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贝玲妃全面关停中国线上渠道后,日妆品牌高丝将于4月19日关闭已运行14年的天猫老店。事实上,部分外资美妆品牌正经历退潮期,正与曾经的高光时刻渐行渐远。
近日,高丝化妆品在天猫官方旗舰店发布闭店公告,将于4月19日结束运营,在此之前下单的货品将按计划送达。与此同时,店铺结束运营后会员权益也将失效。
对于本次闭店,高丝官方客服告诉大河财立方记者:“高丝将重点调整在中国大陆的业务规模和发展重点,消费者可以继续前往线下店铺购买产品。”此外,该客服还告知记者,微信小程序——高丝官方微商城可以继续购买产品,目前还没有收到关店通知。
店铺信息显示,高丝化妆品官方旗舰店拥有88.5万粉丝,运营超过14年。店内在售3大品牌,分别是高丝茵菲妮、高丝蕴一和高丝。店内共计37个SKU,包括护肤和彩妆两大品类。店铺显示,原价178元一瓶的定妆喷雾,券后89元买一赠一,目前显示已售超1万单。其余产品销量则在几十到几百不等。
公开资料显示,高丝化妆品创立于1946年,是日本三大化妆品企业之一,主要从事化妆品制造与销售,旗下共拥有KOSE高丝、COSMEDECORTE黛珂等多个品牌。
事实上,高丝结缘中国已久,是最早涉足中国市场的外资美妆企业之一。高丝官网显示,1988年高丝进入中国,为更快拓展中国市场,高丝选择和中国老字号企业杭州孔凤春化妆品厂成立了合资企业——春丝丽有限公司。2003年,高丝又将合资公司更名为高丝化妆品有限公司。
为了更好地拓展中国市场,2005年6月,株式会社高丝在上海注册成立了专门的销售公司——高丝化妆品销售(中国)有限公司,全权负责集团旗下DECORTE黛珂、SEKKISEI雪肌精等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推广和销售。2017年,高丝集团和日本科玛控股株式会社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出售了其所持有的中国生产公司,决定转移回“日本制造”的重心,在中国市场以销售为导向。
据高丝集团公布的2023财年财报,高丝集团营收为3004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43亿元),同比增长3.9%;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37.9%至117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6亿元),中国市场在内的亚太地区销售额同比减少34.7%。高丝集团表示,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被归咎于中国和韩国旅游零售市场的下滑。
“对于高丝而言,其市场竞争力逐渐下滑,迫于成本压力,则会选择通过闭店来压缩渠道成本。总体来说,市场跟不上、产品跟不上、对消费者的理解跟不上,可能是高丝关闭淘宝旗舰店的主要原因。”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告诉大河财立方记者。
曾几何时,日韩化妆品占据着不少中国女性消费者心智。然而近年来,以日韩为代表的国际化妆品品牌正逐步退出中国市场,告别高光时刻。
据青眼号外,仅在2020年至2023年8月期间,就有至少二十余个国外品牌的海外旗舰店宣布关闭。艾媒咨询显示,2023年至少有7个海外彩妆品牌退出中国市场。例如,2023年12月,号称“一年卖出一亿片面膜”韩妆品牌春雨宣布相关店铺停止销售,退出中国市场;同期,日本美妆品牌倩诗丽和韩国品牌BBIA关闭其天猫海外旗舰店;今年1月,LVMH旗下高端美妆品牌贝玲妃宣布关闭天猫、抖音、京东三大线上旗舰店。
而在外资闭店潮中,日妆产品的衰退迹象似乎更为明显。青眼情报出品的《2023年中国化妆品年鉴》数据显示,2023年日本化妆品销售额同比下滑17%。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3月天猫护肤类目GMV为139.65亿元,TOP品牌榜中仅资生堂、SK2上榜。
业内人士指出,过去中国化妆品行业几乎被外资品牌一统天下,而这种局面目前正逐渐被打破。海外品牌的产品营销策略、对于消费者的洞察相对较为落后。此外,中国社交媒体的发展也远远超出了全球其他国家。国货美妆产品和社交媒体呈现深度捆绑关系。在此背景下,部分海外品牌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现象。
“除了营销渠道、消费趋势洞察、产品迭代等方面没有进行及时的更新迭代之外,国货美妆品牌崛起是重要的外部因素。年轻消费者群体对于国货品牌的偏爱给外资品牌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这是不争的事实。”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事实上,一批国货美妆品牌凭借渠道优势加速起飞,也借助营销模式创新、平价等优势,正成为不少年轻人的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韩束抖音渠道销量同比增长374.4%,成为拉动上美股份业绩增长的关键因素。而国货美妆龙头珀莱雅也深耕线超过欧莱雅,品牌获得天猫平台和抖音平台美妆类目双料冠军。
不过,上述业内人士也表示,国际美妆品牌依然有强大的品牌力和研发实力,国货美妆产品不能掉以轻心,要想实现超越,必须在产品力和研发力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