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企业来了“科技军师”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本报记者 张毅力

    “我将发挥自己的优势,当好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的桥梁和纽带,助力打造创新平台,协同开展技术攻关,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快成果落地转化。”郑州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刘仲毅作为“科技副总”,在春节后到河南联创化工有限公司“报到”。

    近日,河南省首批“科技副总”选派工作会议在郑州举行,626名高层次科技人才正式“上任”。这些“科技军师”来头不小,其中597名都有博士学位,大多来自郑州大学等重点高校。

    在河南首批“科技副总”选派工作会议上,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张锐介绍,2024年6月,河南省科技厅联合河南省委组织部等七部门印发《河南省“科技副总”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采取“编制待遇在省内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其他具有研发能力的事业单位,工作在企业”的选派模式,计划自2024年起,三年内选聘3000名左右“科技副总”到企业内任职,重点服务河南省“7+28+N”产业链群,引导一批事业单位科技人才向企业一线有序流动。

    此次,河南省“科技副总”选派工作共有1047家企业提出申请,经形式审查、专家审核等环节,最终确定首批626名高层次科技人才入围。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占比95.5%,30岁至45岁中青年科技人才占比76%,来自高校的科技人才占比93.7%。

    张锐表示:“这支队伍政治素质高、专业能力强、服务奉献精神好,是企业不可多得的‘科技军师’。”首批“科技副总”遍布河南各个地市,根据人才特长和企业需求精准匹配,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作为在高校从事化工新材料的科研工作者,刘仲毅认为:“当前,化工领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面临供需脱节、路径不畅、技术壁垒等困境。‘科技副总’行动计划,是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

    “团队前期与河南联创化工有限公司共建研究院及中试基地,成功攻克氢化双酚A等10余项重点技术,带动企业投入超8000万元,助力尼龙、聚酯新材料产业链升级。”刘仲毅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他在企业担任“科技副总”后,和团队一道将按照计划推进氢化双酚A等项目的工业化实施。目前,这些项目已进入工艺论证阶段。

    科技人才与产业的“双向奔赴”,在各地市产生了积极的互动效应。新乡市针对不同行业需求精准施策,聚焦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多个关键领域进行选聘工作,最终推荐49家企业参与该项目,成功吸引郑州大学教授刘文涛等49位科技人才加入企业。

    新乡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李亮表示,新乡市将继续致力于提升校企合作效果,组织多样化的科技交流活动,助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更多科研成果落地生根。

    企业也对“科技副总”机制充满期待。洛阳轴承集团总经理于海波表示:“我们将充分利用企业与河南科技大学同属一地,工作、生活较为便利的优势,通过‘科技副总’全面深化合作,加快高水平科学研究、技术攻关和创新成果转化,推动企业实现技术飞跃。”

 
举报 收藏 打赏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202103070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