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俗语,大家每个人都能说几句,因为俗语都是朗朗上口的,很好记忆。俗语是老百姓发明的,基本上都是出自民间。很多俗语是老百姓总结的一些生活经验,非常的有道理,对我们也是深有启发。不过有一些俗语是已经过时了,因为很多俗语是基于当时的背景,时代一变,一些俗语也就失去了意义。
以前有一句很有名的俗语叫做穷不走南,富不去北。读到这里,估计很多读者会以为这句话的意思是穷人不去南方,富人不去北方。如果按照这样理解,其实是不对的,因为现在南方的经济要比北方好得多,很多穷人都是去南方的,南方的机会也更多一点。这句话其实就是放到古代也是不对的,因为古代南方也是很富庶的地方,比如说江南地区。
其实这句话是源自清朝,大家知道满族人入关以后是把首都选择了北京,而当时的北京也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北京是分内外城的,当时的满族人是把内城里的汉人全部都赶走了,这时候内城就变成了满族人的地盘。其实大家知道经济有时候是政治决定的,而满族人到了北京以后,北京的经济也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所以穷不走南,富不去北这句话的南北其实是北京的南北。当时北京城的西面住的都是满族的那些贵族,是普通老百姓进不去的,所以非常的高端,当时称这里的人叫做西贵。而北京城的东面就是普通老百姓居住的地方,这里也是小商贩聚集的地方,因为人多的地方肯定就会有买卖,而这里的竞争也是很激烈,而生意的繁忙也是让这里变得富裕起来,所以渐渐有了东富的说法。
所以北京的东西都成了富人居住区,所以剩下的那些穷人就住在北京城的南北。当时把北京的南北称为南穷北贱,贫自然指的就是贫穷,普通老百姓。而贱就是指那些没落的贵族,还有一些社会最底层的人,所以当时凡是有点能力有点条件的人都不会住在北京的南北。
所以当时的穷人如果要想挣钱就必须去东面,去那里做生意,做点买卖来赚钱。去南面是没什么前途的,因为太穷了。去北面也不行,因为那些人很难打交道,有点野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