口价销售的方式帮助双方实现价格对接,促进价格顺利传导。
从模式效果来看,下游企业可以买到比市场价格低500元/吨的现货,降低了经营成本,缓解即期补库压力,获得稳定低价资源,极大地增加了市场竞争力。“基差+一口价”模式助力产业共赢,顺利解决了“上游低价不卖,下游高价不买”的产业矛盾,提高了产业运行效率,帮助各主体缓解了经营压力,促进了产业的平稳运行,实现了产业共赢。
第三个案例为“基差+期权策略”模式降低采购成本。2022年3月15日,某纺织厂根据自身采购需求通过中纺集团锁基差采购1000吨皮棉。不过,伴随着国际地缘政治冲突推动农产品价格持续高位,以及因大量未点价合约和得州干旱问题导致美棉上演持续上行行情。中纺集团通过研判认为期权到期前较难达到该纺企的预期点价位,于是建议该纺企通过卖出CF2205P21200看跌期权降低成本,如果看跌期权被行权,则相当在21200元/吨完成点价。3月18日,该纺企以260元/吨卖出CF2205P21200看跌期权,随后郑棉受ICE期棉上涨带动振荡上行,4月初小幅回落,4月7日期权到期未行权。4月12日该纺企在期货市场上以21520元/吨完成点价。
从模式效果来看,纺企锁定基差确定货源,在未点价前通过预付款形式可以先提货出库,保证正常生产经营的同时再通过卖出看跌期权收入权利金260元/吨,降低采购成本。通过“基差+卖出看跌期权”模式,纺企在锁定现货保证供应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采购成本,助力纺企增强竞争优势。
黄兆龙表示,2022年开年以来国际局势动荡加剧,美联储货币政策预期收紧,全球新增感染新冠人数不断攀升,都为消费带来较大不确定性。业内“金三银四”旺季不旺,纺织厂成品库存累积至高位水平,经营压力持续增大。尽管传统的基差贸易已经可以较好地满足纺织企业的一般用棉需求,但经营压力已迫使用棉企业对于原料采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中纺集团将利用“现货+期货+期权”的多种组合策略来满足用棉企业多元化需求,将以棉花“产业基地”建设为抓手,持续推动涉棉企业参与期货衍生品的广度和深度。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