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查结果分析】血常规化验单解读
血常规检查结果分析
血常规检查是体检中很基本的一个项目,它也是查出很多病因的重要方法之一。而血常规检查结果分析是最重要的,这是判断我们身体哪里出问题的标准,最主要是判断贫血与否。根据正常值和自己检查结果的对照,就能快速的判断自己身体有异的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血常规检查结果分析当我们做完血常规检查,拿到结果之后,就是验证我们身体健康与否的时候了。血常规检查是判断准妈妈怀孕与否的标准,在国内的正常值是100g/L。如果孕妇的血常规检查结果低于100g/L为轻度贫血,低于80g/L为中度贫血,低于60g/L为重度贫血。
血常规检查还可以了解到血色素数值、白血球数量、有无潜在感染。同时通过血小板的数值,可以了解到凝血功能,以及是否有血液系统或者免疫系统的疾病。
红血球的体积和脆性检查,可以帮助发现地中海贫血携带者。同时血常规检查还包括检查血腥的检测。
白细胞在机体内起着消灭病原体,保卫健康的作用,它的正常值是(4~10]×109/L。中性白细胞,正常为0.5~0.7,增高或减少的原因与白细胞计数相同。淋巴细胞,正常为0.2~0.4。嗜酸性-粒细胞,正常为0.005~0.05。嗜碱性-粒细胞,正常为0~0.0075。核细胞,正常为0.01-0.08。血小板:血-小板正常值的范围为PLT(100~300)×109/L。
血常规检查结果异常上面给大家介绍了血常规检查的结果正常范围,如果有一部分的检查结果值不在这个范围,那就是出现异常情况了。
白细胞在机体内起着消灭-病-原体,保卫健康的作用,它的正常值是(4~10]×109/L。如果增多准妈妈可能就会表现为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等,但在孕期是不同的,孕期是可以有一定的上升空间的。白细胞的减少,常表现为流感、麻疹等病毒性传染病。
中性白细胞,正常为0.5~0.7,增高或减少的原因与白细胞计数相同。
淋巴细胞,正常为0.2~0.4,增多时着表明准妈妈可能出现中性白细胞减少、结核、百日咳等,但减少也不是好兆头,表明中性白细胞增多。
嗜酸性粒细胞,正常为0.005~0.05,这种细胞增多意味着准妈妈可能患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及某些皮肤病。
嗜碱性粒细胞,正常为0~0.0075,这一数据对准妈妈的影响不大。
核细胞,正常为0.01-0.08,增多时见于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血小板:血小板正常值的范围为PLT(100~300)×109/L,如果血小板低于100×109/L,会影响准妈妈的凝血功能。
婴儿血常规检查结果分析婴儿的血常规主要是看以下几个指标:
红细胞系统:红细胞的主要作用是携带氧气,如果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都标有“↓”号,意味着有贫血的存在,而且组织可能有缺氧的表现。如果“↑”显示体内红细胞增多,不过红细胞增多也不是好事哦。
白细胞系统:白细胞在血常规中显示“↑”或“↓”都不正常。它的总数是局限在“正常范围”内的,如刚出生正常新生儿的白细胞总数是(9~30)ⅹ 109/L,平均是20ⅹ109/L。随年龄增长,正常值会逐渐降低,如6月到6岁的幼儿为(6~15)ⅹ109/L,平均为10ⅹ109/L;7~12 岁为(4.5~13.5)ⅹ109/L,平均为8ⅹ109/L。偏高则有可能存在炎症,大多是细菌感染;如果是数值偏少,则有可能是病毒感染,或者是药物作用引起的。
血小系统:血小板(PL)约为(100~300)ⅹ109/L,如果血小板减少则意味着宝宝在凝血方面有问题,这可是非常严峻的哦。
儿童血常规检查结果分析儿童的血常规跟成年的血常规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儿童如果检查血常规,最主要是看哪几项指标呢?
1、并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的作用主要是给全身供氧,并把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而这个功能主要是靠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完成的。一般情况下,这两者都是相对固定的。
2、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医生根据白细胞的数量来判断身体是否发生感染,然后再根据白细胞分类来判断是什么类型感染,要使用什么药物。
3、血小板。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凝血,没有它,可能会因为流血过多产生生命危险。
下面给大家分析4-5岁的儿童血常规正常值的范围。红细胞: 4.4×1012/L,血红蛋白测定:134g/L,白细胞8×109/L,中性粒细胞:0.58N%,淋巴细胞 0.34L% ,血小板250-300×109/L。
孕妇血常规检查结果分析孕妇做血常规检查主要是判断自己是否贫血,正常的血常规检查结果是在100g/L—160g/L。如果低于这个标准则是有贫血的症状。
孕妇轻微的贫血对准妈妈和分娩的影响不大,而如果是重度贫血,则会有引起早产,低体重儿等一些不良后果。如果患有严重的贫血,在孕妇会铁供给不足,影响胎儿的发育,不利于产后恢复。
但是如果准妈妈的血小板低于100*1012/L,会影响准妈妈的凝血功能。这对孕妇是极其不利的,因为在生产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有出血,这就有可能会造成大出血的发生。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