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向头部城区高度集中,创投资源的马太效应强劲。
对于创投行业而言,区域发展质量不仅影响着资本的流向,还直接决定了创新生态的活力和可持续性。那么,在科技创新与资本集聚的双重驱动下,哪些城区正在引领创投风向?哪些城区又最具创投价值?3月31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人工智能主题日」核心论坛—— AI未来论坛:创新·投资·全球化 上,投中信息CEO杨晓磊揭示了答案。通过深入研究全国所有GDP超千亿的县级行政区以及经济功能区的创投氛围和发展质量,投中信息评选出了2024年度“最具创投价值”城区TOP100。本次论坛由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主办,北京中关村科学城创新发展有限公司、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投中信息、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共同承办。杨晓磊在解读中指出,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上榜城区占比高达77%,这些区域凭借政策红利、产业协同、资本聚集等方面的绝对优势,吸引了大量优质企业和人才聚集,并形成了强大的经济辐射力和产业影响力。此外,通过对比上榜城区的新增融资企业可以发现,创投资源的马太效应在区域发展中得以充分体现,融资密度分化,资本向头部城区高度集中——上榜城区2024年新增融资企业中77%位于上海、苏州、深圳、北京、杭州、南京、成都、广州8个城市,TOP5区域融资企业总数更是占到百强的23%。以下为杨晓磊演讲实录,由投中网整理:尊敬的各位领导、来宾、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我是投中信息杨晓磊,今天非常荣幸站在这里为大家解读和发布《2024年度中国最具创投价值城区榜单》。这份榜单是基于对200多个城区进行数据分析,结合了区域发展质量和区域创投氛围等核心指标,最终评选出本年度最具创投价值的区域100强。接下来我将用10分钟时间,从评选逻辑、关键发现、区域亮点三个维度给大家解读。本次榜单的评选对象聚焦在2023年GDP超过1000亿元的三类区域:第一类是行政区,如大家熟悉的海淀、浦东新区等;第二类是经济功能区,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等各类高新区、开发区;第三类是“政区合一”,比如苏州高新区、广州开发区等。我们遵循数据公开可获得、指标科学合理、评选方法可执行可持续的原则来设计这个榜单,所以在指标的设计上,我们重点考察了三个维度:一是经济水平及增长质量。核心指标包括GDP、GDP增速、人均GDP、增值税,以及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同时我们还关注其他衡量区域经济的指标,比如产出效率和财税健康度,要突出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人文环境价值。比如说常住人口情况,科教文卫的投入;三是创投活跃度。通过新增企业数量、新增融资企业数量以及二者的增速指标来评估创投的发展质量。所有的数据均来自于政府公告、政府公报、投中嘉川CVSource数据库,确保榜单的权威和客观性。从榜单结果来看,我们有四个核心发现:一是城区显著聚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个城市群表现突出,占据整个上榜区域的77%,这一数据基本印证了国家级城市群在政策红利、产业协同、资本聚集等方面的绝对优势。二是经济实力雄厚。上榜城区的经济体量整体比较强劲,GDP超万亿有两个,分别是海淀区和浦东新区;500亿以上有11个,GDP中位数达到2415亿。这反映出头部城区已经形成经济高原,对全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十分显著。三是融资密度分化。资本向头部城区高度集中,前五名的城区融资企业总数占百强的23%,中后端城区融资活跃度相对较低。这还是入围100名的,这些现象表明创投资源的“马太效应”依然强劲。四是经济功能区表现亮眼。上榜区域中经济功能区(含政区合一”模式区域)占比达23%,这些功能区在高新技术产业、税收贡献、政策灵活度上面具有较大优势。我们做了一个分布,发现上榜城区高度集中在经济热点地区,比如江苏省、广东省和浙江省,分别以22个、18个、15个城区位居全国前列,凸显出长三角与珠三角的核心优势。超大城市中,上海、北京分别贡献了10个和7个城区,资源聚集效应较为显著。从区域的分布来看,呈现阶梯化特征:华东地区以58个城区独占鳌头,中南地区25个,华北、西南、西北合计占比不到20%,这还是北京贡献了7个城区的前提下,说明区域不平衡发展问题还是十分突出。下面看一下增长质量数据。排名越高的城区经济增长质量越优,税收贡献与产出效率显著增强,20个头部城区已经形成了一个经济高地。从数据来看,经济功能区表现非常亮眼,前20名城区中经济功能区占比超过一半,这得益于政策和产业的双重优势。具体指标来看,23家上榜经济功能区平均GDP是3349亿,超过前100名平均的2972亿;人均GDP是34万,领先上榜平均值11万;税收贡献比如增值税和企业所得占比均值达到54%,科教文卫支出占比超过40%,均高于平均水平。经济功能区2024年平均新增融资企业数量达到83家,也显著高于前100名的平均值。从融资角度而言,数据结果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头部效应,二是融资环境。头部效应指的是前五名城区新增融资企业数量中位数303家,而上榜城区中位数36家,两者的差距显著。此外,上榜城区2024年新增融资企业中77%都位于上海、苏州、深圳、北京、杭州、南京、成都、广州8个城市。融资环境方面,不论是上榜城区前20名还是前5名,2024年整体融资较2023年都有18%的下滑,这一趋势与创投和融资市场的下行态势一致,也就是说,2024年整体投资都是下行的。从行业分布来看,新增融资企业在电子信息、医疗健康、先进制造三大领域占据融资总额的72.58%,与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一致。拆开来看,半导体、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生物医药、机器人、新材料是对这三个领域拉动较大的行业,也是2024年甚至过去几年创投机构主要的投资热门赛道。具体到区域来看,2024年区域产业特色比较鲜明。我们横向比较了北京、苏州和广州三座城市,其中北京以软科技为主,比如人工智能、软件和信息化服务为核心的,凸显了科创服务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苏州以“硬”为主,半导体、医疗器械、新材料占主导,这与科创板上市公司中江苏、苏州等城市以硬科技产业为主的特征相契合。广州是比较奇妙的,呈现出一个多样化特征,除了刚才提到的医疗器械、半导体之外,餐饮、食品饮料等消费领域及消费相关领域也很活跃,这种产业格局与广东过去40年作为中国对外出口和外贸基地的历史密切相关。我们身在海淀,最后聊聊海淀的数据。海淀区作为中国AI产业的核心引擎,2024年展现出非常强劲的吸引力,前两天我们投中网写了一篇稿子,提到去年有38家机器人公司、79家人工智能公司搬到北京,其中20家机器人、54家人工智能公司入驻海淀,还提到每3个AI科学家当中就有1个在海淀,这都体现了海淀与中国AI发展密不可分的关系。从本次的评价数据来看,海淀GDP增速、人均GDP、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占收入的比重、新增企业数量、新增融资企业数量几个维度都达到了上榜机构整体表现的前1/4,尤其在GDP已经达到万亿的前提下,仍保持着比较高的增速,我想这与科技创新为基底的创业氛围带来的增长动力是密不可分的。前几天北京市发改委领导提到“民营经济和创投行业已经成为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2024年北京市科技服务业以占全国一成的企业数量,创造了两成的收入,贡献了三成的利润”,这是对“新质生产力”最真实和准确的数据注解。我们希望本次发布的中国最具创投价值城区的榜单能为民营企业的展业和经营,为投资机构的募资和投资,为政府评估政策成效等方面提供重要的参考。以上就是对本次榜单的大体解读,再次感谢大会提供的平台,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