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晚,一辆小米SU7在德上高速安徽枞阳段发生碰撞后起火,事故造成3人身亡。根据曝光于网络的视频及图片信息,事故中的小米SU7撞上高速公路中间护栏起火燃烧,车头已基本全毁。
事故发生后小米第一时间成立了专项小组,于30日赶赴铜陵,在警方的指导下,积极配合调查、取证等各项工作。
业内人士认为,这次事故有三大疑点待解。
为什么车门没打开?
当碰撞燃烧事故发生后,若车门可以顺利打开,车内的乘员将有生还的希望。但根据网络上的事故画面,小米SU7爆燃后,车门并没有打开。
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姚春德表示:“可能是开门的电控系统在事故发生时失效了,以前不少电动车也发生过类似情况。”
车门电子解锁与车内12V低压平台相关,根据小米汽车产品手册,这一独立电池通常放置在车头。车辆遭遇碰撞后,可能导致12V低压平台断电。
对此,小米汽车客服工作人员表示,若遇到车辆断电车门锁死的情况,可尝试在车辆下方找到应急解锁,“车辆配备了机械把手,在断电的情况下也可以打开。”
记者注意到,小米SU7车辆的机械把手位于驾驶侧的车门储物箱里。对此,姚春德表示:“应急手动开关设计在这个地方,可能因遇难驾驶者并非车主本人,不熟悉车辆,在慌乱中无法找到开关。”
为什么反应时间仅2秒?
除了车门机械开锁问题,小米SU7车辆在NOA状态下未能对事故给予及时的反应,也引发了广泛的质疑。
根据行车数据,从22时44分24秒NOA发出风险提示“请注意前方有障碍”开始,到22时44分26秒—28秒之间车辆与水泥护栏发生碰撞,中间仅有2秒钟,即驾驶员仅有2秒反应时间。
根据《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系统通用技术要求》(GBTT44721-2024),(驾驶员)介入请求从发出到因执行最小风险策略(MRM)而终止的时长应不小于10秒,使驾驶员有充足的时间接管车辆。该国标并非强制性技术要求,但在汽车行业中通行。
“如果有激光雷达,就可以提前识别到障碍物,也就提前减速了。这个(指事故中的小米SU7标准版车型)就是因为是识别出来太晚了,来不及反应了。”某激光雷达公司一位相关负责人表示。
“高质量”小米为何翻车?
此次小米SU7碰撞后起火,还引发了外界对其电池安全的关注。根据小米汽车官方信息,小米研发了电芯倒置技术,该技术在极端情况下会快速向下释放能量,最大程度保证乘员舱安全。但此次发生事故的小米SU7标准版本车型,并没有配备电芯倒置技术。
业界普遍认为,随着车辆开发和验证周期被持续缩短,加上“软件定义汽车”等观点的流行,智能电动汽车整体上处于行业标准缺失的状态。
今年2月20日,小米举行了小米集团质量奖表彰大会,其中汽车、空调部门获一等奖。
在行业安全机构的评测中,小米SU7以93.5%的综合得分率登顶中汽研C-NCAP2024榜首;在中保研的评级中,小米SU7以3G+/A评级成为“迄今唯一全优轿车”。
据经济观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