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 虹
“让高质量科技成果转化为企业科技硬实力,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在3月28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哈尔滨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哈尔滨工业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哈工大先研院”)院长王丛菲道出了科技助力经济发展的关键。当下,哈尔滨市正以创新举措加速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哈尔滨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刘云涛介绍,该市实施产业链创新链对接、战兴产业倍增、未来产业孵化、传统产业提升、企业服务优化“5大行动”。哈工大先研院、哈尔滨工程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平台成为重大科研成果就地转化的重要载体。
哈工大先研院通过构建“全要素、全链条、一站式”科技成果转化生态体系,在机器人、商业航天、新材料等领域形成项目集群,有力支撑中国星谷、智能机器人岛等产业园区建设。该院成立仅一年便吸引26家企业入驻。入驻企业均为高科技企业,其凭借强劲的创新力收获了丰硕的产业成果:哈尔滨星网动力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低成本霍尔电推进系统使卫星推进所需燃料显著减少,已应用于20余颗在轨卫星;哈尔滨灵博智能装备公司自主研发的智能激光除草机器人应用于当地农业生产,使得粮食亩产经济价值提高20%以上。这些成果切实推动了地方产业升级与经济效益增长。
“去年,哈尔滨就地转化科技成果1080项,技术合同成交额同比增长29.1%。”哈尔滨市科学技术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修宽介绍,该市加强成果应用场景牵引,鼓励企事业单位开放场景资源;坚持“企业出题、校所解题、市场阅卷”,推进定向研发转化;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今年,哈尔滨将实施重大科技项目200项以上,预计就地转化成果超千项。”刘修宽表示,通过政策引导、平台搭建、机制创新,哈尔滨将打出“组合拳”,持续释放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进一步加速成果转化应用。