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信息网】-免费发布分类信息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科技 » 正文

我国首枚虹鳟育种芯片问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4-02 09:03:43
导读

虹鳟。 本报讯 近日,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教授高勤峰团队联合山东海洋集团与华智生物技术公司,成功研发出国内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虹鳟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育种芯片“虹芯1号”。这标志着我国虹鳟育种技术实现重大突破,为水产种业装上“中国芯”

虹鳟。

本报讯 近日,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教授高勤峰团队联合山东海洋集团与华智生物技术公司,成功研发出国内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虹鳟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育种芯片“虹芯1号”。这标志着我国虹鳟育种技术实现重大突破,为水产种业装上“中国芯”。

据了解,虹鳟作为全球重要经济鱼类,自1959年引入中国后,已在我国12个省份形成规模化养殖,年产量达4万吨。但其长期依赖进口“全雌三倍体”苗种的现状,始终制约着产业自主发展。由于鲑鳟鱼类基因组规模庞大,传统育种方法成本高、周期长,而国外现有的两款育种芯片或因位点冗余,或因群体适配性差,难以满足国内需求。

“针对这些痛点,我们创新采用cGPS靶向测序分型技术,构建起覆盖国内外多群体的51508个高质量SNP位点库。”高勤峰介绍,其中67%的位点源自山东、辽宁、甘肃等国内主产区,并整合欧美多国遗传资源,既保证芯片对本土群体的适配性,又具备国际视野。相较于2014年美国农业部开发的5.7万位点芯片(含2万冗余位点)和2021年法国发布的66.7万位点芯片,“虹芯1号”通过精准筛选,实现了位点密度与检测效率的平衡。

该芯片可广泛应用于种质鉴定、遗传图谱构建及全基因组选择育种等领域。研究人员通过对比发现,其分型准确率较传统方法提升40%,检测成本降低60%,显著缩短了育种周期。在山东潍坊等地的应用显示,芯片已助力培育出抗病性更强、生长速度提升15%的虹鳟新品系。

“这是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在我国水产领域的里程碑式突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专家表示,该成果不仅破解了虹鳟种源依赖进口的难题,更为大黄鱼、对虾等其他重要经济物种的芯片研发提供了技术范本。随着深远海养殖装备技术的突破,国产育种芯片与智能养殖体系的深度融合,有望推动我国虹鳟产业向百亿级规模迈进。

目前,“虹芯1号”已进入产业化应用阶段,首批10万尾自主培育苗种将于今年秋季投放市场。(廖洋 左伟)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news/show-7370849.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c)2016-2021 SOQUANM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搜全贸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1030705号-2

浙ICP备202103070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