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黃小麥顆粒歸倉,遍地玉米長勢喜人……金秋時節,兵團墾區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作為兵團重要的農業生產基地,今年以來,八師石河子市全力提升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能力,糧食作物實際種植面積達71.19萬畝,完成兵團下達目標任務的113%。其中,小麥種植面積20.1萬畝,同比增長22.7%。根據測產統計,今年該師市小麥平均畝產達632公斤,同比增長17.3%,預計小麥總產量將達到12.34萬噸,同比增長43.9%,單產和總產均創歷史新高。
藏糧於地、藏糧於技。今年,八師石河子市糧食生產實現面積、單產、總產“三增”目標的“法寶”是什麼?
近日,記者走進八師石河子市各團場連隊的田間地頭採訪調研時發現:科研院所的專家下鄉做指導、送技術成為常態,師市及團場舉辦的農業技術培訓班讓職工群眾受益匪淺,連隊特聘農技人員努力打通科技服務“最后一公裡”,緊緊圍繞職工群眾切實需求、日漸成型的現代農業技術服務體系,為八師石河子市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夏收以來,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待遇的石河子農業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洪雪梅時不時就會收到團場職工發來的報喜和道謝的信息。這緣於今年她有了一個特殊的身份——八師石河子市小麥專家指導組組長。
為全力抓好糧食油料作物生產,八師石河子市協調新疆農墾科學院、石河子大學、石河子農業科學院、八師石河子市農業農村局局屬事業單位,成立了小麥、玉米、大豆花生和棉花4個專家技術指導組。
指導組的專家們深入基層一線,仔細查看苗情、墒情,走訪種植大戶、農業專業合作社,面對面了解職工群眾所急所盼,手把手向職工群眾傳授農作物種植管理技術。
“2015年,我培育的‘新冬52號’冬小麥品種通過自治區審定,2016年在六師奇台農場首次大面積推廣種植,平均畝產達620公斤。今年,該品種冬小麥在奇台農場大面積種植,當地百畝示范方平均畝產達818.69公斤。農作物產量提升的關鍵,在於一系列高產技術的應用推廣。”洪雪梅說。
近年來,洪雪梅主持編制了烏魯木齊至伊犁沿線冬小麥及春小麥高產栽培方案,不斷摸索總結小麥播種、返青、拔節、孕穗等各個生長階段的關鍵技術,甚至細化量化到每畝地的用水量、肥料配比等。
從冬小麥返青直到收獲,洪雪梅經常往返於石河子墾區各團場,將與良種良法相配套的水肥一體化、高效化控、植保等農業種植管理新技術送到千家萬戶。
科技進步厚植豐收根基。基層職工群眾對農業科技知識和服務的需求十分迫切,傳統的線下服務模式,難以有效滿足職工群眾這一訴求。
為此,指導組的專家們組建多個微信群,根據農作物不同生長情況、氣象條件等,及時提醒種植戶澆水、施肥、打藥。作物生長過程中出現了問題,種植戶就拍照發到微信群,請專家們在線診斷。
“隻有增產增收了,大家才有更高的積極性去種植糧食作物,咱們的糧食生產才能穩住。”洪雪梅說。
“我現在也是有証書的新農人了!”回憶起今年3月,自己剛拿到職業技能等級証書時的場景,八師一五二團職工黃建閣一臉驕傲地說。証書顯示,他的職業名稱為農業技術員,職業方向是農作物種植技術員,職業技能等級為中級工。
“富腦袋”才能“富口袋”。今年年初,利用冬閑時間,八師石河子市農業農村局、各團場接連舉辦“三農”干部培訓班、高素質農工培訓班、基層農技人員培訓班和糧食作物高產技術培訓班等,進一步提高“三農”干部和職工群眾的專業素質。
小麥生產技術關鍵環節、農機的使用與保養、農作物病虫防治……在今年2月舉辦的培訓班上,由高級農藝師團隊教授的20多節實操課,讓黃建閣受益匪淺。
“今年以來,團場先后舉辦各類種植技術培訓5場次,參加人數達600余名,其中254名職工獲得了中級農業技術員資格証書。”一五二團社會事務服務中心副主任朱曉琳介紹。
八師石河子市農業農村局還組織行業專家召開研討會,編制《2023年第八師農業實用技術匯編》,發放到基層一線技術人員、合作社負責人和種植大戶手中,指導他們進行農業生產。
記者看到,在這部匯編滴灌冬小麥高產栽培技術要點篇目中,從小麥播種前的土地准備、種子處理,到播種時的滴灌帶配置、灌好出苗水,再到冬小麥越冬、返青、拔節、抽穗等各生長期的水肥管理、合理化控,以及冬小麥各個生長期的技術要點,都講解得十分詳實細致、通俗易懂,便於一線職工群眾學習與操作。
緊盯農時,八師石河子市農業農村局及時發布作物田間管理技術建議,師農業技術推廣總站根據農作物病虫害發生情況及時發布警示信息,指導職工群眾做好防治,各專家技術指導組根據在田作物不同階段生長發育特點,聚焦生產重點環節,及時提出農業生產指導意見……一項項及時到位的實用科學種植新技術,讓職工群眾豐產增收底氣更足。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基層農技推廣體系要穩定隊伍、提升素質、回歸主業,強化公益性服務功能,打通科技進村入戶“最后一公裡”。
2022年以來,八師石河子市著力推進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連隊農技人員特聘計劃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
“八師石河子市利用兵團專項資金,為全師市每個連隊聘請一名全職或兼職農業技術員,形成師市、團場、連隊三級農業技術指導體系。”八師石河子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陳偉說。
記者了解到,這些特聘連隊農技人員從農業鄉土專家、種養能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技術骨干、高素質農工培育優秀學員中招募而來,每年工作時間為4月至9月,每名農技人員每月予以2000元補助,包括技術服務、交通、通訊補助及中國農技推廣APP流量補助等。
42歲的石河子總場四連職工喬曉,是種植棉花和小麥的一把好手。因為有技術、有干勁,今年,喬曉受邀成為特聘連隊農技人員,在田間地頭發揮所長。
“我們要當好‘吹哨員’‘預警員’,基本上每天都會去地裡看一看,看有沒有病虫害,作物長勢怎麼樣?”喬曉告訴記者,問題在一線發現,情況在一線掌握,特聘連隊農技人員、專家指導組與團場農業發展服務中心之間上通下達、精准對接,能夠讓問題在一線得到迅速解決。
“從農業專家到技術員,小麥種植的全周期都有人跟、有人問、有人管,明年種糧我們信心更足!”一四九團四連職工楊明亮今年收獲了36噸冬小麥,每天都是樂呵呵的。(趙優)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