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牯牛曾是我们农村孩子的玩物,现在1斤上千元都未必能凑得出来,它也有“倒退牛”、“蚁狮”及“沙牛”的别称,古人以地牯牛入药来治某些疾病。
在农村经常看到很多小型的昆虫,它们可不简单,深扒它们的背景,或许就对它们有不一样的看法了,很多小动物曾经都为人类的健康做过贡献。
比如龙眼树上的臭屁虫,其真实身份是中药上的九香虫;比如有毒的红娘子,也是一种攻毒类的药材;地牯牛也能入药,你知道它有哪些作用吗?
我们80,90后就爱玩地牯牛,以前单纯是觉得好玩,不知道它也是药材,现在好像都见不到这种小动物了,就算它再怎么值钱,也很难凑够一斤。
地牯牛能“倒退”
地牯牛是脉翅目蛟蜻蛉科昆虫中华东蚁蛉,也有记载为蛟蜻蛉或黄足蚁蛉,它拥有1对棍棒似的触角,前胸为黄色,背面具有两条宽的褐色纵带,因其幼虫体型小,如同蜘蛛而引起人们的注意。
地牯牛幼虫很好玩,它会原地转圈,在干燥砂地土底下生存。它所在的地方会被它“转”形成明显的漏斗状,它伏在底部等小昆虫坠入而将其捕食。
地牯牛还有个特点就是“倒退而行”,若按照正常的方式,头部和触角在前面,应该按这个方向而行,地牯牛偏偏是相反的,因此它也得名“倒退虫”。
地牯牛的价值
地牯牛曾经很辉煌,我们都知道虫类药材多是有毒性的,要保证用量才能发挥药用价值,可能是担心用得多而伤身,加上现在地牯牛不多见的缘故,如今已不用它入药了,但其价值不可忽视。
地牯牛拔毒消肿,这方面外用,治疔毒,《陆川本草》中记载的就是“敷疔疮”,一般就是用干体地牯牛捣绒而敷患处,皮肤上的疔疮就慢慢褪去。
地牯牛还利水,主要是用砂淋这方面,就是我们常说的尿结石,尿结石的出现是下焦积热引起,地牯牛的利水之功可调通水道,湿热便随之排出。
不只是这两方面,关于地牯牛的记载还有治疟疾和瘰疬等等,可惜地牯牛已经被淘汰,认识它的人少之又少,更不知道它的入药历史。你小时候玩过这种虫吗?在你的家乡,它有什么别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