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内容摘要  新华网北京12月21日电(记者 周英峰、赵晓辉)“上学不用交费,种田不用交税”,“喝上了卫生水,用上了水冲厕”,“独生子女二女户,人到六十有补助”……这些正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流行的“顺口溜”,让人们对今年农村经济社会和农民生活的新变化有了直观感受。  2007年,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到顺利推进的一年

  新华网北京12月21日电(记者 周英峰、赵晓辉)“上学不用交费,种田不用交税”,“喝上了卫生水,用上了水冲厕”,“独生子女二女户,人到六十有补助”……这些正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流行的“顺口溜”,让人们对今年农村经济社会和农民生活的新变化有了直观感受。

  2007年,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到顺利推进的一年。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全面增产,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改善,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我国农村呈现全面发展的态势,发生了引人瞩目的变化。

  今年,我国现代农业建设不断发展,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其中,粮食生产再获丰收,产量有望超过1万亿斤。这是自1985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首次实现连续四年增产,也是本世纪以来首次达到1万亿斤水平。同时,经济作物实现全面、协调发展,畜牧业、渔业发展等均保持较高增速。随着各项政策的逐步落实,生猪生产正在恢复。

  在国家出台各种支农惠农政策等因素的合力推动下,今年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达3321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8%,高于上年同期3.4个百分点。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有望连续第四年超过6%。

  收入的不断增长为农村居民生活改善提供了坚实基础。前三季度,国内市场销售快速增长,其中县及县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4.9%,增幅比去年同期加快0.3个百分点。农村消费增长步伐的加快,说明农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

  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农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今年,包括山东文登、山西祁县等在内的全国各地农村,农民自办文化悄然兴起,农村传统文化得到挖掘,进一步丰富了农村地区的精神文化生活。文化建设带来了文明乡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不少地区的农民群众反映:现在邻里纠纷少了,家庭关系和睦了,精神面貌变化了。

  农村社会事业也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加快,教育、医疗、低保等基本公共服务范围不断扩大。今年,国债投资和中央预算内投资用在农村“水、路、电、气”建设的资金达300亿元。千百万农民开始喝上放心水,走上平坦路,用上便宜电,烧上清洁气,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目前,全国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口近7.3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被全部免除,惠及1.5亿农村中小学生;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覆盖近3000万人;扶贫开发取得新成效,农村贫困地区面貌发生喜人变化。

  农村的民主政治建设继续推进。今年以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以直选村干部、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机制不断完善。如今,全国60多万个村委会换届选举已进行了4至5次。通过村民自治,群众有了当家做主的权利,农村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农村社会管理逐步完善,农民群众安居乐业。

  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到扎实稳步地推进。但是,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城乡差距扩大的局面没有根本扭转,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形势、新任务。为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展望明年,国家将突出加强农村基础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着力解决农村民生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信在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活力会进一步增强,国家发展的成果会更好地为广大农民共享。

 
举报 收藏 打赏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202103070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