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完美的离婚》里有这么一段话:“罐头是在1810年发明出来的,可是开罐器却在1858年才被发明出来,很奇怪吧?可是有时候就是这样的,重要的东西有时也会迟来一步,无论是爱情还是生活。”
当下是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大家都想尽可能的节约时间成本,想在最短的时间内,让自己得到最快的发展,获得更好的生活。
经常会听到别人说,这个时代的年轻人都活得太浮躁了,不懂得路要慢慢走,风景要慢慢欣赏。
可这不仅仅是年轻人自身的问题,而是风云变幻的时代环境在每分每秒里催促着大家成长,哪怕慢了一秒,都有可能再也跟不上其他人的脚步。
不能一成不变,要打破舒适圈,要转型,来自各方的压力总是在提示他们,再不往上爬,你就老了。
这份焦虑同样会带给作品口碑不好的演员们,最近在综艺《送一百位女孩儿回家》中,郭采洁就谈起了她出道以来的心路历程。
与大众认知不同,郭采洁其实是歌手出道,2007年她的首张专辑《隐形超人》助她在台湾一夜走红。
一个冷知识,《爱情公寓》的主题曲,那首脍炙人口的《我的未来式》就是郭采洁的歌。
和很多台湾年轻歌手一样,郭采洁积累了一些名气后,主演了一部偶像剧《无敌珊宝妹》。
这部偶像剧的超高收视,让郭采洁彻底打开了知名度,人气水涨船高。
最初的郭采洁就是在歌手和偶像剧女主中穿梭,事业成功且简单,直到2012年她接演了郭敬明的电影《小时代》系列。
《小时代》官宣的时候没有人看好长了一张娃娃脸,身型小只的郭采洁会成为那个气场强大的顾里。
可当郭采洁剪了一头利落的短发,端着红酒,迈着嚣张的步伐闯进人们的视线时,那个书里的顾里仿佛活过来了。
她就是顾里,她就是那个在灯红酒绿的魔都肆意穿梭的女魔头。
郭采洁以往的事业重心都在台湾,是《小时代》让她一只脚迈进了内地娱乐圈,所以“顾里”成为很多内地观众对她最初也是最深刻的印象。
这份印象太过于根深蒂固,她跟角色的贴合度又实在太高,搞得大家一看到她,甚至都直接叫角色名。
这是幸运,也是困扰。
郭采洁在节目中无奈地表示,她很想打破观众对她的固有印象,所以她接演了电影《喜宝》。
现在看来这个选择当然是个错误,因为《喜宝》上映之后只收获了豆瓣3.3的评分,几乎每个看过电影的人给出的都是差评。
一部电影口碑的好坏不能全部怪演员,但没有选择好剧本却是演员的锅。
郭采洁太想要打破她的既定形象,她觉得“喜宝”一角是她好不容易等到的,区别于“顾里”的那个角色。
心浮气躁会蒙蔽人的双眼,让人看不到全局,不管以后发展如何,总之能从现状里走出去就好。
《喜宝》剧情逻辑上的混乱无章,尤其是原著中复杂的人性与三观上的对峙感,被改编成了无病呻吟的疼痛爱情,还美其名曰“爱情没有年龄的界限”。
当然这些毛病郭采洁最初都没能筛选出来,她只是单纯的想着,要靠“喜宝”这个角色带大家走出对“顾里”的印象。
结果显而易见,郭采洁很受挫,她看着观众的评价觉得很沮丧。
“这好像是我演戏中的一个陋习吧,所以大家才会觉得说,你仍然给到的还是一样的东西,就好像灵魂都被禁锢住。”
郭采洁说起这个角色的失败,她是这样认为的,表演的模式被固化了,没办法给大家带来新的期待。
郭采洁用了“陋习”这个词,倒有些出乎意料,很少有艺人会用这么严重的词来形容自己的表演。
由此可以看出,郭采洁对自己的演员事业非常不满意,她是一个对自己抱有极大期待,并且阈值非常高的人。
《喜宝》电影带来的打击非常大,郭采洁一度觉得不敢轻易开始表演,那份内心的沮丧逐渐变成了不知如何是好的崩溃。
“就觉得为什么总是这样,为什么最终出来的结果都是这样?”
在她最焦虑崩溃的时候,她恰好看到了一档以演员为主的综艺,她看着看着就掉下眼泪来。
或许是看到了新人演员对待表演的热情,又或许是看到了那些已经过气的演员仍然不肯放弃表演的梦想。
郭采洁心想,她还是热爱表演的,她内心这样告诉自己。
不过当主持人问她,现在考虑好未来的路该怎么走了吗?
郭采洁摇了摇头,说:“我还是不要轻易开始表演了。”
承认对表演的热情,又害怕受到表演的打击,郭采洁的心路历程就像每一个社畜,太过于想得到工作上的认可,反而变得畏手畏脚起来。
但从另一层面来说,郭采洁觉得自己能力还达不到,不草率决定成为一个角色,恰恰也是她对角色的尊重。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生活节奏,不要刻意去跟别人比较什么。
年轻演员的热情和过气演员的执着,郭采洁都曾经拥有过,而且她现在也正在品味它的苦楚,只有自己看开了,找到目标才能更好地走下去。
将这份内心的惶恐罕见地表达出来之后,郭采洁的负担也减轻了不少。
她在微博中说:“将呼出的那口气擦亮了镜子,为要更清透亮丽地看见自己。”
也许主持人问她时,她是真的还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但节目播出后,她看见了粉丝的鼓励,路人的支持,将内心的重担卸下后,相信她已经明白,下一步该如何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