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俄国艺术家车尔尼雪夫斯基(Николай Гаврилович Чернышевский)曾经说过:“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
在我们耳熟能详的许多文艺作品以及艺术作品当中,一些人物的经历,包括他们的所作所为,能够在几千年后的今天仍然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文化当中的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尽管有一些艺术加工的成分,但其中的许多人和事仍然是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的。
纵观这部作品,蜀国的丞相诸葛亮,可以说是整部作品当中脑力“天花板”的存在。原本隐居山林,自比管仲、乐毅的诸葛亮,在刘备三次登门拜访之后选择入世为政,并且几乎凭借一己之力,帮助军事力量并不是特别强的刘备扩大版图。
我们今天再去回顾诸葛亮的传奇经历时,除了他的种种计策,其实也不妨从他的思想当中去思考一下人际交往相关的内容。
曾仕强:交往也要“六出祁山”
已故的台湾国学大师曾仕强,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中与管理和交往相关的内容有着很深刻的研究。
曾仕强先生认为,诸葛亮的所作所为能够给我们提供很大的人际交往方面的参考,主要就是关于交往的动机与结果。
正如上文所说,诸葛亮原本是不打算到东汉末年的乱世当中,去一展自己才华的。他认为即便自己有一定的才能,最终也难以改变当时三国鼎立的格局。
但以刘备为首的蜀国的核心领导集团,十分诚挚的到诸葛亮家中邀请他帮助自己去夺得天下,诸葛亮也被刘备的执着和坚持所打动,最终决定放手一搏。
其实这就可以看出,在人际交往当中,你对他人所展现出的态度以及动机,甚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去动摇对方的一些价值观。
所以这也提醒我们,如果真的有一些积极的目的,那么不妨去把内心的想法展示出来,真诚是交往最根本的一把钥匙。
当然除了诸葛亮和刘备本身的相处之外,在诸葛亮戎马一生的经历当中,我们也可以得知一些与交往相关的内容。
诸葛亮一生的诸多军事经历当中,“六出祁山”算得上是比较知名的一个系列军事行动了。祁山在今天的甘肃省境内,地形复杂,易守难攻,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当时已经晚年的诸葛亮,为了帮助蜀国取得更大的版图,带兵挥师北上,六次在齐山地区进行军事战争,与曹操的魏国军队发生冲突。
尽管最终并没有取得想象当中的结果,但是他的努力还是获取了很多回报。
交往中的过程与结果
曾仕强先生表示,诸葛亮六出祁山的经历就像是我们日常交往一样,突出了一个关键的点,那就是“深耕”——有些重要的社会关系,需要去维护,同时要花费一定的精力去提升。
六出祁山是蜀国为了扩张的关键一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北伐的结果其实并不意外,以诸葛亮“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的能力,他应该早就知道北伐的结果,甚至是最终三国的发展趋势。
但他也仍然愿意花费几乎是一生的精力,在帮助刘备集团统一的事业当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是因为在两人相识之初,刘备表现出了对诸葛亮绝对的尊重,为了报答这种赏识,尤其是在之后的相处过程之中,诸葛亮愈发看到刘备的仁义,所以他选择不计后果的北伐,即便自己年事已高,蜀国军事力量不足。
其次,从战略角度来看,领土位于长江上游地区的蜀国,虽说坐拥天府之国,物产丰富,但在一统天下的层面上,古代帝国讲究“天下”观,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才是真正的中心。
所以对于刘备和蜀国而言,想要成为正统,就不得不北上。
这就好比是我们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之中,总是会有某些比较在意的人、比较重视的关系。有时维系这些关系会耗费比较多的精力甚至是财力,但是却有着不得不去做的必要性。
曾仕强先生表示,快速发展的社会让人们变得急躁,有时候甚至急功近利。一旦认为一些关系对自己不再有价值了,就会对他人显示出冷漠甚至不耐烦,导致人际关系处在不断的变动之中。
这是一种交往层面上的唯结果论。
我们在很多时候不能只看结果,而是要在事情的本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